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9日至10日召开的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县区、市属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省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学习交流会、全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深入开展研讨交流,查摆了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影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关键问题。大家直面矛盾和问题,畅所欲言、分析问题、查摆原因、寻找对策,在自由热烈的大讨论中开阔发展视野、打破思想枷锁、碰撞智慧火花,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爱东营》现对领导同志的发言进行摘登,以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动“解放思想大讨论”,为推动东营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营造更浓厚的氛围。
推动工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赵豪志
东营作为一座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石油资源型城市,经过35年的时间,已经发展演变为一座工业化城市。工业是东营的立市之本。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工业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坚持集群化发展方向,强化创新驱动,优化资本结构,推动工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一、明确目标方向,着力推动工业集群化发展。产业集群具有产业链条完善、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专业分工明确的特征,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竞争力强的产业都是走集群化的发展路子。东营也要坚持走集群化的发展路子,促进生产要素加速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园区聚集,提高工业集群化发展水平。一是加快产业集聚,在重点园区打造上发力。围绕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打造协同效应好、公共服务优、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高端石化基地的龙头作用,加快三大高端化工项目建设,统筹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布局,推进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河口蓝色产业园、利津滨海新区一体化发展。同时,按照省里新的化工产业规划,严格落实我市“1+4+N”布局,推动石化企业进区入园,形成集群。二是推进整合重组,在龙头企业培育上发力。一方面,立足市内,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支持现有企业通过战略合作、重组整合的方式,形成一批行业领军型企业。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旗舰型企业,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石化产业,从产业项目整合入手,支持骨干企业推进产品整合、企业重组,形成几家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橡胶轮胎产业,支持骨干企业兼并重组本地企业、对外开展战略整合,通过提升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几家龙头企业,进入高层次产业分工链条。三是构筑产业链条,在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上发力。围绕石化、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设计好产业链条,引导现有企业围绕产业链上项目,把每个集群打造成完整、闭合的产业链条,实现效益最大化。围绕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搞好产业链规划,围绕产业链上项目,加强产业链招商,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四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集群产业的公共服务上发力。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协作,集聚优质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产业协会和创新、物流、展销、检测、专利“1+5”平台建设,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支撑。力争再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把东营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橡胶轮胎研发生产基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和特色新材料产业集群。
二、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培育工业新动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借助国内外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力量,跟踪国际新技术发展动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向产业中高端迈进。支持企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智慧服务、智能制造转变。制定完善人才政策,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实行精准化招才引智,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到东营创新创业。尽快打破技术转移、人才流动的“玻璃门”,实现油地人才技术共享共用。抓好企业家教育培训,打造一支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不怕失败、追求卓越的企业家队伍。
三、优化资本结构,着力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建好用好产业基金,加快组建总规模500亿元的石化产业、企业重组、油服产业、企业并购上市等4支市级产业基金建设,并依托明月湖基金中心,吸引一批基金管理机构落户,形成聚集效应。加强产业基金的研究和运用,建立“注入——退出——再注入”的基金运作机制,论证一批优质标的项目,促成一批合作项目落地。扎实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强化政策扶持,搞好服务引导,争取每年都有一批企业上市挂牌,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摸清底数 算清账目
先入为主 张弛有度
郑建军
市委组织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非常及时,特别重要。结合个人思考,谈几点粗浅建议。一要摸清底数。建议市县各级各部门全面盘点清理人财物的底数、业务工作的底数、新旧动能的底数。摸准摸实干部素质结构现状、产业运营情况、资源开发与存量、土地环境容量与空间、可转换的旧动能和能开发的新动能等。二要算清账目。算清金融风险账。弄清银行贷款余额中,已成不良、正在不良或可能不良的比重,企业担保圈的现状、走向、风险系数和可控度,以及民间借贷的具体情况。摸清政府债务账。包括政府直接融资、国有公司融资、政府工程欠款、融资担保、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以及胜利油田“四供一业”移交和综合训练基地下放可能带来的财政负担等。理清可用财力账。东营财力总量偏小,扣除刚性支出之外用于建设的财力有限。应科学分析、理性对待。三要先入为主。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应在超前研判、主动介入、深度破解上下功夫,当务之急是保实体经济、保存量财源。建立预警机制,对运营好、规模大的企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优先倾斜发展资源。对于破产企业,要全面剖析,找准症结,厘清责任。对于陷入担保圈的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债转股、出让股权等方式,激活存续要素。四要张弛有度。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围绕“增强实力、彰显特色”这一主题,统筹推进全市的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强化作风立市。层层建立人人有责、各负其责、铁面问责的责任机制,倡树“盯住不落实的人、抓住落不实的事”的责任担当。突出产业强市。统筹发展要素,实施集成突破,强力推动产业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双招双引”。推进文化兴市。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提升的原则,发掘利用好东营特有的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提高政治站位,忠实履职尽责,建设过硬队伍,竭诚服务人民,以站位全局、服务全局、推动全局的实际行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咬定发展不放松
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陈泽浦
一、赴南方学习考察的几点收获和体会。南方干部对中央精神吃得比我们透,把握得比我们准,结合文章做得比我们好;信息经济与传统产业比,只有先发优势,而没有后发优势,南方几地发展信息经济的优势,东营市在短时间内很难进行复制和再造;发展愿望和实现发展条件要结合起来,把想做的事和能做的结合起来,发挥比较优势,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
二、石化产业是我市比较优势最大的产业。我市发展石化产业有六大优势,即有空间、有港口、有原料、有产业基础、有人才支撑、有发展动力,同时也存在布局分散、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规模小、实力弱等劣势。但与其他产业相比,石化产业仍是我市比较优势最大的产业,应破除石化产业等同于落后产业、过时产业、污染产业的认识,坚定不移地发展高端石化产业。
