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2019年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

关键词:知识产权

  4月23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东营海关、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我市2019年知识产权发展情况。

2019年全市专利发展状况

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2019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服务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驱动的基础保障和重要支撑作用,着力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方面攻坚克难、精准施策,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再上新台阶

  2019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2138件,同比增长20.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92件,较上年提高1.57件,其中东营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高于全市同期水平,同比分别增长29.7%、28.99%。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为17件。

  全市共申请国内专利7363件,其中发明专利1682件,同比增加8.17%,实用新型专利5316件,外观设计专利365件。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幅度较大,同比分别增长73.17%、57.14%。

  全市共授权国内专利3993件,其中发明专利478件,同比增加19.2%,实用新型专利3248件,外观设计专利267件。河口区、垦利区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幅度较大,同比分别增长76.47%和67.86%。

  2019年,我市获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项。在第二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中,我市参赛的5个项目,获得1个银奖、3个铜奖。开展全市高价值专利评选,评出特等奖1名,一二三等奖35名,学生奖10名。

  二、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知识产权强市创建稳步推进。东营市按照“创新活力足、质量效益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知识产权强市目标,积极开展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按照《东营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方案》,拟定2019年度强市创建工作要点,召开年度强市创建调度会议。建立评估检查机制,定期对有关部门知识产权相关工作进行调度,推动创建任务落实。

  知识产权贯标取得新突破。通过组织培训、设立推进项目、培育辅导机构、实施企业试点等多项举措,推进贯标工作开展。市本级、利津县、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出台了扶持政策,针对不同主体进行资助。截止12月份,我市共有110家企业完成贯标,新增贯标企业数量53个。

  着力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培育工作,下发了《加快推进落实“春笋行动”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通知》,引导和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地提升企业应对金融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019年,新发药业有限公司、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市共有3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9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建立知识产权强企双月会制度。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探讨知识产权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建立知识产权强企双月会制度,每两个月举办一期,通过聘请全国知名企业知识产权专家实地授课等形式,开展相互学习、交流和参访,进一步探索知识产权强企的方法和路径。

  广泛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召开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9黄河口知识产权交流大会”,全国知识产权领域的6位知名专家,现场分享了知识产权研究成果,交流知识产权工作经验。组织开展生物工程专利技术校企对接活动,收集生物化工、生物医药、生物质能领域技术需求21条,与全国生物制药领域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了校企合作之路。

  三、知识产权运用水平稳步提升

  深入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在垦利开发区设立知识产权工作基层联系点,通过专利导航带动和引领创新发展,实现园区转型升级,同时也为深入推进专利导航试验区建设奠定基础。制定《东营市支持企业开展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实施细则》,鼓励企业自主开展专利导航,市县两级财政给予50%的资金扶持。为企业争取2个省级专利导航项目,补助资金40万元。推动24个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及石油装备、石油化工、有色金属3个产业导航项目验收。运用专利大数据开展导航,分析我市产业发展现状,明晰发展路径,提出促进发展的对策;分析企业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使企业对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更加清晰;根据企业的技术需求,与相关领域研发机构和研究人员进行精准对接。

  稳步推进专利权“政银保”融资试点。推出“政担贷”融资模式,由政府、担保公司和银行三方按照比例共同承担风险,为拥有高价值知识产权的小微企业提供单笔不超过500万元的专利权质押贷款。积极推进专利保险工作,50件专利入保。联合农商行、莱商行、担保公司共同开发“专利贷”业务。积极争取省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资金120余万元,并发放市级质押融资贴息资金80万元。2019年,全市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达19.44亿元,占全省23%,居全省第一位,列全国地级城市前列。

  推动专利运营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国家专利运营平台东营分平台建设。编制《东营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设立了知识产权电商系统、项目申报系统等10个模块,将逐步实现线上质押融资、专利价值在线评价、知识产权交易以及线下知识产权运营等服务功能。

