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走心的利津县赴温州挂职干部的感悟体会

关键词:理论|评论

  利津县始终把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作为事关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坚持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于今年3月份,选派20名优秀年轻科级干部分赴浙江、广东两地开展为期1年的挂职锻炼,为事业发展加速培养一批“闯将”“干将”。挂职7个月以来,每名挂职干部坚持“淬金不镀金”,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开阔视野、体验历练,在融入实战中提升能力、增强本领,真正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近日,在浙江温州挂职的部分干部,将个人挂职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形成了感悟体会,在此,分期与大家共勉共享。

  利津县明集乡党委副书记、鹿城区五马街道

  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挂职)张宗沙:

  啄泥燕归来 还需几多春

  从乍暖还寒到秋意盎然,我们带着“温州好在哪”、“差距在哪里”、“哪些可以学”三个问题,从三月下旬来温州挂职已经七个月的时间,在挂职岗位上、在集体活动里、在各地学习中,思想逐渐明朗,启迪受益颇深。

  我们来到温州,首先探寻的是“温州模式”的开花结果。有幸亲眼见到章华妹女士——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的持有者,现在仍然在做店铺经营,让我感受到了从1980年开始的私营经济一直活跃在温州大地。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第一次提出“温州模式”,1986年的“商品经济发展特别试验区”,2012年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2018年的“两个健康”先行区,都是“温州模式”的金名片,它在过去代表着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了富民强民的一种敢为人先、永不言败的精神,现在和将来也都会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了解了温州的过去,对温州现在的发展仍心怀敬佩。一看温州产业发展屹立潮头。温州的民营企业没有坐在传统产业发展积累的财富上喝大茶,连红蜻蜓、奥康这样知名的鞋业品牌也在忙着拥抱大数据时代,进行数智化改造,所以你现在可以在它的官网上下单你的独家定制鞋。还有在路上跑的五道竖杠的威马电动新能源汽车,它是温州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布局的代表,动态的LED车标闪烁着新时代的光辉。二看政府服务细致到位。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国有名,温州更是把营商环境看作企业发展的重要助力,率先开通了温州产业政策奖励兑现系统,企业在线查看政策、在线申报、刚性兑付,大大提高了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的积极性。三看城市交通精彩蝶变。温州地形复杂,山地居多,水系交织,曾经城市交通的落后让小商品城基地最终落户义乌。从1998年温州大桥横跨瓯江,金温铁路联通杭州,到2018年温州龙湾国际机场T2航站楼启用,成为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2019年全国第一条市域铁路轻轨S1线通车,温州从思想开放走向地域开放。

  思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思索着家乡未来的方向。我们基础弱、底子薄,那就先打好基础,寻找内生动力,扶持本地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以商引商;我们硬件差、设施旧,那就从提高软环境入手,为企业服好务、站好台,让我们细化服务事项的“最小颗粒度”,变成推动建设项目落地的加速度;我们地势偏、交通差,那就从点滴改变做起,建好农村的“四好公路”,修好县域的快速路,争取路过的高铁站。我们外出挂职的这几个像燕子一样渴求着在家乡也能啄到营养丰富的春泥,虽然需要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但总能盼到希望的春天!

  利津县凤凰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鹿城区经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挂职)张红雷:

  树理念优环境 育产业强信用

  到温州市鹿城区经信局挂职锻炼,时间过去七个多月,感受很多,收获很大。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心得体会。

  一、发展理念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超乎寻常,温州市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影。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但首先要学习的是他们的思想理念,我深刻感受到,浙江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一般干部,有六个字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那就是“发展、创新、赶超”。他们把“发展才是硬道理”体会和发挥得淋漓尽致,自上而下讲的是发展,抓的是发展,为发展搭台牵线,为发展排忧解难。温州市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他们创办了一个又一个工业园区,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发展的环境好、氛围好、势头强。

  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把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有机结合,抢抓机遇,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浙江省是率先扛起改革开放大旗的省份之一,他们向市场经济快速迈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并创造了股份合作制这一鲜活的形式,与时俱进在浙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他们的目标定得很高,从不满足现状,顽强拼搏,奋力赶超。浙江的GDP位居全国第四,比我们山东省低一位,可他们并不满足,目前正在满怀信心的向提前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学习浙江干部的先进思想观念,不妨从“发展、创新、赶超”这六个字学起。

