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刊记者对话东营旅法艺术家成凡:把生命嵌进艺术

关键词:晚刊记者|对话|东营旅法|艺术家|成凡

  认识成凡是在雅舟书吧由他主讲的《法国绘画艺术史》讲座上。两个晚上的时间,他旁征博引、谈古论今,言谈间流露出对艺术满腔的赤诚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私下交流后得知,成凡不仅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更怀有一份知识分子对社会的人为关怀。在法国生活12年,法国的唯美浪漫或许已经浸入他的灵魂,而艺术无国界,一部法国绘画史也是人类文明进化史。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成凡的脚步,聆听他的艺术人生。

  记者:能说一说你的成长经历吗?

  成凡:我出生成长在东营,这个多风的海滨城市。风与海构成了我生命的印象记忆:味觉,视觉,当然,影响会深远到对纯粹感的苛求,艺术语言的喜好。也巧,直到今日我定居过的城市都在海边:天津,佩皮尼昂,贝济耶,尼姆……

  我自幼爱画,家具、动物、人像,孩子仰仗直觉,没有表达难易之分。那时物质条件匮乏,感谢我父亲的支持,买来画具画册,身边没有老师,只得没完没了地自行练习,这也是兴趣使然的妙处。记忆中马玉如编纂的那本《素描技法》,被我翻烂,用炭笔临习周沧米的头像,画完抱着端详,满意极了。八岁第一次用油画颜料,黏糊糊一坨走不动笔,就泡在水里,坐等它化开,直到中午父亲回来开解,才了然用法。一步步学习,小心、规律,虽不系统但认真,2000年顺利进入天津美术学院。毕竟是大型城市,高等学府,深感信息匮乏的我进入到如饥似渴的态势:本科四年间,大量习画,海量阅读,每每周末,骑行到几公里外的滨江书城蹲守,顾不得面子,一本本一页页吸收下来,省下的生活费都买了书,宿舍十点断电,又买了蜡烛。院内讲座更是不敢耽误,笔记做了厚厚一摞。常会有一些留洋的画家受邀开讲,内容缤纷,我心怀猎奇,当时萌生了去欧洲看看的想法。毕业卖了一年画,2005年秋就出国了。

  记者:在法生活12年,你对法国有何感受?

  成凡:兼容并包,文化开放。

  法国的节奏慢得自然、从容。大家有暇去顾及生活的细枝末节,“感受”是最雅致的娱乐。当然也有最大的短板,效率实在低下。

  十二年确实是个漫长的过程,起先异域感夹带陌生化,语言障碍,思维方式隔阂,重重叠嶂到心理惧怕。但没办法,自己还得硬着头皮对付事无巨细的一切,好在心中的那份矢愿壮胆,慢慢地熟悉、接受,渐渐融进当地社会的圈子……前两年徜徉在巴黎街头,心中感慨:这许多年一步步也走过来了。要说所得,十二年让我学懂了“生活”二字,更从容地面对经验,境遇,如法国一句古谚“C’est la vie”。面临得志或失意的境况,可解多义,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命运!慰人,亦可慰己。

  创世纪 纸本色粉

  记者:什么原因促使你回国?

  成凡:2011年我在读完第二个硕士学位后,职业画家的生涯便开始了。总想找机会回国做些文化交流方面的事,当然包含美术教育领域,但法国那边展览事务众多,创作量大,也一直没有成行。后巧合遇到我现在的爱人,她在国内从事儿童美术教育近十年,经验与思维都超前,她也谋求能有一个观念发展的突破点,一番慎重详谈过后,我便决定回国了。单是书和画,打包了近二十个大箱,疲惫且欣喜着。

   艺术界的西学归来是传统,上世纪伊始,留法的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吴作人……返乡后悉数都作为中国近代美术大业的栋梁。尽管太久的离开让我的重返有些艰难,但人是有文化属性的,徒有物质景越的过活成就不了心头的责任感,我钟爱我的母国和文化,值此政府文化复兴大业将至,总要回来做些有益于祖国的事情。

   记者:你认为国内和国外的艺术氛围有何区别?