  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完善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体系。东营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检验鉴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是全国22个城市之一。成立东营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案件24起。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定期发布专利维权援助举报投诉渠道,受理专利侵权纠纷、专利复审、专利无效等各类援助案件20余起,知识产权保护、维权工作考核分别列全国地级城市第16、18位。

  有效缩短专利授权周期。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中国(东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面向我市主导产业开展专利预审工作。备案企事业单位309家,接收预审案件255件,三种专利授权周期大大缩短,受到企业极大的欢迎。

  通过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验收。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检查监督、机制建设、宣传培训等方面入手,组织银座家居开展知识产权工作规范化管理,逐步净化知识产权市场环境,将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工作做好做实,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对知识产权规范化市场验收认定,提升了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推进建设知识产权司法协作机制。与青岛中院签署《关于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框架协议》,承接诉前调解和远程审理服务,构建高效结案的诉调对接机制。

  五、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成效明显

  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举办我市第三期全省专利代理师培训班,共计6人通过全国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组织专利信息分析与利用等各类培训班,共计培训人数近500人,培养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发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对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广泛开展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培训,将知识产权纳入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依据不同的学员类型分别开设了3个网络培训班,培训学员23000余人次,在全国178个分站中位居第6位。

  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将知识产权内容引入党校中青班培训课程。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市教育局、市科协开展了青少年发明奖评选活动,全市80多所学校参加,收到各类作品1800余件,评选出发明奖74个,创意奖100个,科技绘画奖186个,32名教师获得优秀辅导老师奖,14所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极大地激励了全社会发明创造者的积极性。

  2020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新时代东营发展的目标定位,充分结合金融动能转换“四项重点工作”和五个“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着力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优化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全面创建知识产权强市。

2019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关情况

市中级人民法院

  2019年,东营中院深入贯彻“司法主导、严格保护、分类施策、比例协调”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策,认真研判形势任务,加大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力度,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审判质效,以公正高效司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总体情况

  2019年,东营中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91件、行政案件1件。在民事案件中,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232件,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件151件,技术合同纠纷案件4件,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4件。全年共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77件、行政案件1件,结案率96.43%。从结案方式上看,判决结案31件,调解撤诉结案347件,案件调撤率在全省法院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2017年12月8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鲁高法【2017】123号文件,指定垦利区法院管辖诉讼标的额在50万元以下的除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涉及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及垄断纠纷案件之外的第一审一般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垦利区法院成为省法院指定的东营市唯一可以受理涉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基层法院。2019年,垦利区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案件10件,其中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6件,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件1件,假冒注册商标刑事案件2件,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1件,审结9件。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工作开局良好,没有因案件审理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

  (一)民事案件数量持续高速增长

  根据东营中院近五年司法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受理知识产权案件57件,2016年为97件,增长70%,2017年新收知识产权案件突破100件,达到146件,2018年升至160件,2019年猛增至391件,增长幅度达到144%。从案件类型看,除商标侵权民事纠纷仍处于高发态势外,一个显著特点是著作权侵权民事案件增长速度较快。2015年至2017年,东营中院受理的著作权侵权民事纠纷案件,每年在10件左右,2018年突然增长至75件,2019年在此基础上,继续高增长,达到151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摄影、美术作品在市场营销价值不断攀升;另一方面是人们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很多市场经营者,为了提高广告宣传效果,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将网红图片、动漫形象美术作品等大量复制到公司的自媒体或者商品上,给著作权人造成损失。

  (二)商业维权形成新的利益链

  随着权利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维权方式逐步走向商业化,这类案件诉讼标的额不大,但案件数量多,原告仅出具授权委托书,市场调查、证据保全、民事诉讼各环节由不同的受托人完成,各受托人之间信息共享,相互协作,环环相扣,每个受托人分别获取相应报酬,形成新的利益链。这种维权方式并不违反法律规定,相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锁定侵权责任人,准确有效固定侵权证据,启动维权诉讼程序。一方面有利于权利人及时维权,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知识产权诉讼的专业化。但是这种维权方式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容易受到利益驱动,使正当化的法律维权蒙上商业操作的阴影,降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社会公信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电子公证开始被广泛运用到证据保全中