三、发展化工产业的几点建议。一是整合北部沿海土地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议采取一体设计、分年实施的办法,尽快完成北部沿海防潮堤建设,为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提供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同时,加快水、电、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先急后缓,分步实施。二是鼓励石化企业临港集聚。充分考虑县区政绩考核、财政收入等问题,采取分税的办法,调动园区所在县区和投资者所在县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制定特殊政策,以大项目带动项目整合,实现石化产业临港集聚。三是以股权换生存、换发展。一方面,争取上级银行的支持,在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增加贷款余额;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石化企业积极与大型国有企业合资合作,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为“混合经济”,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四是组建东营市化工研究院。组建一支专业研究、规划、设计队伍,深入研究高端石化产业的发展链条,负责石化技术工艺的研究、引进、转化,同时赋予其石化项目的招商职能。五是建立东营化工职业学院。目前我市有三所高职院校,建议拿出一所院校,整合现有化工教育资源,组建化工职业学院,专门培养化工技术人才。
打造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
张庆华
东营自建市之日起就是一座工业城市,应当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在此基础上,应立足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使工业与旅游成为推动我市长远发展的“鸟之双翼、车之双轮”。
打造旅游休闲目的地,基础在资源整合,根本在产业融合,核心是做深体验、塑造品牌。应着重做好“旅游+”的文章:一是“旅游+生态”。突出“黄河入海、大美湿地”特色,围绕“河海交汇、鸟类机场”等核心资源,制定高水平的规划和方案。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发展以自然观察活动为主的生态旅游,因地制宜在其周边恢复和培育芦苇、红地毯等生态景观,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让客人留得住、住得下、玩得好。二是“旅游+文化”。促进城市与文化、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黄河文化、石油文化的特色展示区、核心功能区,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文化品位。三是“旅游+电商”。结合旅游业发展,规划建设特色商品展示区、经营区、体验区,配套打造互联网电商平台,把东营特色产品宣传、推介、发送出去。四是“旅游+航空”。布局开拓直升飞机、热气球、滑翔伞等低空飞行项目,让游客真正感受到黄蓝交汇、万顷湿地、广袤滩涂的震撼。依托与中国商飞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合作,积极打造东北、内蒙古与广东、海南等地的游客中转中心。五是“旅游+体育”。依托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这一大型品牌赛事,进一步聚集人气、提升形象、扩大影响,拉长产业链条。立足基础条件,大力发展划船、赛艇等水上运动,打造知名的水上运动基地;着力发展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赛车运动赛事,打造华东、华北、东北乃至全国的汽车发烧友俱乐部。
“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专业机构进行“把脉会诊”,开展系统设计。要强化核心载体支撑,精准化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一流企业来建设景区、托管景区、入股景区。要完善基础设施,创优政策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尽快把“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这块招牌树起来。
做湿地就是做城市
张润国
湿地是东营最大的生态特色。应当把中心城打造成为国际湿地城市的经典之作,做湿地与生态环保、人居环境改善、蓄水排涝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机融合,构建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生态宜居城市。
总的想法是,以骨干河道为脉,以道路水系为络,以湖泊、季节性湿地为点,打造“三河、一网、四片、多点”的湿地布局。“三河”即广利河、东营河、溢洪河,重点是治污、塑景,有序推进河道湿地景观建设,打造河海湖湿地城的优美连接线。“一网”即以“五横十纵”道路水系为主的城市内水系,“五横”指南二路、南一路、黄河路、北二路、德州路沿线水系,“十纵”指西一路、庐山路、东青高速城区段、华山路、东一路、东二路、东三路、东五路、东七路、东八路沿线水系,重点是贯通水系,把高速公路和东八路沿线打造成东营湿地的靓丽名片。“四片”即白鹭湿地、金湖银河、森林湿地公园和广南水库片区,重点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构筑生态屏障。“多点”即零散分布的若干湖泊、坑塘、水面等,重点是提高水体流动性,因地制宜打造湿地景观。
在湿地保护建设中,既要尊重自然,科学修复,又要顺应自然,减少人工干预,有序推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湿地与水的关系。湿地健康的前提是让水流动起来,第一步利用引黄干渠向广利河、溢洪河及支流供水,实现城区大循环;第二步完善城市内水系,实现城区小循环;第三步将城区碎片湿地并入水网,实现湿地系统互通互连。同时,高效利用黄河水,推进中水“应用多用”和雨水就近入河,多渠道解决水源问题,确保水质、水量。二是湿地与绿的关系。宜绿则绿,宜湿则湿,郊野湿地坚持“自然就是美的”,实施最少的干预;城市湿地注重近水远林,塑造景观层级;低洼裸露地可建设季节性雨水花园。三是湿地与景的关系。注重选择本地植物,打造“本土的湿地”。突出显湿露水、收放有序,打造“赏心悦目的湿地”。建设生态护岸、软化驳岸,丰富亲湿要素,打造“能亲近的湿地”。
擦亮黄河入海湿地生态明珠
推动东营旅游高端发展
贾瑞霭
推动东营旅游高端发展,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擦亮黄河入海湿地生态明珠,是撬动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制胜环节。对此,提出五点建议措施。
一是确立打造世界级湿地生态休闲旅游胜地的目标。二是围绕一核一中心,打造两条精品入海口湿地旅游线路。一核即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好原生湿地,优化丰富旅游服务,使游客能够真实体验黄蓝交汇的旷世奇观、新生湿地的辽阔幽远、万鸟翔集的震撼壮美、大地红毯的美艳绝伦。一中心即中心城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上,体现产城融合、景城共生、主客共享理念。在景观打造上,处理好河与湿地、绿与湿地、景与湿地的关系,打造河畅水清、湿地彰显、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展现湿地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湿地的独特风貌。两条线路:一条是沿黄湿地生态休闲旅游带。以138公里过境黄河为轴线,突出长河古韵、生态长廊、农旅融合等特色,打造沿黄“湿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精品旅游线路,形成湿地遍布、水网纵横、森林环抱、田园穿插、湖面点缀、草场伸展的原生态、参与式旅游带。另一条是滨海湿地旅游带。以东八路为轴线,建设提升东八路湿地景观,突出体育休闲、科普教育、滨海度假等特色,形成以深度体验参与为主的一核一中心连接旅游带。三是完善旅游管理开发经营体制机制。依法推进国有景区“三权分离”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所有权归国家、管理权归管委会、经营权归企业的现代管理运作模式。引进国内一流企业,比如华侨城、港中旅等,对景区进行托管,激发景区发展活力。四是构建全方位宣传推介营销体系。强化旅游形象宣传,打响黄河入海旅游品牌。五是积极争取“黄河口国家公园”试点。如果设立黄河口国家公园,可以与三江源国家公园遥相呼应,对于保护母亲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还可以为我国大江大河河口生态环境保护树立样板,必将引起国内外对黄河口的关注,为黄河口旅游带来新的更大机遇。
聚焦问题发力 创新思路举措
推动全市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
何学民
这次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就是通过思想大解放更好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工作再抓实。
一、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武装头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向我们发出了新形势下解放思想再深化的动员令。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过程,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一到习近平强军思想上来,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使之成为统领建设的“魂”、指导工作的“纲”。
二、在解放思想中直面问题、推动发展。一是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方面。借深化国防教育改革之机,协调建立市、县两级国防教育机构,明确编制等级和人员职数,为开展国防教育打牢组织基础。二是民兵建设方面。结合落实民兵组织调整改革任务,编实建强应急、专业、特殊3类基干民兵队伍,切实将民兵队伍打造成为建在当地、抓在手中、用在关键的拳头力量。三是兵员征集方面。创新征兵宣传形式,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着力破解制约征兵工作开展的矛盾问题,不断激发广大适龄青年的参军热情,推动兵员征集工作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迈进。四是军民融合方面。运用召开国动委会议、军地领导联席会议和推进融合发展专项调研等多种形式,加强综合统筹,明确融合责任,推进融合建设,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融合发展。