   成凡:自文艺复兴始,七百年来西欧的文脉未断,干净地陈旧、积淀至今,好的氛围一定不是营造打造的虚像。

   你可以每天看到幼儿园的孩子们坐在美术馆的地板上四处凝望;你可以每天看到当代风格音乐会上白发成霜;你可以每天看到地铁上风衣来去执着于阅读的旅者;你可以每天看到餐馆的服务生寻到一张色调和谐的桌布铺上;你可以每天看到五百年前的建筑绵延至天际夕阳;你可以每天看到新展开放时购票人群排到街上;你可以每天看到专业级的乐手、乐队在桥上、地铁、餐馆演出,曲目有巴赫、德彪西,也有莫扎特、圣桑;你可以每天看到咖啡馆露天茶座上两人大谈萨特、杜尚。这一切都还活着,尚在循环。看过卡耶博特笔下的巴黎街景,你若置身实地,会发现,除却人的服饰,百年来惊人的统一。

  因为上世纪纷杂的历史原因和文化断层,国内大众层面的审美不乐观,美育长期处于空缺或停滞,市面美术机构丛生,怪诞建筑四起,总结讲,艺术是文明习惯,非一蹴而就,习惯未养成,观念上脱俗难。已故清华校长梅贻琦讲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同理,所谓美术馆者,非谓有厅馆之谓也,有美术之谓也。

  艺术保持纯粹化当然是好事,但我从不否认,与市场对接是艺术可以独立走下去的唯一途径。2011年学业结束,我过渡到职业画家身份。从第一次交易生发的成就感,到习以为常的面对;从藏家一味的尊宠而心生骄纵,到按部就班的平和。这是我的生存方式,一张画反复修正到圆满,然后被别人带走,换钱生计,我必须接受。对每张作品的依恋犹存,但这不能改变什么。

  至于艺术的过度商业化,品趣向泛众的彻底妥协,皈依,我不批判也不提倡,都是个人的选择,无高下卑劣之分。但这绝不应成为一个艺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否则就无从谈及作品个性和观念价值了。

  记者:目前你正在做什么事情,以后有什么人生规划或愿景?

  成凡:目前,我在东营东城主持绘画工作室——凡高画社。

  我希望从故乡做起,尽己所能,普及新型美育观念,摒弃套路化,由直觉入手,感知自然、生发造型语言,并结合我的艺术经验、资源来填授美术理论,史论,当代艺术信息。这并非革新化的树立或创建,而是“回归”,矫正长久以来泛众层面对中西方美术概念、美育观念的误解,让绘画教育远离功能化的束缚导向,重返本源,教化人伦。

  传道授业的同时,也继续我的绘画创作,写作,个人展览,法语教学及些许文化策划事务。

  成凡

  当代旅法青年艺术家,法国国家艺术家协会会员。1981年出生于中国东营。自幼习画,2004年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秋抵达法国,2007年进入法国尼姆高等美术学院学习,2010年毕业获得法国造型艺术硕士学位DNSEP,2011年结束蒙彼利埃第三大学艺术史研究课程,并获得法国研究类硕士学位MASTER。画作屡次在中国、法国、瑞士、南非、塞尔维亚等地美术馆、画廊展出,其中部分作品被官方机构及私人购买收藏,作品及其艺术经历屡次被刊登在法国艺术媒体、国家美术杂志上,在南法艺术圈具有一定名望。2010年十月于蒙彼利埃当代绘画沙龙展中夺得一零年度CHD青年艺术家奖,这也是华人艺术家首次获此殊荣。曾在2014年,2015年两度在巴黎拉丁区成功举办个人展览,2016年被录入法国造型艺术家辞典ARTFABETIC,并受法国CONCORDIA文化遗产协会之邀在佩皮尼昂驻馆创作两个月。2017年入选青年艺术100合作发展项目,作品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

  “凡高画社”创始人,并兼任导师。

(责任编辑:黄海霞)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