  知识产权案件的原告在举证证明权利归属和侵权事实时,往往采用公证方式保全证据。2017年6月,司法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版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关于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作用加强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通知》后,对司法实践也产生影响,公证保全证据较以往更多。权利人除了申请公证机构对线下实体店铺进行公证取证外,也开始对线上购买过程进行公证取证。通过多个公证保全证据,除了能固定销售者的侵权行为,如果有生产者作被告,也能证明生产者的侵权行为。近年来,为支持权利人的主张,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律师团队,开始运用电子公证的方式,对网络上形成的电子证据进行公证。这种公证方式成本低、效率高、存储方便,成为知识产权审判中一个新的特点。2019年东营中院受理的案件中有很多案件,特别是著作权侵权案件,使用电子公证方式获取的证据占比明显增加。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证据具有不稳定性和易更改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规定,对电子证据的审查,着重考量“生成、储存或者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

  (四)侵权赔偿数额有所增加

  以商标侵权案件为例,2001年商标法规定的法定赔偿数额上限为50万元,2013年修订后的商标法规定,法定赔偿数额上限为300万元,并增加规定了惩罚性赔偿情形,对恶意侵权情节严重的,由人民法院判决侵权人对权利人加倍赔偿。2019年最新修订的商标法,将法定赔偿数额上限提高到了500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东营中院近几年判决的案件,均适用法定赔偿标准,平均赔偿数额有增长趋势,特别是侵害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三类案件,2016年前,侵权人为一般小规模终端销售者的,一般赔偿额在5000元以内,根据加大侵权打击力度的形势要求,2017年判决的赔偿数额一般在5000元以上,2019年一般在1万元左右,这样的赔偿力度在当事人的接受范围之内。个别案件中的被告,特别是县域范围内的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较小,一般会根据其经营时间、规模、侵权性质等,对赔偿额作出区别对待。2019年东营中院审理的案件没有采用惩罚性赔偿,但在法定赔偿中会考虑惩罚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被告侵权的主观恶意程度;2.被告应诉时对侵权的认识态度;3.被告是否积极应诉。对被告传票传唤拒不到庭,甚至恶语相加,态度恶劣的,在确定法定赔偿数额时酌情予以考虑。以此引导当事人依法应诉,诚信经营。

  三、主要工作措施及其成效

  (一)快审与精审相结合,深入推进精品案、和谐案工程建设

  为有效应对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快速增加的现实,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根据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速裁程序的若干规定(试行)》的规定,结合实际,东营中院积极推进审判管理方式改革,实行快审与精审相结合的审判管理模式,实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快慢分道,繁简分流。将一般知识产权案件纳入快审模式,简化诉讼程序,缩短诉讼期限,快审快结,提高审判效率。快审案件主要通过调解方式结案,使大部分事实清楚、法律适用较为简单的案件在短时间内实现案结事了,办成和谐案。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实行难案精审,组织精干力量,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法律适用问题。精审案件主要以判决方式,依法划清权利边界,统一裁判标准,为类案审理提供参照,发挥司法审判对社会公众的行为引导和法治教育作用。2019年,东营中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保持了较高的调撤率,受到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同时,在精审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2篇裁判文书分别入选全省法院第18届优秀裁判文书,荣获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三等奖,1名知产法官被授予全省法院审判业务专家称号。