三、在解放思想中提振精神、强化担当。当前,全市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军分区将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扭住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不放松,坚持领导带头解放思想、革故鼎新,对影响发展的制约瓶颈、历史遗留的难点问题,切实找准突破点,拿出硬办法,以思想大解放实现发展高质量。
谋在深处 干在实处
全面推进“三个一批”战略实施
聂建军
市委统战部围绕经济统战,创新提出了鼓励支持一批企业走出去,参与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鼓励支持一批企业改制上市,登陆资本市场;鼓励支持一批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三个一批”战略,为促进全市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趟出了路子、贡献了力量。
在推进“三个一批”战略实施中主要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重视程度不够高;工作机制不顺畅,难以形成推进合力;政策落实不到位,贯彻执行有困难;缺乏担当意识,攻坚克难的勇气不足等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提升政治站位。“三个一批”战略的提出,就是要探索一条支持非公经济高质高效、健康发展的路子。要提升思想境界,打破陈旧思维模式,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大力弘扬务实创新精神,找准工作短板,注重人才和团队的引进,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二是健全机制、理顺关系,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建议把“三个一批”战略上升到全市高度,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工作专班,明确主管部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拓国际市场,重点是规避贸易壁垒,提高市场占有率;探索尝试资产重组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等问题;大力发展军民融合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混改和军民融合作为“双招双引”工作的重中之重,拿出优质资产开展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实现借力发展。三是加强研究、狠抓落实,有效发挥政策激励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支持非公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服务指导,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深化科技体制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四是转变作风、勇于担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把企业需求与政策供给衔接好,尽心竭力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选用管育并重 激励担当作为
努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朱开国
市委旗帜鲜明提出“实在实干实绩”选人用人导向,我们将切实抓好干部选、用、管、育四个关键环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新时代东营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证。
精准知事识人,在事业发展一线“选”好干部。深化经常性、近距离考核,完善实践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开展2018年度市管班子和干部换届“回头看”专题调研,更加全面掌握换届后市管班子匹配度、市管干部人岗相适度和群众认可度。健全完善跟踪考察识别干部的具体办法,加强经常性考核督导,强化对工作专班运行情况的跟踪考察,在大事难事中识别干部。深化立体化、精细化考核,建设干部综合研判系统,在综合研判中识别干部。
树立鲜明导向,坚持人事相宜“用”好干部。统筹干部资源,求解干部配置最大公约数。更加注重保障重点工作,优先安排优秀干部到专班任职或挂职锻炼。更加注重配强关键岗位,对可提拔重用的优秀干部,打破隐性台阶用起来;对“庸懒散私弱”的干部,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解决办法。更加注重专业能力建设,充分用好现有高层次人才资源,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加大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
激励鞭策并重,抓常抓严抓细“管”好干部。坚持正向激励与从严管理“双向用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研究制定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具体意见,注重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正向激励措施累加,做到“该奖的奖”。进一步完善防错容错纠错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履职容错清单,做到“该容的容”。对存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干部,果断予以调整,做到“该下的下”。
坚持五湖四海,以战略全局思维“育”好干部。强化战略培养,探索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培养“双百双千计划”。精准培训锻炼,统筹抓好理论武装、精准培训和实践锻炼。放宽视野引才,做好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加大对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人力支撑力度。加快实施“双百引才计划”“大学生百千万聚才提升计划”“东营学子家乡行”等引才活动,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才到东营创业就业,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发展动力。
纪检监察机关如何为干部担当
孙早军
纪检监察机关要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壮胆、打气鼓劲。
一、在保护干事创业上有担当。一是强化容错纠错。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精神,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切实做到“六个分清”,即分清一心为公与谋取私利、违纪违法与诬告诽谤、主动整改与拒不认错、积极创新与无为守摊、历史问题与今天职责、履职到位与客观上不可控。二是鼓励整改补过。深化重点观察办法,把犯错误、有过失或者轻微违纪不需要重处分的党员干部,列为重点观察对象,提供改正机会,鼓励建新功、补旧过。三是严查诬告陷害。“零容忍”严查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恶意中伤、诬告陷害的干部澄清正名,坚决为勇于担当、干净干事的干部“兜住底”。
二、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有作为。带头与企业家交往。建立“亲清月谈会”制度,定期与企业互动交流,听取意见建议,鼓励党员干部在清清爽爽的前提下,大胆与企业家交往,积极支持企业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监督检查、执纪执法过程中,尊重历史、尊重市情,区分主动行贿与被动行贿、历史问题与屡教不改、故意违法与创新失误,注意把握“四个不随意”,即不随意冻结企业账号、不随意查封企业账册、不随意堵塞企业资金流通渠道、不随意发布影响企业声誉的报道,尽量快查快结,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
三、在督促履职尽责上有力度。一是坚持把教育挺在前面。坚持惩治与教育并重,决不搞“不教而诛”,经常咬耳扯袖,给干部多提醒、多打招呼,给有问题的党员干部反思错误、自查自纠、改正错误的机会。二是把监督职责做细做实。强化日常监督,精准发现问题,真正让监督“带电”。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运用好“我爱我村”阳光财务公开平台,改善农村政治生态,倒逼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三是用科学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强化精准问责、科学问责,尽职免责,决不泛化问责,珍惜每一个干部的政治生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抓典型、树导向、促发展。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田和友
如何把矛盾和问题发现在初始、化解在基层,成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和关键。针对基层力量薄弱、资源分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一、更新理念,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维稳”与“维权”的关系,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放在解决矛盾问题的首要位置,实现维稳与维权的有机统一。二是处理好“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关系,在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的同时,推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到化解矛盾、服务民生中来,实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三是处理好“平时”与“战时”的关系,把着眼点放在平时,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治理常态化、长效化。
