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长友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东营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关键词:报告|党代会|申长友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

  践行发展新理念、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最根本的是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不断增创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创新引领,打造东营经济“升级版”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推进农业现代化。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行动,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生态畜牧提升、“海上粮仓”建设等工程,发展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建设全国重要的工厂化食用菌、生态畜牧、现代渔业基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改善设施装备条件,打造黄河口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样板。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稳定完善基本经营制度,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形式,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搞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动农业金融保险创新。办好新型农民学校,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二)构建产业新体系。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制定实施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育成路线图,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制造业强市。实施“中国制造2025”东营方案,引导制造业加快生产方式、经营体系、管理模式重构,推动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跨越。推进产业集群布局、集成创新、集约服务,重点培育壮大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四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领先、世界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知识产权、品牌、标准化战略,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进东营制造向东营创造、东营产品向东营品牌转变。开展“互联网+”行动,实施“智能车间”专项试点工程,培育一批“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深入推进化工产业专项整治,淘汰落后产能,促进集聚集约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医药等产业快速发展。

  打造区域性服务中心。积极迎接服务经济时代,加强引导扶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品质化转变。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培育金融新业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打造黄河三角洲金融服务中心。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健全多层次物流体系,做强传统优势物流,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打造黄河三角洲综合性物流中心。积极培育航空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打造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通用航空服务中心和全国领先的石油装备、石油化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打造黄河三角洲区域旅游目的地。

  构筑发展新平台。围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创新型产业聚集区建设,着力打造五大新的发展平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区,突出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创新要素聚集,实施一批高端项目,打造农业“硅谷”。东营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集聚辐射功能,引进高端制造项目,发展新型贸易业态,建设区域性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制造、国际商品展示基地。空港产业区,加快中国商飞民机试飞基地建设,发展临空产业和高端航空服务业。广利港临港产业区,以港口物流为依托,发展高端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现代物流产业。东营高新区,推进石油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研发、经营模式创新、产业链延伸,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构建产业新体系,必须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每年实施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拉动力强的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严格执行产业发展和项目布局“两个指导目录”,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投资,释放投资潜力。创新企业资本运营方式,实施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推进企业上市。加强对企业的扶持服务,开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行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推动企业做优做强。妥善处理、及时化解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培育发展新动能。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全面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抓好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建设,引进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及其分支机构,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打造产学研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行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政策,加快推进重点人才工程,培养引进一批高端人才。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建设水平,推动政府科技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增强科技体制机制活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创建知识产权强市。加大政府科技投入,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发挥科技创新引导基金作用,鼓励发展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用资本力量助推科技创新。加强对科技企业的政策扶持,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弘扬创新文化,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激情,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要抢抓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高擎创新火炬,弘扬创新精神,让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成为引领东营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坚持统筹协调,构建平衡发展格局

  坚持区域统筹、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一)优化提升发展布局。按照有利于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有利于释放发展活力、有利于推动集聚集约发展的原则,优化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加大促强扶弱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发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引领带动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发展高端制造,打造全市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南部,推动广饶发挥强县优势,加快转调步伐,打造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西部,支持利津跨越赶超,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打造有机化工产业基地、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北部,统筹海陆发展,整合区域资源,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石油储备基地。中部,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黄河三角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的新型城镇发展格局。

  做优做美中心城。按照“生态家园、区域中心”的定位,推进以产立城、以水兴城、以绿靓城、以文塑城,加强大城市试点工作,提升中心城首位度和宜居度,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优化城市布局,推进东城、西城、垦利组团发展,建设南部生态新城,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推动城市集约发展、绿色发展。推进城市交通、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实施森林湿地公园、城市绿道、生态廊道工程,打造河海相连、水系环绕、湿地相间、绿茵棋布的优美环境,彰显湿地之城、生态之城的魅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综合执法,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深入推进拆违治乱专项行动。深化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等改革,有序推进人口聚集。

  统筹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坚持产城融合,培育优势产业,完善城镇功能,增强支撑能力。深入开展国家和省、市试点示范县、镇创建,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建设现代化小城市,培育一批产业优势明显、承载能力强的区域重镇,打造一批功能集成完善、创新示范效应明显的特色小镇。抓好黄河南展区改造建设,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以乡土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以整洁美观的村容村貌为形,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我们的家园望得见蓝天、看得见碧水、留得住乡愁,建设得更有内涵、更有品位、更有气质。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建设文化强市。

  加强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加强网上思想阵地建设,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向往文明、崇尚文明、践行文明成为每个市民的追求,让创造文明、积聚文明、传递文明成为东营发展的印迹。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更好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东营文化资源,实施吕剧振兴工程,扩大孙子文化影响力。实施精品工程,开展主旋律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打造黄河口文化品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和方式多元化。

  推动文化经济融合发展。构建文化产业发展载体,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出一批“东营创意”和“东营设计”,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壮大文化用品生产制造、影视服务、文化演艺等产业,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培植一批骨干文化企业。

  (四)促进区域融合发展。油地军校团结共建是东营发展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我们要始终高举团结发展的旗帜,整合区域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油地军校合作向深向实发展。油地要真诚务实合作,共谋改革发展大计,共兴惠民利民之举,共建幸福美好家园。深化与中国石油大学的合作,提升协同共建水平,增强区域创新发展能力。支持驻地部队改革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市。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尹春丽)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