  (二)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助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优化营商环境司法先行的理念。2019年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与人民法院工作密切相关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三项指标表现突出,体现了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取得的新成就。东营中院通过严格的审判管理,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通过向社会公开裁判文书,公布典型案例,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积极营造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大力倡导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社会氛围,对吸引科技创新型企业来东营投资兴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发展利益。通过与东营市工商联联合召开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方式,征求企业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细化改进完善工作措施,满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司法需求。研究编写了《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控180条》,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重点内容,详细列明民营企业在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技术开发服务合同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可能遇到的法律难题,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三是以案释法为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针对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等具备较强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和生产经营中使用他人知识产权较多的企业,通过与企业高管、法务部门工作人员召开座谈会,到企业进行法律宣讲,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观摩庭审等形式,从如何保护自有知识产权和避免侵害他人知识产权两个方面,提出司法建议,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法律服务。

  (三)内抓改革,外强协作,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际效果

  一是认真落实新时期知识产权审判改革政策措施。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和上级法院司法责任制改革要求,进一步充实知识产权审判力量,形成了3名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3名书记员的专业化知识产权审判队伍。二是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加强对垦利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尽快适应知识产权审判改革要求。一年来,垦利区法院按照工作要求,指定专门人员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取得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019年,东营市发生一起敏感性较强的侵犯著作权案件,市有关部门成立了专案组,经过东营中院、市检察院、滨海公安局、市文广新局多次协调,认为属于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按照“三合一”工作要求,由垦利区法院受理,目前案件审理工作正积极稳步推进。三是积极推进智慧审判建设工作。设立了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推行无纸化网上办案,逐步实现网上立案、缴费、阅卷、鉴定、保全、庭审、送达、申诉等“一站式”电子诉讼服务,进一步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审判效率。四是进一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加强法院与非诉纠纷解决机构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民事仲裁、人民调解、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促进矛盾纠纷多元高效化解,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社会影响力,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五是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多次应邀到市场监管局、文广新局参加座谈会,在信息共享、证据保全等方面建立协作机制,就商标侵权、著作权保护等具体案件进行分析研讨,构建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相互协调的立体化保护网络,为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贡献力量。

2019年全市商标品牌发展与保护情况

市市场监管局

  2019年,全市商标品牌发展与保护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商标品牌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不断优化商标发展和保护环境,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支撑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国内商标注册数量稳步增长。2019年,全市国内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24852件,同比增长35.68%;新申请6789件,新注册6270件,同比增长36.57%。拥有100件以上国内注册商标的企业9家,增长28.57%。每百户市场主体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10.20件,增长9.68%;每百户企业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33.17件,增长15.57%。

  (二)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实现平稳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商标先行”,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等途径,拓展商标海外布局渠道,稳步提升我市企业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数量。2019年,全市拥有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451件,同比增长21.63%;新增注册258件,全市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总量和新增注册量均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平均每家出口企业拥有2.08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居全省第1位。

  (三)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取得新成效。积极帮助指导企业申报驰名商标,引导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商标品牌价值含金量。目前,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5件。围绕“一件商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目标,加强对农村经济组织和涉农企业的商标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积极引导其注册并规范使用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大力推行“公司+商标品牌(地理标志)+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的培育、注册、运用、保护工作。2019年,全市新申请地理标志商标17件,新注册5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总量达到35件,增长16.67%。垦利黄河滩区小麦、东营面粉、李鹊小麦、利津大米等地理标志商标取得明显运用成效,创造年产值达到5.04亿元,有效服务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

  (四)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专项行动、地理标志检查行动、“铁拳行动”等多项整治行动。以驰名商标、老字号商标、涉外商标为重点,严厉查处假冒注册商标、违反禁用规定使用商标、违规印制注册商标标识等违法行为。实施商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对商标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将违法违规行为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商标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2019年,全市共办理商标侵权假冒案件40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认识,强化对实施商标战略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对商标品牌战略的组织领导,加强督导调度,保障商标品牌战略扎实开展。继续将商标品牌战略发展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加强对商标注册的指导和帮扶,建立好培训、指导、帮扶机制,加强对商标注册和商标品牌培育情况的通报,加强对商标品牌先进典型的推广,加强与各部门之间商标注册发展问题的联动,扎实推进商标品牌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二)突出重点,着力实现商标注册和商标品牌培育的快速增长。一是围绕石油化工、石油装备、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加大自主商标注册和培育力度,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品牌集聚。二是加强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商标注册和培育的支持,引导企业及时将自主创新成果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商标注册,有效占领市场。三是依托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一批具有黄河口特色的服务业商标品牌;鼓励服务业规模企业、特色企业以商标品牌为纽带,实行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运作,促进传统经营向现代品牌经营转变。四是加快培育涉农商标。充分挖掘农副产品发展潜力,扶持引导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注册使用农产品商标,鼓励指导相关组织积极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巩固提高农产品特色优势和品牌优势。