二、整合资源,搭建实战化、实体化治理平台
在县区及镇街搭建“一网三中心”治理平台。“一网”:即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一张网”。按照国家标准,将目前各种网格统一整合为“一张网”,形成全要素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三中心”:在县区和镇街设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加挂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牌子,组织行使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管理、安全环保隐患排查、城市管理服务等职能。
三、建设队伍,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专职化的网格员队伍,对网格员队伍实行统一招录、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实现网格管理员专职化。二是专兼职结合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完善选任、培训、管理等制度措施,提高队伍规范化水平。三是社会化的群防群治队伍,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社会治安防控等工作,构建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四、健全机制,着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
一是在村居(社区)层面,立足于“小事和解”,建立健全对话协商机制。二是在镇(街)层面,着眼于“专门调解”,建立矛盾调解联动机制。三是在县区层面,落脚于“全面化解”,建立矛盾纠纷“专业化解”机制。四是在县乡村各级,着眼于化解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常态化的排查调处机制,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全面推进油地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韩辉
基于对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理解和对我市自身发展的定位和认识,结合胜利油田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合作共赢”战略的需求,重点从统筹利用好油地人才、科技和公共服务资源等方面谈三点认识。
一是推进油地人才资源共享,推动建设人才高地、实现人才强市。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了“人才强市”战略,充分体现了强烈的人才意识、发展的战略眼光。油田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了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建议进一步加大油地人才资源统筹开发,实施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培养、一体化交流、一体化激励,完善产、学、研、用长效合作机制,打造开放共享的区域人才市场,推动油地人才资源素质整体提升、活力竞相迸发,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推进油地科技资源共享,推动建设创新高地、实现创新发展。我市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壮大石化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都需要有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油田拥有实力雄厚的科研力量,创新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构建了系统高效的技术转化体系。建议进一步加强油地科技资源统筹利用,不断推进创新载体建设,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新途径,持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油田科技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
三是推进油地公共服务产业共享,推动建设民生高地、实现融合发展。市委市政府把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作为重要职责,统筹推进各领域公共资源优化整合、科学配置,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建议以油田“四供一业”及其他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为契机,加强高层沟通,完善对接机制,发挥好油田在水、电、暖、运输、监测检验、新能源等方面的服务体系优势和在安全环保质量、工程建设、物资管理、共享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管理优势,深入推进融合发展,不断集聚产业优势,放大专业优势,培育特色优势,推动区域公共服务产业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切实提高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
专注于自己的特色
李金昆
东营有没有条件发展旅游业和怎样发展旅游业,我的思考是:
我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河海交汇,河海湿地共生,具有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人文禀赋。近几年内,我市高铁处于运筹和建设阶段,应由此确定现阶段的运营策略。我市旅游业总体处于“起势”阶段。从“起势”阶段推进到快速发展阶段,应是工作的目标。
第一,关于定位及路径选择
定位:打造以河海交汇、湿地之城为特色,以黄河文化为主要内核的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路径:近阶段以选择自驾游为路径,并辅之以团体游。
第二,关于格局布局及策划规划
放置于大的格局谋划,并与山东精品旅游线有效衔接。近期宜集中打造“一核,两带”。“一核”即中心城。“两带”,一带为滨海旅游带,整合东营区城南旅游度假区与正在规划建设的黄河水城旅游度假区,并延伸至海,沿海一线至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一带为沿黄旅游带,沿黄河一线至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把策划的功夫下足,并将策划落到规划上。
第三,关于运营管理模式
探索“两带”统筹运营管理模式。滨海旅游带,建议采取“1+4”运营管理模式。“1”即市旅发委;“4”即自然保护区管委会、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垦利区省级农高区管委会“四个管委会”。沿黄旅游带,市旅发委综合协调,同时调动各县区积极性。
第四,关于政策和人才
服务于发展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
第五,关于招商引资和项目运作
完善投融资机制,大力招商引资,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编制重点项目库,以项目为抓手,每年筛选论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项目。
第六,关于工作推进和配套服务
建议市里成立专班,制定行动计划,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实施强有力推进。同时完善配套服务,真正让游客引的来、住的下、游的好。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绩效
杨梦斌
一、客观分析、理性评价我市财力水平。我市虽然人均财力较高,市本级财力相对较强,但整体实力明显不足。要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量入为出,有保有压,强化节俭和绩效意识,集中财力办该办急办又能办的事情。
二、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在保重点、补短板方面精准用力。一是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培育源头活水。应挤出更多财力,加大对新旧动能转换,高端产业基地和集群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倍增效应。创新财政投融资机制,采取贷款贴息、融资增信等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疏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渠道。二是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扶持力度。要逐步加大投入,发挥资金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益,重点加大对高端人才、创新成果和研发平台的支持。三是确保民生保障水平在全省第一方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加大民生投入,落实民生政策。四是着力补短板和弱项。(1)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2)学前及义务教育。(3)城建断腿。包括市中心城区排水系统管网配套特别是雨污分流改造,水系贯通,生态环保设施特别是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处理等。
三、开展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中央要求绩效评价要引入第三方评估,结果要公开,倒逼我们提高绩效和节俭意识。
四、高度关注、妥善应对油田改革可能对地方特别是财政的影响。要充分吸取中小学移交的经验教训,切实考虑地方承受能力。应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努力向上争取调整现行财税体制,实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三级分成,原油资源税省市总量分成,从更高层次上谋划油地融合发展。
五、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解决底数不清,监管不力,没有发挥应有效益等问题,当务之急是盘活政府经营性资产。
六、加强政策研究,善于运作财政。一是进一步理顺市和县区的财政体制,做到财权事权相匹配。二是落实好近期中央和省里出台的几项大的政策,包括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报告以及省委省政府刚下发的关于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十强产业集群的若干财政政策。