  二、精心营造环境。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浙江经济腾飞的催化剂和驱动器。20世纪80年代末,正值市场经济萌发初期,人们在围绕姓“社”姓“资”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顶着压力,不争论、不张扬,给刚刚起步的民营经济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从而使民营经济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先放开后引导,先搞活后规范,先发展后提高”的道路,成为全国私营中小企业最发达的省份,各级私营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堪称“中小企业王国”。

  浙江省、市、县各级都有政府办事大厅,这是减少审批环节、加强行政监督、提高办事效率、服务工商企业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真正体现了服务内容全、办事程序简、工作效率快、收费标准低。

  为了吸引投资,浙江各地纷纷出台外省难以相比的诸如税收减免等多方面的鼓励政策。发展环境是一种综合性资源,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各地星罗棋布的工业园区,各地政府发起组织的中介服务组织和信用担保机构,还有各级党政领导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的意识和作风,这些都是我们急需学习的。

  三、努力做大“蛋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是积极培育扶持主导产业、优势企业、名牌产品,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扩张,增强产品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浙江在这方面是这样做的:一是扶优扶强,起到了发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的骨干作用;二是狠抓技改,各级政府把工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看得很重,抓的力度很大,向国家、省、市申报技改贴息项目和产品开发项目,争取资金支持;三是引企入园,浙江人除了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载体,还把其当作原有民营企业规模扩张的一个平台。近年来,不少企业是进入了工业园区发展壮大起来的;四是建场扩市,“市场+基地”就是浙江人按照市场经济规模创造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做大做强的基本方法是形成规模,扩大市场份额;独树一帜,增强竞争能力。

  四、打造“信用”品牌。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运作的基石,“失信则衰,守信则兴”。一个时期,温州一些求富心切的人为了获取暴利,干起坑人蒙人的勾当。很快,温州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温州货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市场份额急剧下降。严酷的现实教育了温州人,他们毅然决然地与失信的昨天告别。作为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结晶,一大批知名品牌享誉全国。如今,它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与民营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鞋都”、“中国服装名城”、“中国低压电器城”。凭着重新塑造起来的诚信形象,温州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利津县扶贫办副主任、瑞安市农业农村局

  党委委员、副局长(挂职)刘江涛:

  有梦想就有希望 有希望就有动力

  挂职7个多月来,经历了出发之前的期待、初来乍到的兴奋、逐渐融入的迷茫、轻车熟路的疑惑、深入了解的恐惧,也在不断自我否定、不停自我修正、尝试自我超越。期间,有付出、有努力,也有感受、有收获。

  一、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的这句话最能体现我们在南方挂职学习的感受。在浙江领导干部身上感受的是务实、是细致、是专业,视野上的局限、知识上的匮乏、能力上的不足,是我们赴瓯挂职干部越来越深切感受到的压力;研究深度的肤浅、谋划力度的不够、考绩评价的缺失等等,在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利津的落后,不单单是经济的落后,更多的是在思维意识、专业素养、文化底蕴等深层次上的差距,特别是市场经济下优质项目、先进企业、优秀人才都会做出相应的选择,而利津可能是众多站在市场淘汰边缘的县域之一。知不足而奋进——“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用付出、拼搏,助力未来利津的跨越发展。

  二、比学习更重要的是互动。在南方挂职学习以来,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学到一些知识,这些在未来的工作中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但这里我想说的是,如何把我们学到的、看到的反馈给县里部门、乡镇,让他们感受到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了解到浙江的经验、真切地自我加鞭。期间,将10大责任捆绑实施意见、日常通报、考核办法等内容,打包反馈到了县政府办公室;将瑞安市乡镇(街道)考核办法、分项细则,以及人才政策等内容,逐项反馈到了县委组织部;将乡村振兴示范带计划、项目清单、建设标准等内容,陆续反馈到了县乡村振兴办……同时,时刻关注县里动态,结合全域土地治理,撰写《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浙江省实施全域综合整治的思考与借鉴》等调研报告,与后方形成互动。

  三、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为官避世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很多先进经验和做法,日常重点工作的考核绩效、乡村振兴规划师的全程参与、重要节点的细致精致打造、农村农房的“三权分置”等等,但瑞安农业分管副市长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我们为什么开会,开会就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为了扫清发展障碍、为了做到使命担当。”确实方法有千千万,但担当只有两个字,却背负了更多,却要付出更多。利津实际与瑞安千差万别,发展阶段相对滞后、存在问题有所差异、省市顶层设计不同……最终,利津的发展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找出路,走更适合利津的路子,这是我们的担当、更是我们的使命。

