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准扶贫】我市推进脱贫攻坚向高质量阶段迈进
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头等民生大事,我市在实现省市标准脱贫后,持续用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健全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严格脱贫攻坚责任制落实,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连日来,在广饶县花官镇的现代肉鸡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现场,工人师傅们正在对鸡舍进行最后的设备安装和喷漆施工。该项目预计12月底全部投入使用,届时这里也将会被广饶县一知名肉食加工企业整体承租下来作为高标准养殖基地,这样企业的食材来源不仅有了安全保障,每年优厚的承租费用也让这一扶贫项目马上落地见效。“每年可实现租金收益45.7万元,这些收益全部用于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问题,巩固全县脱贫成效。”广饶县扶贫办副主任朱汉杰表示。
用产业红利巩固脱贫成效,不仅有效解决了扶贫“造血”的关键点,更让脱贫成果有了稳定的来源支撑。当下,随着我市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全市各类扶贫项目已经进入收益期,稳定的产业收入,为全市脱贫攻坚继续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进行产业脱贫措施外,对无劳动能力人员进行政府统一托底保障,则成为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另一大亮点。
寒冬时节,在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的医养健康服务中心,老人们正聚在一起跟着保健师一起做健手操。在这个医养健康服务中心里,老人们每人每天仅需1元钱,就能在这里聊天、喝茶、下棋、享受丰富的营养午餐、受到专业的照料。而这些老人中,大部分都是经济条件困难的老人,能享受到这样的养老待遇,这在以前是他们不敢想的。“一天一顿饭,热乎乎的,菜很好,到了吃饭时间,服务人员就我们给送过来,舀到碗里,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都照顾得很好,我们在这里很舒心。”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居民胡玉德特别满足。
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养老生活正是得益于我市扶贫开发“两建一推六保障”的政策实施,在开发式扶贫的同时,我市坚持脱贫与解困同步,加强在扶贫领域的民生投入,依托各类扶贫基金建设,织密关照服务网络。我市先后建成扶贫关照中心40处,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等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关心照料服务。
近年来,围绕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我市先后实施扶贫工作重点村提升工程,推进扶贫工作重点村建成美丽乡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落实9个关键指标,精准对接贫困户帮扶措施;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扎实开展扶贫特惠保险,参保对象扩大到城乡低保和特困家庭,理赔范围扩大至门诊慢性病,有效降低了返贫和新致贫风险,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医疗机构减免、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和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的全市“一站式”结算;不断深化“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加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力度;完善“两建一推六保障”长效机制,加快扶贫连片开发,推动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累计完成扶贫连片开发项目12个;推动低保、医疗、教育、住房、助残、慈善救助扩面提档,抓好政策落实。目前,8805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24838人次享受各类医疗补贴救助629.5万元,教育资助支出138.9万元,1921人次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98.8万元,确保脱贫人员不返贫。
(记者 李长莲)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