抓住乡村振兴机遇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陈安忠
下面,就我市农业振兴谈四点认识。
(一)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发展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绕不过去的坎,适度规模经营需要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解决土地流转操作不够规范、流转政策机制服务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一是加强对中央和省“三权分置”政策、《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的宣传力度,切实把维护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土地延包长期不变的政策规定,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二是强化农村土地权利法治意识,使承包地流转相关方进一步明晰集体、农户、经营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大力培育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健全完善农村承包地登记、备案、鉴证、信息发布等制度,加快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仲裁机构。
(二)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六产”。以种养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服务业;围绕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众筹农业、品牌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二是深入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配套设施用地的需求。三是加强农业农村金融信贷政策制度设计,搞好产品和服务创新,充分发挥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功能。四是支持济军综合训练基地、胜利油田农业公司、农高区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大力发展工厂化农业
立足我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等,坚持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制定扶持政策,拉长工厂化农业产业链条,搞好育种、育苗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产业集群发展。
(四)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无论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还是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都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二要加大金融支农力度。三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
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李永元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中央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二)我市国控、省控、市控河流断面还不能全面稳定达标;
(三)市民对水污染方面的问题反映比较集中;
(四)中央环保督察组向我市交办的信访案件中涉及水污染方面问题的116件,占总量的42%。
二、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一)生活污水方面:1、雨污混排问题。地下污水管网不配套,污水收集能力不足;住宅小区雨污混排严重;地下管网错接混接混排严重,致使大量污水进入雨水管网,一旦遇到较强降雨,这些黑臭水体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道严重污染。
2、污水处理厂问题。大部分乡镇还没有污水处理厂,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没有;有的不能稳定达标、有的时开时停;大多数是污水处理厂设计是尾水直接排入河流。
(二)工业污水问题。企业环保主体责任不到位、不落实,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违法案件时有发生;有些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绝大多数企业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尾水直接排入河道。
(三)农业农村污水问题:农田径流是农业污水的主要来源;畜禽养殖场的粪尿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尚未破题。
三、建议
(一)创新理念,高点定位,把水污染治理放在全域湿地生态系统这一大格局中去考虑、去把握、去谋划、去破解。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和专业团队,对全市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科学规划,系统设计;对污水处理厂及农业污水处理配套建设的人工湿地等子系统进行高标准设计;通过人工湿地的曝气、吸附、沉淀、降解、吸收等作用,使各子系统水质达到地表水五类水标准后,再进入大的湿地系统,实现污水“治、用、保”的良性循环。
(二)借鉴浙江省“五水共治”的经验做法,综合施策。坚持治污先行,狠抓项目建设,实施重点突破,完善体制机制,动员公众参与,实现水环境的根本好转。
(三)统一规划,分片治理,解决雨污混排问题。一是摸清底数,找准接点。二是严格改造标准,分区分片改造。三是严格测试验收,确保改造实效。
举全市之力打造高端石化产业基地
李俊峰
以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为目标,走产业布局园区化、装置规模大型化、产品结构高端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的路子,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黄河以南乃至全市的炼化企业全部集中到高端石化产业基地集聚集约发展,建成万亿级要素齐备的石化产业集群。
(一)规划建设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利津滨海新区、河口蓝区三个园区为基础,整合资源优势,建设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将黄河以南乃至全市炼油企业逐步集中到这一基地,建设大型高端精细型炼化一体化项目,逐步将其打造成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龙头,乃至国家第八石化产业基地。
(二)发展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链项目。一是明确产业发展定位。高水平、高起点编制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我市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链条,推动石化产品向终端化工品、化工新能源方向发展。二是整合现有炼化企业联建大型石化项目。逐个研判21家炼油企业“油转化”的发展规划,引导企业联建既定优势产业链中的大型高端项目,力争利用5—10年将现有企业整合成3—5家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优势突出的大型石化企业。三是突出“双招双引”补齐我市产业发展短板。围绕我市重点打造的产业链和需要引进的项目,全力引进国际一流的企业、产品、技术和人才。
(三)构建统一高效的新型管理运营架构。组建东营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管理运营委员会,加挂东营高端石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牌子,在不改变现有行政区域的前提下,实现对三个园区的一体化管理。这个管理运营架构兼具行政审批和经济建设管理、参与市场调节以及服务保障等职能,授予其市级行政和经济建设管理权限,但不承担社会管理职能。人员可在国内外聘请知名专业人才,在资金、用地、能耗、排放等要素上给予大力支持,土地收益、税收留成可全部用于基地发展,整合行政审批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以提高管理服务效能。统计指标、财税分成原则上按照项目属地划分,若显失公平的,再由基地管理运营委员会进行调剂。总之,打造世界级基地需要什么就给什么,什么样的机制有效就建设什么样的机制。
体育使城市充满活力
刘美华
体育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将“运动休闲城市”作为东营特色来打造,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彰显的是城市的人文情怀,打造的是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我市应利用国家正在实施“五个一百”工程的有利契机,扎实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模范县创建工作,打造国内知名的“运动休闲城市”。
(一)打造精品赛事。一是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正在申请国际田联永久性标牌赛事,条件成熟时,申办一届世界锦标赛。二是黄河口自行车赛。正在举办巡回赛,力争5年内成为国际知名赛事,打造“春有马拉松、秋有自行车”的赛事格局。三是耿井湖水上运动项目。积极举办艇类亚洲A级以下赛事、国家级、省级赛事,打造全国水上运动中心。四是森林湿地公园铁人三项赛事。举办铁人三项、森林马拉松,增加马拉松训练营,打造攀岩、滑板、滑水等极限运动项目,增加汽车营地、露营等,吸引周边体育爱好者。
