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书记谈脱贫攻坚:看义和镇如何助推精准扶贫

关键词:脱贫攻坚

创新帮扶思路 助推精准扶贫

——访河口区义和镇党委书记王云涛

记者:河口区义和镇在精准扶贫方面有哪些创新性措施?成效如何?

  王云涛: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步之年,更是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义和镇作为传统农业大镇,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意义重大。为此,我们科学谋划,周密部署,扎实开展系列帮扶措施,三年内,精准识别的7个省定贫困村、2个市定贫困村、664户贫困户、1279个贫困人口均已实现脱贫摘帽。

  创新扶贫开发“五三六四”工作思路,即五步精准识别、三步精准造血、六步精准输血、四步精准脱贫。五步精准识别,通过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建档立卡五步工作法,确保精准识别出全镇的贫困村、贫困户,为全镇扶贫开发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步精准造血,通过产业项目、孝德工程、精准帮扶三步措施,激活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达到精准扶贫目的;六步精准输血,针对贫困人口中的在校学生、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老致贫、居住危房、缺少关爱人员,进行保姆式、定做式、菜单式六步精准输血扶贫;四步精准脱贫,通过三看、一评、两公示、一公告四步工作法,严格程序,确保贫困户及时、精准脱贫。通过上述措施,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扶贫开发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保障的工作目标。

  记者:在产业扶贫方面,义和镇是如何推进的?

  王云涛:我们对东韩、西韩、寿光、北大屋、博兴、六顷五和大英等7个省定贫困村,借助各级专项扶贫资金及市区

  “三年增绿”计划,6个省定贫困村确定2015年实施生态林种植项目,种植生态林约5000亩,覆盖大部分贫困户。

  依托各级专项扶贫资金,征求相关村“两委”、村民代表及贫困户意见后,确定2016年北大屋、大英、六顷五、西韩等4个省定贫困村实施80千瓦光伏太阳能地面发电站项目;东韩村入股春暖式葡萄大棚项目,寿光村入股蔬菜大棚种植项目,博兴村实施农副产品加工厂(石磨系列)项目。

  2017年,借助186.4万元省市特色产业扶贫发展资金,五一、六顷等2个市定贫困村实施了80千瓦光伏太阳能发电站项目,7个省定贫困村实施了入股东营腾宇贸易有限公司分红项目。项目实施当年,光伏项目建设完成并实现上网发电,入股项目也实现分红。2018年,借助134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施了与东营腾宇贸易有限公司投资合作项目,待协议期满后即可实现不低于10%的投资资金分红,以保障全镇范围内的已脱贫贫困户不再返贫。

  记者:义和镇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针对性帮扶措施?

  王云涛:针对全镇所有儿女成家立业、父母健在的家庭,我们推行儿女每年孝敬父母一定数额赡养费制度,并做到长期化、公开化、契约化。原则上每个子女孝敬父母的赡养金最低不得低于600元/年,在全镇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浓厚氛围。

  针对每个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精准化帮扶措施。2016年有17户38名贫困人口被纳入低保户范围,2017年有6户8名贫困人口被纳入低保范围,实现了贫困人口政策性保障兜底。此外,联系莱商村镇银行,为119户贫困户每户发放1000元帮扶款,用于促进贫困户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针对贫困人口中的在校学生、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老致贫、居住危房、缺少关爱人员等贫困户,进行精准输血。通过实施雨露计划、金秋助学等措施,对贫困学生实施了帮扶;对因病致贫人员,协调卫计局为所有贫困户发放就诊优惠卡,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施扶贫特惠保险政策,通过“政府补贴、市场运作”协作模式,开展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3大险种的扶贫特惠保,解决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针对我镇贫困户中老年人口较多现状,协调民政局为70周岁以上老年贫困人口实施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总的来说,我镇扶贫开发工作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在有效增强扶贫工作活力、深化扶贫工作成效上下功夫,确保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记者 李长莲)

(责任编辑:周明明)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