  (三)多措并举,充分发挥企业在商标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抓典型示范,继续宣传推广我市企业商标品牌建设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加快培育一批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抓商标品牌知识培训,引导企业将商标品牌意识融入到生产、管理、销售各个环节,鼓励企业早注商标、多注商标,积累更多、更优的无形资产,增强企业综合核心竞争力。抓指导帮扶,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入企业,帮助企业分析商标注册和商标品牌创建中的问题,指导和帮助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和商标品牌创建。

  (四)高点定位,强力推进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充分发挥我市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优势,深入分析当前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特点,找准突破口,实施高位推进。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迎难而上,自我加压,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争取全市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取得新的成绩。一方面,紧密结合外贸出口企业发展态势,主动下沉企业服务,积极引导外贸出口企业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着力打造我市企业自主品牌产品,保护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状况,立足企业长远发展战略,遴选培育一批产品有出口意向、高质量成长型企业开展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帮助企业自主品牌产品获得国际市场“通行证”,杜绝我市企业自主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现象的发生。

  (五)强化执法,依法保护商标专用权。扎实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专项行动,继续开展“铁拳行动”等整治行动。紧紧围绕驰名商标、老字号商标、涉外商标等重点,严厉查处假冒注册商标、违反禁用规定使用商标、违规印制注册商标标识等违法行为。加强线上线下、区域内外协同执法,严厉查处商标侵权违法行为。持续实施商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加大对商标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信用信息公示,为商标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019年全市版权工作情况

市文化和旅游局

  2019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意识形态文化领域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版权保护宣传推广、版权登记等工作,确保了我市版权工作规范有序。

  一、加强文化市场执法监管

  紧紧围绕创建版权示范城市为目标,以出版物线上、线下销售为切入点,有效保障我市出版物著作权人合法利益。7月中旬,配合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对我市2名涉及侵犯著作权案嫌疑人进行联合办案执法,经执法人员现场清点,涉及侵犯著作权出版物四种;共计721册。执法人员依法制作了现场检查笔录,对涉案出版物进行了证据登记保存。

  二、积极创建山东省版权示范单位、版权保护示范单位

  2019年组织全市相关企业积极创建山东省版权示范单位、版权保护示范单位,山东汇佳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胜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评为2019年山东省版权示范单位,截至目前,我市共有4家企业评为山东省版权示范单位,其他两家分别是山东万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团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一家省级版权保护示范单位,是山东省东营市新华印刷厂,一家省级版权保护示范园区,是东营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积极创建省级版权、版权保护示范单位(园区)基础上,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级版权示范单位。

  三、深入开展版权宣传和软件正版化推进工作

  一是开展了“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以“版权宣传 从我做起”为主题,用版权宣传知识展板、播放公益宣传视频、发放版权知识明白纸等形式,向干部群众介绍版权知识,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在“文化东营”微信客户端、电子阅报屏(LED显示屏)等平台,开展了版权知识宣传活动,积极动员东营日报、黄三角早报、全市各级广播电视台制作免费公益广告,拓宽版权宣传覆盖面,让更多的市民群众了解版权工作,并积极参与到版权保护活动中来。三是进一步夯实党政机关软件正版化各项工作。根据省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印发《东营市2019年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计划的通知》,成立了《东营市软件正版化联席会议》,对完善软件正版化工作机制、规范政府软件采购、加强软件资产管理、打击软件侵权盗版行为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四是充分发挥东营市版权工作站服务时效。我市于2018年10月设立版权工作站以来,一直以向群众提供版权咨询和注册登记工作为主要内容,注册作品种类以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影视文学原创等为主开展著作品登记,截止目前,我局共完成作品版权登记1626件。