  四、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创新。有句网络流传的一句话“比你优秀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我想再加一句,“更可怕的是比你优秀、比你努力的人,比你还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来挂职之前,专题汇报过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实施意见的起草,得到的评价是——“意见的内容都对的、没问题,但还是没有能眼前一亮的,没有能在全省能拿得出手的”。当时,自己并不理解,认为意见还是经过大家用心研究的,比较符合利津实际,但到瑞安后,反复思考、对照学习——温州精神的敢闯敢干、浙江干部的勇争第一、全国领跑的劲头,是我们欠缺的、要学习的,也是我们的差距所在,更是当时县委安排我们出来挂职的初衷之一。

  五、比思维更重要的是梦想。“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是在杭州梦想小镇看到的一句话,也是浙江挂职期间最让自己感动的一句话。特别是在接触到艾米集团以后,一个备受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浙江省省长袁家军、浙江省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等领导关注的数字农业项目,当时对项目不了解、对企业不熟悉、对老板不认识,想着把艾米引回利津也就是一个梦想,但就是这个梦想,经过县里分管领导、农业农村局、陈庄镇、有关种植企业的共同努力,经过近半年的沟通交流,借着一句“来自黄河母亲河的艾米”的广告词,打动了艾米集团COO,9月28日艾米赴利津考察、10月9日利津赴艾米考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活力,有活力就有精彩。相信我们20名南方挂职干部,会用几个月的挂职锻炼,换取更多自身提升,实现更好的自己;也相信未来,我们不一定能改变利津,但我们一定会给利津带来改变。

  利津县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鹿城区住建局

  党委委员、副局长(挂职)于秀勇:

  说说“温州精神” 那些感动我的故事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金秋十月,细细算来来温州已是整整七个月的时间,二百一十天的时间,如同再进熔炉,不但增强了我们的工作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开拓了视野、震撼了心灵、重铸了思想,感悟很多,这里想讲一讲我所看到的温州故事。

  温州人将“温州精神”归纳为“四千精神”,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因为工作关系,我走过不少地方、也接触了很多企业家,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令人感动、也发人深省。

  今年七月份,按照工作安排,我带队到鹿城区仰义街道督查“污水零直排”工程,街道的同志带我到了一个安置房小区,这个小区是安置因水库建设搬迁的泰顺移民,小区建设标准不高却也干净整洁。与别的安置房不同,一楼全部是商铺,其中绝大部分被居民改造成了制衣制鞋的小作坊,一台风扇、几台缝纫机、满地的竹篓、忙碌的工人是这些小小作坊的标配。街道的同志介绍说一楼是商铺是应群众要求建设的,村“两委”班子为解决群众吃饭问题、提高村民收入,跑遍了温州所有的鞋厂、制衣厂,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从缝扣子等十分微利的外包做起,逐渐形成了200多家规模的制衣制鞋外包产业,村民收入大幅提高,不少村民还外雇工人,做得有声有色。他们身处底层,他们的泪水与欢笑属于他们自己,但他们的艰难摸索、不甘贫穷则属于这个时代,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民力量。

  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按照鹿城区委、区政府要求,住建部门安排我带队对区“152”重点工业项目进行走访,9月20日,我到了“新二代”产业基地,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新二代”项目是几个制鞋企业合资建设的,园区内集标准厂房、研发中心、职工宿舍、餐饮接待为一体,目标是促进制鞋产业提质升级、再造新鞋都。座谈中,企业负责人讲“其实我们这几个人也够吃够喝了,为什么还要贷款上项目呢,就是一种情怀!我们几个都是做鞋发的家,现在温州的制鞋产业在走下坡路,到了需要提质升级的时候了,做这件事有风险,但总需要有人做。”我想这就是“企业家精神”,是温州民营企业如此繁荣的最好注脚。目前,有68.89万温州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有38万温州人活跃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和地区,有175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像这样的企业家,他们把企业作为事业、把事业又上升为情怀,不舍图强的信念,不忘图强的精神,温州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辉煌。

  利津县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鹿城区金融办副主任(挂职)李新洲:

