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风“利奇马”的影响,8月10日至11日,我市遭受到了大风与强降雨,同时,台风伴随洪涝,导致环境破坏,加剧卫生条件恶化和传染病传播风险,对卫生防病也带来了较大压力。
8月12日,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降雨过后的积水特别容易引发包括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以及皮肤接触引起的各种疾病,为保障广大居民的健康,应做好重点区域的卫生消毒和杀虫工作。
这些方面的健康防护要做好
据介绍,洪水中含有大量的泥土、腐败动植物碎屑、细菌或寄生虫,即使用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河水、山涧水、井水、泉水或湖水,也有可能已被动物粪便、有机或有毒化学物质等污染,直接饮用非常危险。因此,应尽量做到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或经漂白粉等处理过的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只饮用瓶装水和桶装水。
同时,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用腐败变质或不洁食物易引起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动物肉类腐败变质后产生的肉毒素等会严重威胁生命,切忌食用。因此,要注意做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来历不明的禽畜可能死于传染病,不可加工食用,最好深埋处理。
洪水过后,环境中的垃圾较多,应尽快清理,集中堆放,避免污染水体。随地大小便不仅会污染水源,还可能造成苍蝇大量孳生,传播甲肝、痢疾、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因此,一定要注意不随地大小便,也不要随意丢弃垃圾。
人体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会引起皮肤溃烂、感染等后果。因此,要注意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下水时,每隔1至2小时出水休息一次。
手是人体接触外界环境最多的器官,经手传播的传染病包括甲肝、痢疾、霍乱、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红眼病”等皮肤黏膜性疾病以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大家要勤洗手,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发热、呕吐、腹泻和皮疹可能是严重传染病的早期信号,洪涝灾害期间,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尽快就医。
台风天气 疾控专家教你消毒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消毒应遵循先清理,后消毒原则,首先清理杂物和淤泥,冲洗干净,然后进行消毒。
其中,饮用水常规选择每100斤水加一片漂精片(漂精片要先用少量水碾碎后溶解取上清液再投加),搅匀静置30分钟后可使用。如需饮用必须煮开。小型水体可选择二氧化氯消毒剂处理,首选一元包装的二氧化氯泡腾片,取一片投入100L水中可缓解异味;如果是二元包装的二氧化氯消毒剂,使用前先按说明书混合活化后再使用除臭味(二元包装消毒剂和活化剂分开包装)。
家庭环境物体表面如卫生间、厨房地面、墙面可用含氯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书推荐的浓度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如擦拭家具表面,建议擦拭后30分钟再用清水擦拭一遍,避免损伤油漆表面。也可去超市买一些有杀菌作用的清洗剂,用来擦拭家具、餐桌等。推荐去超市买瓶84消毒液,1份原液(如1瓶盖)加上100份水就可进行。厨房用具首选物理消毒方法(如高温蒸煮),推荐使用煮沸15至30分钟的消毒方法。
衣物及床上用品清洗干净,晒干备用,一般无需消毒处理。若沾染了明显可见的污染物,确需进行消毒处理的,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
这些卫生防病知识请收好
据了解,洪涝容易造成环境卫生条件恶化,加剧肠道传染病传播风险,主要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以及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因此,我们要做到不喝生水,尽量喝开水和合格的瓶装水;不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少吃凉拌菜;防止饭菜、食物被苍蝇叮爬;不要用污染的水洗漱等。
洪灾期间自然环境发生改变,老鼠等病媒生物的栖息特征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人体抵抗力下降、灾区卫生防病设施被损害等,容易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应重点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市民需做好卫生及自我防护工作,在住地和工作场所灭鼠防鼠;妥善保管粮食、防止食物被鼠污染;清扫鼠类尿、粪时,要戴塑料手套、口罩;不接触、不食用患病的羊、牛等。
另外,利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说道,灾后消毒以环境清理为主,做到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跟到哪里。根据传染病预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在灾区开展预防性消毒,防止过度消毒现象的发生。
同时,注意与其他传染病控制措施配合,灾区及时清除和处理垃圾、粪便,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对住房、公共场所和安置点及时采取预防性消毒、杀虫和灭鼠等卫生措施。
(记者 闫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