(二)打造“六边工程”。一是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建设各类健身组织、俱乐部等,覆盖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项目,方便群众健身运动。二是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打造“十分钟健身圈”,在公园、绿地、社区内配建体育设施,把更多空间留给市民健身。三是组织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开展健身活动,设立工间操制度,倡导7+1大于8,让“上班族”劳逸结合。四是举办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用好奥体中心片区几大体育场馆,建设体育主题公园,举办各类半专业体育赛事。以社区、村为单位,组织市民、村民参与健身。五是提供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为市民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指导市民科学健身。六是弘扬群众身边的健身文化。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体育消费券等方式,鼓励群众体育消费。倡导健康生活理念,让群众生活体育化。
(三)培养引进人才,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探索与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知名体育类院校合作,成立休闲体育学院、中国马拉松学院东营分院或马拉松培训基地等,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综合利用土地资源
统筹西城规划建设
乔恩言
土地是我市除油气之外最优质的资源。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可成为当前油地深度融合的具体抓手和强大推力。油田分离移交办社会职能工作中,向政府移交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对油田而言可以实现瘦身健体、轻装上阵;对东营市而言,可进行移交土地的区域整合、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供水公司土地。现有28.7万亩土地全部无偿移交,这类土地资产在做好水资源优化布局、保证安全供水的前提下,可根据城市规划需要进行功能调整和开发建设,将会带来巨大的土地收益和附加收益。
(二)移交小区土地。预计移交回迁小区11个、划转土地约2500亩,分别位于城市规划区、城镇建设区,区位优势明显,升值潜力同样巨大,均可作为商服、住宅用地进行规划开发。
多年来,油地双方联手共建取得了可喜成效,为更好地携手并进、共谋发展,同时有4个建议提请关注:
(一)油田废弃井土地退出事宜。建议市政府建立土地退出长效机制,统一标准,应收尽收,加快油田土地退出进程;对已实际收回、未签订协议的尽快完成补签,完善用地手续,消除法律风险。
(二)改制企业用地规范事宜。建议市政府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改制企业加快办理土地出让,解决改制企业融资、建设瓶颈,促进改制企业做大做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对部分已办理出让、但未签订收储协议的划拨建设用地,尽快签订收回协议,完善用地手续,消除经营风险。
(三)城内油田外迁用地事宜。建议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预留油田外迁工业用地,协调外迁项目用地指标,统筹解决外迁单位搬迁安置问题,对油田外迁工业点腾空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提升西城建设水平。
(四)农用土地资源统筹利用事宜。建议市政府将油田农业产业发展纳入地方统一规划,支持油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畜牧养殖业。
招商引资是第一要务
冯艺东
什么是招商引资?只要把好项目落在东营的土地上就是招商引资,企业不分本地外地,项目不分新建扩建。招商引资就是发展,就是第一要务。什么是招才引智?只要为东营发展提供智力服务就是招才引智,既包括本地人才也包括外地人才,既包括在本地服务也包括在外地服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招才引智就是培育第一资源。干好第一要务用好第一资源,必须是一把手工程、政府全员参与、市民全体动员。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人人都要有招商引资意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立足本地基础和优势做好产业规划和布局,重点打造化工新材料、汽车及配件、铜材深加工、石油装备油服、造纸印刷包装、航空、运动健康及用品等产业集群,以及面向这些产业的工业应用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园、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双创孵化基地和产业基金中心。
针对每个重点产业组建一个专业招商队伍,与专业咨询研究机构合作构建一个产业研究情报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设立一个离岸技术研发中心。除专业招商,还要重点考虑以商招商、社会化招商以及派员到全国工商联、产业联合会、重点商会挂职等方式。既要重视大型央企又要重视知名民企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要重点针对上市公司招商,把本地企业培育成上市公司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重点针对美欧日韩进行外资招商,规划日韩企业园区。
拼招商引资主要是拼营商环境。鼓励担当作为,建议市委出台文件明确为企业服务“法无禁止皆可为”,为担当者解除后顾之忧。全面权力下放,建议完全参照杭州市对应梳理权力下放清单,市级部门重点抓规划抓标准抓监督。实现高效审批,根据项目审批复杂度和效率计算审批部门及人员招商成果,和评先树优职务升迁紧密挂钩。做到开放包容,鼓励各级干部走出去长见识,敞开思想大门和市场大门,破除任何形式的行政性门槛。出台有力支持政策,对好项目执行“见官大一级”政策,凡是其他地区执行的优惠政策原则上都可参照执行,重奖好项目的社会引荐人。
确定一个有特色、叫得响、好记忆的宣传名片(比如“黄河入海,活力东营”),利用各种有效方式集中宣传。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韩利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抓品牌建设就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市重点围绕黄河口大米、大闸蟹、海参、莲藕和食用菌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引导培植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以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标准引领,为打造品牌奠定基础。修订完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范生产行为,保障生产质量,积极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强化产业协会作用,引导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保护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让基层农户共享品牌溢价。大力发展工厂化农业,坚定不移抓好扶持意见贯彻落实。
坚持示范带动,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带动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积极发挥产业园区作用,每个产业集中打造一个高标准示范样板园区,在园区内实行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智慧化监管、品牌化营销,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力争用3-5年时间,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规模有大的提升,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
加强质量监管,为品牌建设保驾护航。依托智慧农业建设,健全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管理,将品牌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纳入监管。加大抽检力度,及时曝光不合格产品。加强绿色防控,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增施替代工程,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种养结合等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拓宽宣传渠道,强化宣传效果。组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办好黄河三角洲农业博览会。支持在部分城市设立黄河口农产品体验店或直营店,扩大黄河口农产品知名度。鼓励发展“互联网+”、生鲜电商等新业态,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开展品牌培训,强化全社会品牌意识。
围绕中心大局 忠诚履职尽责
为新时代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赵峰
围绕护航全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忠诚履职,担当尽责,进一步提升城市安全系数,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把“平安东营”打造成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
更精准地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一步摸清底数、找准病灶,严厉打击非法插手项目招投标、干扰破坏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黑恶霸痞犯罪及强揽工程、敲诈勒索、暴力垄断市场等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净化全市投资环境;同时以此为牵引,对“盗抢骗”“黄赌毒”等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经常性地开展“大扫除”,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更主动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推动治理关口前移,将基层社区警务、司法力量融入综治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员贴近群众优势,努力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坚持诉求分类处理,加强信访与职能部门工作衔接,健全导入司法程序依法处理机制,推动各类信访问题依法合理分流、妥善处理。精准调整优化政策,通过建立信访大数据,定期对信访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及时发现前端治理中带有普遍性、趋势性的问题,通过改进工作、完善政策从源头上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更有力地维护群众环境和健康权益。围绕群众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等突出问题,加大刑责治污力度,坚决依法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开展食品药品全链条、全环节执法监管,及时铲除制售有毒有害和伪劣食品药品的黑工厂、黑窝点、黑市场,以实际行动和打击战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环境和健康权益。
