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区黄河口镇于林村在2014年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村,全村231户、633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131户、308人,占全村人口近一半。
“如何才能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这是摆在村“两委”一班人面前的问题。黄河口镇紧挨黄河,水源灌溉条件好,选择一个好产业,做好土地文章!经过村“两委”反复论证,他们决定走这条路子。“这样才能让百姓的‘口袋’鼓起来!”村党支部书记郭孝名说。
把土地“激活”,想法很美好做起来却并不理想。“村里百分之九十的地都在河滩上,遇上黄河发大水,一年的收成就全泡汤了,遇到黄河断流更是啥也不剩,流转100元钱一亩都没人要,靠这咋致富?”面对大伙儿的质疑,郭孝名和党支部一班人并没有退缩,而是想到了调整种植结构。“连片发展优质水稻,让土地升值。”郭孝名说。为了向规模要效益,村党支部还牵头以村集体名义成立了垦利区丰硕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优质水稻种植。
当时,在黄河滩上种水稻是当地种植史上头一回,一没资金,二没经验,三没技术,1000亩水稻前期投入初步算下来就要120多万元!申请帮扶资金、赊借农资、外出参观学习、开展技术指导……郭孝名带领支部班子积极争取,把遇到的困难一一解决。金秋收获的季节,水稻喜获丰收,亩产达到1200斤。全村131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项目分红实现脱贫,村集体也第一次有了4万元的收入。2016年,水稻种植纯收益达50万元,入股村民每人获得分红725元,村集体收入4.5万元。这也让群众尝到了抱团发展的甜头。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想牌子响,光有好的产品是不够的。他们便开始探索如何让于林水稻走出农村和偏僻的黄河滩区,于是产生了为水稻找个好“婆家”的想法。经过不断联系,村党支部与东营一邦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品牌策划和产品收购等支持。水稻有了技术支撑和销售渠道,价格也有了明显提升。2019年,村民每股分红1000多元,村集体收入21万元,小水稻成了让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2019年乡村振兴服务队入驻以来,于林村发展步伐更快了。他们投资270万元建设水稻综合加工基地,集水稻晾晒、大米深加工、农产品电商交易、乡村剧场、农机停放等功能于一体,可辐射带动10多个村水稻产业提质增效。现在大伙对合作社、村党支部直竖大拇指:“合作社这个形式好,咱们致富就得走这条路。”
经过六年发展,于林村“党支部+合作社”发展势头迅猛,黄河口镇党委、政府以于林村为中心村,规划了沿黄党建示范片区,通过成立党总支部,统筹整合周边5个村黄河滩地优势资源,采取“扶贫+旅游+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一体化经营,流转1.2万亩土地,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规模。今年,合作社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借助毗邻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区位优势,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新路子,打造集农事劳动体验、田园风光游览、野外环境锻炼等于一体的青少年研学基地,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由单一产业做大到多个产业开花的延伸。
(记者 李怀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