  突破自我担重任 求实创新促发展

  选派年轻干部到南方先进地区挂职锻炼,是县委从全县干部队伍实际出发作出的科学决策。赴温州挂职以来,通过全方位参与挂职工作和到浙江省内参观考察,零距离感受到了各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奋斗精神,突破自我、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自身的思想意识和工作习惯有了很大转变。结合挂职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在改革创新上敢为人先。敢试敢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是温州人骨子里的基因,对发展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敢于碰硬,敢于先行先试。1978年开始实施在全国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温州永嘉县在1956年就开始小范围实施,最后被叫停,相关人员还因此受到处分。温州苍南县龙港镇撤镇设市,龙港从新中国成立时的5个小渔村、到改革开放初期崛起“中国农民第一城”,到现在设立县级龙港市,缔造了城市化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传奇,成为市场化建城的典范,起到了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作用。温州通过积极争取,成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际上温州离长三角核心区距离较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将给温州交通、物流、政策带来很大利好。从金融工作来说,温州是全国首个金改试点城市,组建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被全国多地移植复制,反映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的“温州指数”被40多个城市使用;与蚂蚁金服合作的“金融大脑”在企业风险预警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破产企业预重整、全国首创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全国首例“个人破产”等等,很多工作由“温州试点”变成了“温州经验”。

  二、在营商环境上走在前列。营商环境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浙江在全省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全省大数据平台,各地在工作中都有很多特色做法。温州市推出24小时自助服务区,可查询和办理650多项事项,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群众享受到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义乌市颁发了浙江省第一本“五合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一并完成了规划选址意见、用地预审、矿产资源压覆核查、地质灾害核查、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核查五个环节,审批时限由131个工作日精简为61个工作日,办事材料由118份削减为25份。在服务企业方面,温州市推行“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开展了“三服务”、“万名干部进万企”、“三清单一承诺”、“点对点、面对面”服务企业、涉企柔性执法等活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以审批改革为着力点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一大批民间资本到温州投资创业。

  三、在工作落实上干在实处。温州市鹿城区委书记姜景峰有句话说得好,“努力就是‘旺季’,不努力就是‘淡季’。”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鹿城谋变图强,创新推出了“智囊嘀咕团”、“身后装马达”、暗访倒逼等机制。其中,经济运行分析研判“8+X”机制,是以固定8个区级经济口部门加其他相关部门街镇的形式,每月分析比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从而加强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研判和督查。开展了镇街比武活动,定期举办比武擂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亮相。对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实行“红橙黄”三色预警,对排名全市后三名的经济指标进行预警,按考核标准进行预扣分,在全区进行通报。今年前9个月,鹿城多项经济指标排名全市前列,改变了十余年在全市增速落后的局面。

  当今各地竞相发展,竞争非常激烈。利津县基础较弱,发展面临的压力会更大。我们要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落实好148工作体系,以更大的闯劲干劲、更优的营商环境、更强的创新精神,推动全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新利津作出新贡献。

  利津县利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鹿城区松台街道

  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挂职)于蕾:

  珍惜机遇勤学习 沉心挂职取真经

  忙忙碌碌七个月,紧张充实每一天。这七个月里,我秉持“在实践中锻炼、在考察中招引、在交流中学习”的原则,把挂职锻炼变成自己成长进步的“加油站”,做好挂职单位交办工作的同时多行路、多与温州企业家和担当有为的同事们沟通交流。

  我用最短的时间融入新单位、新集体,在学中干、干中学。参加了温州市旅游发展大会、温州市文博会、温州市数字经济高峰论坛、瓯江国际经贸论坛、鹿城区文旅融合培训班等。我与伙伴们先后到温州的永嘉、苍南等县(市、区)以及杭州、宁波、金华等地市考察学习,深入企业、乡村和园区,既学经验又寻线索。在考察过程中我们积极宣传推介利津,认识了很多优秀企业家和专家人才,并向他们发出到利津考察、投资创业的邀请。先后邀请了四批专家和企业家到利津县实地考察。

  温州对企业家的高看厚爱值得我们认真参考。温州是一座创业之城,有一个“99999”数据,90%的税收来自民营企业、92%的工业增加值来自民营企业、95%的外贸出口来自民营企业、93%的就业人员在民营企业、99%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各级政府深知企业家是温州的“宝贝”,温州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奉献和创新,于是针对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包括产业发展扶持、金融支持、科技支持、上市支持、人才支撑、土地支撑、开放发展、市场准入和营商环境等全方面关爱企业家的政策,发出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如提高企业家地位,建立民营企业家约见市县级负责人和涉企部门主要负责人制度;确定每年的11月1日为“温州民营企业家节”,引导全社会像尊重科学家那样尊重企业家。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发布“两个健康”温州先行80条新政;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建立企业和企业家创新容错免责机制;针对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有“青蓝接力”培养行动。