更坚定地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牢固树立管理服务并重的理念,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紧密结合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升级“互联网+警务”平台,并在前期推出公安机关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十九条措施基础上,再研究推出一批新的便民惠民举措,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质高效公共服务。
关于我市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田青云
东营是一个“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城市,胜利油田的发展和变迁必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当前我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油田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油田分离“办社会”职能,加重了地方财政压力;以油田科技人才队伍出现一定程度的流失;油田下岗增多以及职工子女就业难的问题突出;现行财税体制与国企改革进程不配套;我市石油相关产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较高。为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是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油地“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理念,推动油地深度融合发展。二是支持油田主业发展,为城市转型争取更多时间。油气生产油田生存之基、效益之源,应制定支持服务油田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油田长期稳产。三是加大政策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将我市列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按照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争取调整财税体制,实现油田资源税交地方或省市共享,油田增值税、所得税市级财政与上级财政共享。四是用好人才、科技、市场、土地等要素资源。盘活现有资源,探索建立重大项目实施等合作模式。用好中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相关政策,实现“双向参股”,培育更多富有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五是抓住油田“四供一业”分离移交时机,将负担变财富。争取中央有关部委和中石化更大支持。坚持“四供一业”分离移交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注册成立新的企业。六是强化基础设施,提升区位优势。以大交通带动区位优势的提升,加快港口、高铁和高速公路建设,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七是加强招商引资,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围绕传统产业重组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专门招商引资政策,鼓励油田职工在东营区域内投资兴业和再创业。八是加大招才引智,形成人口集聚。尽快出台我市招才引智和人口集聚相关政策,吸引区域外油田职工家属等“油田人”到东营安家落户。努力推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校区恢复办学。
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
打造东营新“教育圈”
王吉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一是要科学规划学校(幼儿园),绘制好教育“新地图”。学校(幼儿园)在空间上布局科学合理,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应按照规定和实际需求,努力打造5分钟幼儿园服务圈、15分钟小学服务圈、30分钟初中服务圈,让孩子们不用跑远路,就能有学上、上好学。学前段,迫切需要解决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议通过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抓好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政策落实,将小区配建的幼儿园优先办成公办幼儿园。借胜利油田剥离办社会职能的机遇,依托油田幼儿园的师资和校舍资源进行改扩建,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小学段,通过名校办分校、托管、联盟等方式,保证孩子就近入好学;初中段,盘活部分闲置资源,采取多方共建方式,办好品牌学校;高中段,搬迁、改扩建优质高中,为“新高考”选课走班、分层教学提前做好准备。
二是加强教育资源统筹,让好学校流动起来。建议市级搞好政策配套、体制机制等顶层设计,打破区域限制,让名校与新建校、薄弱校、农村校、民办校等签订办学协议或组建教育集团、联盟。运作机制上,采取兼并重组、协作帮扶、购买服务、特色联盟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批流动起来的好学校;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办基础教育学校(幼儿园),建立教育“试验田”,拓宽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积极引进外地名校名师,把名校名师作为全市“双招双引”的重要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商激励政策和有吸引力的人才待遇政策,吸引一批名师、名校长和高水平学校到东营落户发展。
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幼儿园),有利于提升创业就业环境,有利于招才引智,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通过长期实施“内涵发展、人才强教、资源统筹、开放创新”的教育发展战略,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生钦勇
推动东营高质量发展,要培育重商理念,营造重商亲商的营商环境。
一、重商是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苏浙粤成为经济建设的排头兵,很重要的因素在于重商的人文环境,推动了创新创业。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了企业家的价值和地位,体现了对企业家群体的关怀和重视。
二、营造重商文化的浓厚氛围。重商应该成为一种共识、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倡导重商文化,让优秀企业家走到台前,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鼓励更多的民众加入到企业家队伍中来。
三、优化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企业创造财富,政府营造环境。企业的事情,企业家说了算,机关干部要从管理者的姿态真正转变为服务员的角色,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解决企业发展共性问题。招商先重商,以重商推动“双招双引”。
四、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重商首先要尊商,尊重企业家的经营行为,在政治上给企业家地位,在经济上给企业家舞台,在社会上给企业家尊重。要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重视解决企业面临的司法执法问题。要正确对待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给予企业家更多的尊重、信任和包容,宽容挫折与失败。
五、解决重商的思路、态度和行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降低创业和发展成本,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发展是硬道理,英雄不论出处,以发展论英雄。要坚持产业第一,项目是发展的载体,企业不论规模,项目不论大小,只要符合产业政策和安全环保要求都要支持。
六、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商关系疏远,降低了行政效能,影响了服务水平和质量。在保持高压反腐态势下,防止履行公务生冷硬、简单化,鼓励机关干部坦荡真诚同企业交往交流,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建立有事随时到、无事不打扰,真“清”、敢“亲”,为政有为的良好政商环境。
发挥国土资源支撑保障作用
积极主动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
杨同更
全市国土资源工作将围绕市委“城市要精明增长、发展要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用专业的思维谋划工作,用专业的办法破解难题,用专业的精神服务发展。重点朝着四个方向努力:
