东营区龙居镇:小村引来“幸福水” 浇出致富新希望
初春时节,漫步在东营区龙居镇盐垛村,步移景换,处处令人赏心悦目。麦田茵茵,村前的耕地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笑声阵阵,巷口的老人捧着茶杯话家常;鸟鸣声声,送来春的气息,唤醒万物。
然而半年前,盐垛村的男女老少还在为耕地用水、家庭喝水而发愁。“村里十多年没有清淤,地里浇的都是咸水,麦子收成很不好。”村民张新疆无奈地说。
2019年10月17日驻村帮扶第一书记耿琳的到来,为盐垛村795户村民带来了“活水脱贫”的希望。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成员带领全村人民积极探索“以水解贫”途径,加快清淤工程、智能水表安装等民生建设,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为脱贫盐垛注入了源源不竭的“水活力”。
引来灌溉“福水”,农业旱涝保收
治贫先治水。在入户走访过程中,耿琳了解到村内主要干渠因常年未清理,杂草丛生,淤泥堆积,严重影响到村内灌溉用水。于是,耿琳深入到田间地头,详细查看了每条干渠情况,询问了农户意见,在此基础上确定清淤渠道的方案,并及时与驻村单位区委政法委进行了汇报。在区委政法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协调下,争取到区水利局的骨干排片区清淤工程。
据了解,骨干排片区清淤工程涉及清淤渠道8.8公里,主要干渠4条。2020年2月29日,骨干排片区清淤工程顺利开工。耿琳盯靠工程现场,督促施工进度,同时忙着村里的防疫工作,值守点和清淤现场两头跑。村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春灌开始,在地头看着浇水的张新疆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我种了60亩地,全都喝上了黄河甜水!这次真沾了咱耿书记的光了!”
当前,既是春灌黄金期,又是防疫时期。“你看这是咱耿书记制作的登记流程图,清晰明了,简单易懂。俺们值守的时候有啥问题,一看流程图就全懂了。”在村口劝导点执勤的张秀芳高兴地说。
破解饮水难题,清泉润泽心田
“耿书记,村里停水了!”
耿琳立即放下案头工作,查看村内停水情况,“为何会停水?”
“因为水费欠账了。”
那次长达三周的停水耿琳记忆犹新。想到村里喝水不便,只有中午一个小时的放水时间,耿琳寝食难安。村民曲建滨也说:“去地里干个活都不安心,总会惦记着家里水缸没水的烦心事。”
为解决村内用水难题,耿琳多次与村“两委”进行交流、商榷,并征求村民意见,及时与镇上领导、区政法委领导沟通、汇报,寻求帮助与支持。经过探讨,最终确定统一为全村住户更换安装智能水表,村里组织人员进行安装,并做好后期维护管理、水费收缴工作。项目完成后,村内用水管理秩序得到规范,水费欠账导致全村停水的状况再没出现过,冬季水管上冻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拧开水龙头,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村民曲建滨望着白花花的自来水,激动地说:“吃水不愁,衣服可以随时洗,茶可以随时泡,咱老百姓过日子不就图这么一个舒坦嘛。”
一群春燕驻足在盐垛村道旁的柳树上,它们似乎也在贪婪地呼吸空气里的甘甜。喜悦如水,在偏远的小村流淌开来,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带来脱贫致富的希望。
(记者 刘洁)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