  温州在社会治理方面的红色引领好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来温州之前,有些人说南方最为重视经济发展,其他工作可以靠边站。但是我在温州这七个月里,感受到温州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红色沃土与充满活力的蓝色民营经济同样亮眼。2018年鹿城区首创了“红色管家”创建工作,打通了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强化了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要求社区党委要在业委会换届、物业续聘更换,以及重大事项解决中提前介入、全程监督、结果备案。特别是要加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对业委会的领导,必须要像抓村级组织建设一样抓业委会建设,严格把控业委会人选;出台《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对所有小区业委会,实行“绿蓝黄红白”五色动态管理,从严抓好整改提升;强化物业服务质量巡查通报和招投标制度,通过市场机制淘汰一批服务差、管理乱、业主不满意的企业,形成以居民获得感满意度为根本导向的物业服务评价机制。

  温州的干部担当作风最值得我们学习。与身边同事交往中,最为触动的是温州干部的担当务实。当地同事曾说,不管我们在这个街道能干多久,我们要把自己经手的工作都处理的完善、结尾得漂亮,不给我们后来接任的干部留历史遗留问题;同时我们也要眼光向前看,谋划好下一步工作,为后来接任的干部打好前站。他们的“干部作风贴近群众、工作过程创新进取、干事创业劲头十足、令行禁止纪律严明、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给我很深的触动。

  温州还有非常多的好经验好做法,如经济考核中的三色预警制度、机关干部和镇街部门考绩制度、全科网格2.0版本等。这些经验做法适不适合东营和利津的土壤、这些经验做法产生的背景和效应需要我继续深入的探求。接下来要充分利用好宝贵的时间,梳理好温州市的创新经验和有关的招引线索,争取学有所成、思有所得、悟有创新、践有成果。

  利津县科技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瑞安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挂职)孙嘉成:

  厚植创新沃土 激发创业热潮

  挂职半年多时间,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刻刻用心体悟创新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活力和改变,瑞安人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创新的精神,实现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极具区域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之路。截至2018年底,拥有市场主体15.07万家,工业企业1.5万家,规上企业1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282家,产值超1亿元的领军型企业183家,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这一金字塔状的“发展格局”,保证了瑞安经济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虽然受到金融危机、转型升级、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一批企业倒下去了,但马上又有一批企业成长起来,循环不息,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瑞安拥有着良好的、有活力的“创新创业土壤”。

  在这片创新创业土壤里有一群“敢为人先、永不言败”的创业者。改革开放初期,因穷而变,无数瑞安人开始创业,在勤奋、吃苦、隐忍中积累了经验,挖掘了市场信息,积累了客户资源,带回了原始资本,从家庭工业和小商贩起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的传统特色产业集群,进而发展成为著名的“浙江块状经济模式”。在这片创新创业土壤上还有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服务型政府。瑞安市政府服务民营经济的定位在于政策支持和引导,很少干预企业的市场行为,充分发挥市场、企业的自我调节能力。特别是政府对为产业配套的大量的“低、小、散、乱”小企业和家庭作坊具有很好的“容忍度”,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纵观利津县,我们与瑞安表象的差距在于企业少,实际上是创新创业活力不足,原因在于缺乏创新创业的土壤,缺乏发现产业、引导产业、培育产业的意识和能力。瑞安的“块状经济”发展模式,我们无法照搬照抄,但他们的创新创业生态完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首先,要通过厚植沃土,把有利于企业和企业家成长的有效通道打通。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实处,以风清气正的政商关系,营造起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要加大政策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植入“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理念,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小微园+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帮助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

  其次,要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把培育初创企业的有效通道打通。引导鼓励企业二次创业、企业内部创业、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大学生创业、草根创业,建立完善天使基金、种子资金、科技担保等政策体系,充分调动各类各层次人才的创业积极性,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对有潜力的创业者给予重点扶持,迅速掀起一轮创新创业热潮。