精细规划,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做好规划引领、城镇存量盘活挖潜和农村节约集约用地三篇文章。启动部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保障重大工程用地需求;做好重大交通项目用地服务,破解制约发展交通瓶颈。争取批而未供土地异地置换政策,探索用地新增计划指标和存量挖潜指标使用办法,推进存量用地挖潜利用。探索开展农村建设用地调查,编制县域新农村布局等规划,鼓励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和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利用,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精准供地,着力推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建立完善土地熟化、用地供应和土地出让三方面新机制。规范推进土地熟化工作,成立土地熟化收储基金,盘活中心城区存量土地和新增建设用地,提高土地供应质量。强化土地供应计划指导作用,推行片区规模化综合供地开发。探索科学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竞得方式,实行设立最高限价,采取“限地价、竞配建”等方式出让土地,严防高价地扰乱市场预期。
精致管理,着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未利用地开发和增减挂钩项目三方面管理。研究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管理办法,实行占补平衡指标收储和市级统筹机制,保障市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实施以未利用地生态治理为主的土地综合整治,争取省级增减挂钩指标使用管理政策,推进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提升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精深改革,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力抓好“只跑一次、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深化“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理”和“三集中、三到位”审批,拓展提升“零跑腿”事项,实现审批程序全部在网上运转。加强部门协作和数据共享,深化不动产登记专项行动,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张义泉
一、关于高等教育问题
我市目前仅有4所高等院校。胜利学院是由“油地校”三方共建的一所独立学院,其他三所为高职院校,高等教育整体办学层次较低。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我市高等教育发展:
一是着力破解高等教育发展滞后问题。加快推动山东胜利职业学院移交地方办学工作。积极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沟通协商,使其部分与油田关系紧密的院系回东营校区办学。按照四方共建合作协议确定的职责,加快合作共建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积极引进国内科研院所和有关高校到我市举办分支机构。
二是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资源设置独立的中外合作大学。借鉴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发展模式,进一步激活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为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三是加大对我市现有4所高等院校的支持力度。使其在办学能力、办学水平、紧密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大的提升。
二、关于科技金融创新问题
积极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是我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重大举措。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对接省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建立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研发公共基础服务。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创新金融体系。有效利用“科创贷”等手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
三是加强科技金融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完善科技金融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更好地把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紧密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好大数据,为银行和融资机构及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
四是以制度改革激发科技金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奖励办法》,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各方面力量,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支撑。开展科技保险试点,以保险抵御和化解风险。
推进审批服务再提速
重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张敏
我市于2000年以来探索推进的“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使行政审批提质增效工作成效明显。但与上级要求、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期盼和江浙等地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审批事项集中难。市政务大厅物理空间少难以承载实际需求,许多行政审批重要事项关键环节无法进驻。市级行政许可、审批、公共服务类事项,实际授权中心窗口的只有222项,仅占23%;全部授权到位的只有69项。
二、数据信息共享难。我市基础数据库和部分单位业务数据无法与市政务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平台共享数据“出不去”,需求数据“进不来”;电子证照库尚未建成,电子公章、签名等网络技术未开通应用。
三、“一窗受理”到位难。在政务大厅,群众能办理的关联事项非常少,“一窗受理”难以实现。部门大厅的同样也落实不到位。“联审联办”目前仅启动了市政府投资项目。
四、“一次办好”落实难。我市电子政务起步晚、业务不联通、信息不共享、政务平台不完善、进驻办理不集中,使“3545”等涉及多部门、多事项的审批,难以实现“一次办好”。
为此,建议如下:
一、夯实“硬件”,实现“一窗受理”。或租、或迁、或建,完成市政务大厅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扩容升级,提升其物理承载空间,将分散设置的服务窗口整合,充分授权到位。
二、升级“软件”,实现“一网通办”。依托全市政务大数据平台,除法律法规规定或涉密外,全部纳入平台,实现县区市直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资源整合共享。
三、简化流程,实现“一次办好”。通过“一表申请”将企业和个人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齐,互用共享。借助提升后的软硬件,强力突破。
四、创新体制,探索设立行政审批局。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组建行政审批局,试点“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审批服务提质提速提效。
五、聚焦服务,激活主动作为。一是探索组建帮办服务团队。二是生活服务类事项,提供全天候服务。三是完善追责、考核、激励等配套机制。
积极培育健康养老产业
为新旧动能转换寻找新路径
刘志坚
健康养老产业是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选择。
目前,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迅速呈现老年化,我市养老大军即将来临,而我们养老机构的发展明显滞后。现有的养老机构规模小、设施差、服务弱、层次低、承载力不足,与康养需求相差较远。
健康消费井喷时代已来临,持续20年的房地产时代即将由“健康养老经济时代”所替代。谁先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能在产业布局中争得先机。从中央到地方正快出台健康服务产业的宏观指导意见和政策支持,意在迅速挖掘并激发这一产业的发展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热点。
京津冀未来养老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需求缺口巨大,为我市承接京津冀健康养老产业提供了可能和巨大潜力。未来高铁的开通,也将为我市接纳京津冀健康养老群体扫清障碍。大量社会资本为健康养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几点建议:
(一)统筹规划布局,准确定位业态。对我市健康养老产业,进行可行性论证研究。做好产业链的文章。完善总体布局和规划。准确定位养老业态。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扎实推进。
(二)推进医养结合,创新发展模式。政府大力支持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医养结合”康养产业发展模式。出台相应政策。健全健康保险体系。借鉴国内外康养业成功模式,把握区域特色定位,做好康养与旅游、文化、生态的结合,创出品牌。
(三)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多方资金参与。增加财政投入,扩大现有康养机构规模,提高康养机构档次,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健康养老产业。完善用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形成竞争性、开放性的康养服务市场。
(四)大力引进高端品牌康养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与省内外一流医院和一流康养企业开展招商对接,争取有国际品牌的康养项目落户我市,打造高端医养结合社区,吸引京津冀和本地的高端医养群体。鼓励当地职业技术院校积极培养康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