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口镇:家庭农场助力乡村振兴
东营网讯 “孩子们,你们刚才摘的草莓、西红柿、黄瓜,都是咱们农场自己种的绿色无公害的,可以带回家给你们的爷爷奶奶尝尝”。最近,家住史口镇徐家村65岁的徐大爷不在家里享清闲,天天“长”在农场里,拔拔草、浇浇水,施施肥,这不,今天又给前来采摘的孩子们做起了“导游”。
看到孩子们品尝着自己亲手种植的草莓,徐大爷笑呵呵的说道,“现在好了,像我这样上岁数的,身体不好的,在农场有20多人,一年下来,少的能挣7000多,多的能挣1万来元,你说谁能想到这老了还挣上工资了……”谈到“家庭农场”,平常内敛的徐大爷讲起话来滔滔不绝。
原来老乡口中的“家庭农场”是现实版的农家菜园。在位于史口镇徐家村的鑫烨农场记者看到了庐山真面目。放眼望去,一片平整的菜地被小栅栏分成了多个四四方方的格子,格子内种着辣椒、黄瓜、西红柿、萝卜等种类应有尽有……
家住东城的市民李先生是农场里的常客,金融部门退休的他一直梦想着能有自己属于自己的小菜园。“我年轻时就爱侍弄院子,进城后就没机会了,现在能吃上自己种的菜,真是圆了自己的一个梦啊!我几乎周周都带着家里人过来。”李先生高兴地说到。
“像上班族没有时间来栽种,那么他们大都选择全托管,到时候蔬菜成熟了,工作人员会通知他们过来采摘,农场雇用当地农户种植和日常管理,农户每天得到80元的报酬。农场的建立给城里人提供了体验采摘、品味绿色蔬菜的场所,又盘活了村集体经济,还增加了百姓的收入,这真是一举多得。”农场负责人张经理说。“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是我们农场的社会责任。通过土地流转,村民们可以获得租金和在田地里打工的收入。除此之外,很多村民、特别是妇女被解放了出来,她们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搞副业、去城里打工。很多人都是靠这笔收入最终脱贫致富”。
据了解,鑫烨休闲农场项目是史口镇农业招商引资项目之一,位于史口镇徐家村,总面积为200余亩。农场以田园居休闲庄园为核心,倾力打造集农家乐、民宿、种植、垂钓、休闲、生态美食、采摘、果蔬配送于一体的综合现代化农业、利用互联网+打造独有的销售模式来更好的推广农场、服务大众。让游客感受到最生态、最淳朴、最有价值的体验。
近年来,史口镇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累计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培训农民100余场次,一批农民逐步成为懂政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并努力做好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服务工作,促进家庭农场良性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实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振兴、农民致富。(记者 延智 通讯员 宋成锋)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