  最后,通过“双招双引”,把补齐产业链短板的有效通道打通。栽下梧桐树,引的凤凰来,只有良好营商氛围和创业环境,才能吸引投资者的关注。目前,利津县出台了《关于优化调整生产力布局的意见》,解决了“我们有什么,下一步招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关键要把准“招引对象”的需求,注重“政策、资金、项目、人才、配套服务”组合运用,形成招引“大礼包”,吸引投资者。

  利津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瑞安市江南新区党委委员、副主任(挂职)李长伟:

  虚心学习取真经 深入思考促提升

  近年来,瑞安市将重大产业项目盯引作为瑞安市委、市政府十大责任捆绑攻坚行动的重中之重,构建“前期谋划—中期盯引—后期落地”的重大项目全过程闭环机制,谋划一批、盯引一批、落地一批,在招商引资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招商引资成效斐然。一是建立重大项目三级捆绑机制抓招商。实行市委书记、市长领衔盯,镇委书记、镇(局)长具体盯,营商专员跟踪盯,谋划书记市长项目17个、镇委书记和镇(局)长项目92个。二是聚焦产业抓招商。坚持招大引强,编制项目来源端和项目落地端两张地图,一手抓本土裂变好项目落地,一手抓央企外企、500强企业、上市企业、总部回归大项目盯引。聚焦打造汽车高端部件及新能源汽车千亿产业集群、打造“数字经济强省”的瑞安板块、打造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上马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三是打造平台抓招商。坚持筑巢引凤,突出区域产业布局、政企合作搭台,强化配套政策先行、配套功能先行,构建“5+1”县域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体系。今年以来,新落地7个1-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其中世界500强项目1个;2个总部回归项目列入世界温州人大会总部回归拟签约项目。

  利津县委十三届五次全委会提出了“148”工作体系,将“双招双引”攻坚行动作为实现利津跨越赶超的重要手段,面对周边地区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企业投资意愿低等现状,结合这段时间在瑞安市江南新区挂职工作学习的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改进招商方式。强化县级领导作用,建立主要领导带头招商的工作机制,发挥县级领导接触层次高、涉及领域广的优势,带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开展以商招商,精准对接企业,面对面宣传优惠政策,激发企业以商招商的动力,立足园区及自身产业链,推荐、吸引上下游伙伴前来投资或引进优质资本;开展产业招商围绕利津县的重点优势产业和园区发展方向,按照产业链条细分,形成产业项目储备库,进行针对性、精准化招引;充分发挥招商团队的作用,研究好招商政策、资本流动规律、投资者心态和自身优势,实行“点对点”招商,与相关企业逐一对接,推动意向项目落地。

  二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对省外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分析,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掌握有效线索,盯紧靠上开展工作,着力引进一批大、高、外项目,吸引世界五百强企业来利津县投资兴业;要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招商引资全程责任制,积极为企业跑政策,为项目落地提供条件,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责任传导,以项目成败论英雄,用实实在在落地的项目说话,不能以线索抵任务,拿计划当现实。

  三是优化投资软环境。建设高效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环境好、服务优,效率高、成本低,是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的重要条件,要加大对客商的服务水平和力度,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全程代办,提供“一条龙”服务;要落实好招商引资激励政策,用足、用活、用好上级政策,严格兑现政策,凡是约定的、公开的政策必须做到及时足额兑现,提升招引项目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确保项目引进来、能成长;有关部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落户和建设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同时,要加强与外商的沟通联络,定期进行走访座谈,及时了解外商的建议和要求,帮助外商解决困难,真正为投资者创造宜居宜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共青团利津县委书记,

  瑞安市安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挂职)董洪晓: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一提起温州,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温州人善于经商。温州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2019年1月入选“2018年WFBA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榜单,反映了他们良好的营商环境正在获得更广范围的认可。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非一日之功。挂职期间,我与多名当地干部座谈了解到,在2017年之前,温州的营商环境堵点、难点、痛点多,虽然“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但审批速度慢、办事体验差、政策落地难等沉疴顽疾依旧存在。2018年,温州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召开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动员大会,吹响了深化作风建设、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冲锋号角。

  从2018年2月《“深化改革优环境”十一条措施》、《“执纪监督治怠政”九条措施》出台落地,到2018年10月启动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和80条新政,一套套组合拳接连打出,营商环境的改变立竿见影——25个总部回归项目集中签约;市县两级14.6亿元产业政策资金全部兑现;温州市民中心平均办事效率提高近50%;全市348个信息系统迁入“一朵云”平台,归集3.4亿条各类主题库数据;推出6392个掌上办事事项,居全省前列;市县两级选派5413名县级、科级等干部担任营商专员(代办员)提供“一对一”全过程代办服务,等等。

