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现场】甘当“店小二” 引得“贵客”来

关键词:记者|现场|东营日报

第三届全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高层次专家对接会现场。 记者 闫雯雯 报道

日前,在东营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上,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伟邀请了8名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专家,前来参加展会期间举行的高层次专家对接会。在对接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会场,温珍海等6名受邀专家做了主题报告,两名专家与东营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刘伟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已在东营创业,并担任了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副主任。如今,他又当起了“磁铁”,吸引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走进东营、扎根东营。

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今年,作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的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再添荣誉,获批“全省产才融合示范区”。这意味着,该开发区人才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为给高端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甘当“店小二”,创新实施“一站式”“秘书式”人才服务模式。

在人才引进方面,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了“一展、一平台、一对接”产业引才新模式,以中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为依托,建立与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合作交流平台,以有色金属工业展高层次专家交流对接会为载体,邀请国内外有色金属产业领军人才与开发区相关产业企业开展人才、项目精准对接,加快精准招才引智。

有色金属产业是我市着力打造的产业集群之一,产业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全国铜及铜材知名品牌示范区”,同时,开发区有色金属产业被认定为省级主导产业集群。开发区已连续三年承办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展,共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外国高层次专家达100余名,达成合作意向20余项,极大地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引进融合,形成了“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格局。

在人才载体建设方面,开发区依托与北航东营研究院的全面合作开展了相关招才引智工作。特别是,注重发挥新获批的4个院士工作站的人才项目平台优势,实现产业和人才的高度融合,最大程度发挥国内顶尖专家的专业优势。同时,积极创新油地校合作模式,推动三方共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强与胜利油田对接合作,吸引油田各类人才到开发区创新创业,转化项目成果。

在国家、省、市级重点人才工程的基础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了区级重点人才工程——“汇智学者”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评选5批,评选“汇智学者”特聘专家34人,产业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层次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正日益显现。

去年,刘伟成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汇智学者”特聘专家。说起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人才的重视和为人才提供的服务,刘伟感触颇深。他说:“从公司创立到挑选合作伙伴、融资,开发区相关部门积极调配人员协助我们开展科技创业。每到项目申报的时候,总是指派人员协助我们准备材料。这些都让我很感动。”

此外,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专家公寓,为各类专家提供拎包入住的一对一服务,为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环境。搭建产才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资源聚集,以悦来湖为中心规划建设了科技人才聚集区。目前,“光谷未来城”项目已完成多栋主体建筑封顶,项目建成后可承载500余家企业和机构入驻。

(记者 李红佳)

记者感言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指出,“双招双引”是实现我市发展目标定位的四大举措之一,要积极搭建人才专家平台,聚集高端人才智力资源。对招才引智引进的人才,要给予重点支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人才引进、人才载体建设、重点人才工程、人才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甘当“店小二”,吸引大量高层次人才前来对接、签约、创业,为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贡献出应有力量。

(责任编辑:刘冉)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