2019年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情况

东营海关

  2019年,东营海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紧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持续保持打击侵权假冒高压态势,实现优进优出,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促进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助力供给侧改革,助推辖区企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一是持续深入推进“龙腾行动”。重点针对出口至拉美国家的商品开展专项执法,坚持“由企及物”,加强侵权风险分析和研判,加大风险参数加载力度,强化预警提示功能,服务通关单证审核。结合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有效支持口岸现场实货监管,切实维护“中国制造”声誉。东营海关加强专项调研,发放调查问卷,汇总辖区地区“龙腾”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收集侵权要素,采集风险点,实现维权关企联动,提高保护主动性。

  二是走进展会主动服务。东营海关将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带进广饶国际轮胎展、国际石油化工贸易展览会,宣讲海关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宣传册、图片展板、现实案例,向广大企业全面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为推进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是落实海关联合执法行动。组织开展海关联合执法行动,加强货运渠道商品的风险分析和查缉,加强对侵权商品,特别是以输美汽车配件、消费电子产品以及商标标示为重点的侵权假冒商品的打击力度。主动加强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密切沟通,增强侵权商品的辨识能力,拓展风险信息获取途径,提高风险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推进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专项治理。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渠道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开展互联网侵权商品跨境运输邮递快件主渠道的专项执法。探索建立与主要电商平台开展关企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的物流信息以及大数据,延伸海关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工作时空,推进海关和企业共治,有效遏制侵权假冒多发高发态势。

  五是完善执法机制,提升执法效能。完善与其他行政执法机关执法合作机制,继续推进“两法衔接”工作,细化与地方公安机关执法协作机制。与东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探索知识产权源头保护,打造闭合保护链。强化对侵权假冒的追踪溯源和联合行动,完善从生产源头,到流动渠道、消费终端的链条式治理。

  六是加强对辖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鼓励和指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进行海关知识产权备案,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育进出口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支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聚集区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为诚信经营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提供通关便利。探索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联络员制度,提供个性化指导与服务。强化海关统计运用,重点分析我国出口优势产品及销往国别、地区,引导企业进行海外市场布局。

  七是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鼓励和引导关区企业依法开展出口加工业务。加强与商务部门沟通合作,积极为企业走出去参加国际展会提供知识产权政策指引,协助解决企业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对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时上报,获取有关国家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政策指引,为关区企业寻求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便利。

2019年全市培育引进植物新品种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东营市农业农村系统共培育和引进植物新品种34 个:其中新培育品种1个,即由山东众力棉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棉花品种中棉425;新引进品种33个,其中小麦品种5个(分别是东营市东一种业有限公司引进的中信麦15、冀麦585、淄麦28、济南17、山农优麦2号);大豆品种6个(分别是东营市农科院引进的邯豆8号、圣豆10号、徐豆18、徐豆20、中黄37、山宁17);棉花品种11个(分别是东营市农科院引进的机采棉品种7个:鲁棉522、鲁棉238、鲁棉691、鲁棉37、鲁棉338、山农棉TC10、德棉16;短季棉品种4个:鲁棉522、鲁棉241、鲁棉2387、中425);水稻品种4个(分别是东营市农科院引进的圣稻2620、金稻919、津原U99、华粳5号);苜蓿品种6个(分别是东营市农科院引进的MF4020、巨能7、巨能551、劳博、威神、英斯特);食用菌品种1个(即东营市农科院引进的花脸香蘑)。

(责任编辑:邓玉莉)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