  一年多时间,温州营商环境的优化,已经体现到企业发展、金融支持、群众办事的方方面面。比如,企业有难题可直接约见市县负责人,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设立“温州民营企业家节”,一整套支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作为县里派出的挂职干部,我们到温州已有200多天时间,我们每天都在思考温州与家乡的差异。虽然温州、东营一南一北,在人文地理、政策规定、理念思维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是温州营商环境短时间内的巨变,值得我们一番思考,一些基本的路径可以对标学习。近年来,利津县正在大力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尤其是经济部门、审批部门发挥了关键作用,全县营商环境正在向好发展。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温州营商环境改革的经验做法和制度设计,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可能影响到企业家和人才对一个城市的良好体验,无论是经济线还是非经济线,全县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人人都应担起一份责任,共同打造好利津的营商环境。

  利津县纪委委员、纪检监察三室主任,

  汀田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挂职)张建昌:

  挂职感触最深的“三句话”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赶赴温州挂职已历时七月有余,回首来时的希冀与期盼,沉淀期间的过往与历练,总结挂职的学习与收获,不少画面如同电影镜头历历在目,诸多感触犹如春天雨露滋润心田。总结起来,体会最深的三句话:

  穷而思变,变则通达。改革春风乍暖之时,温州勇于冲破思想禁锢,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第一个专业市场、第一座农民城……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温州模式”成为令人振奋的活力样本,但随着学习生活的深入,尤其是挂职街道内几十家企业的实地走访和倾听企业家们创业的故事,我深刻体会到所谓的“温州精神”和“温州模式”,其实都是被“穷”给逼出来的。温州地区自古被称之为“瓯越之地”、“蛮荒之所”,正所谓“七山二水一分田”,才是温州地区的真实写照;在商业经济、文旅资源还没被开发的当时,用“穷山恶水”来形容丝毫不夸张。人多地少怎么办?吃不饱、穿不暖怎么活?没有办法,温州部分当地人只得背水一战,外出闯荡生活;只得弃农经商,办起私人作坊;只得“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只得“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在这一点上,遍布世界角落70多万的温州侨胞,国内170多万的温商团体和创业个人,市内处处可见的温企和厂房都足以证明。而在穷思变、重经济的过程中,“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的事功思想也渐变为温州文化的主脉。处事变通灵活的方式方法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胆量和魄力,也就这样慢慢给逼了出来。

  抢抓先机,机则转优。正所谓机会改变命运,对人、对事如此,对一个地区的发展亦是如此。从农村“包产到户”改革到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从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到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从尝试优化营商服务环境到“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入,再到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从龙港撤镇设市获批,实现“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向“中国第一个镇改市”的精彩蜕变;在改革开放40多年间,温州开创了许许多多的“全国第一”,也以“先行者”“探路者”的姿态,获取了多项资源的有力支持,取得了备受瞩目的“温州成绩”。而现在的温州也一直以“争做第一”的状态时刻把握机遇,引领全国行业发展。自2013年以来,温州依托民间、企业、政府三方力量,率全省之先启动小微园区建设,连续实施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带动“温州模式"突围转型。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规划建设小微园142个,建成81个、1794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946家、产值547亿元,走出了一条以小微园建设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所以说发展布局如同下棋,把握“先手”至关重要,机会就是潜力,机会就是资源,机会也同样稍纵即逝,必须学会审时度势,抢占先机,争取发展优势。

  求真务实,实则见效。说得好不如干得好,工作不是说出来的,更不是吹出来的,干工作必须下实功。集体活动讨论交流,感触最一致的地方:温州干部工作作风务实,少形式主义和官僚之气。会议召开民主集中、简短有效,直接说问题、论办法、汇意见;观摩活动力求简练、便宜行事,现场谈困难、指关键、上措施;干部业务专业讲细节、干事精益求质量,尤其是市场化、法治化、重实效的思维非常浓厚。瑞安东新产城内评估价不足40万的民房和企业地上构筑物,通过市场化运作,最终被某拆迁公司以287万元的标价竞拍成功,而街道则将该款项又全部都用在了城镇交通、环境整治、文教卫体等民生实事上,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回想当时拍卖现场的火热氛围,至今仍是记忆犹新。

(责任编辑:刘冉)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