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退海之地颜值也可逆天 东营不含糊!

关键词:东营足迹|碧水蓝天|环境保护|生态建设

  原标题:满目青青来 碧水映蓝天

  ——我市强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入冬以来,市民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雾霾天气不见了,天天都是蓝天白云的好天气。市民的这种切身感受,是我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攻坚行动的实效。2017年9月,我市印发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综合施策,严格监管,保障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进入攻坚突破阶段的今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既是重大的发展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民生问题。2017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力推进环保和生态建设,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生态理念生根发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加迫切,基本的就是呼吸上新鲜空气,看得见蓝天碧水。近年来,我市把环保和生态建设作为重大民生问题强力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在我市生根发芽,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

  我市把环保工作列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指挥的水气土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指挥部,9条省控河流均由市级领导担任市级河长,各县区、市属开发区负责人担任县级河长,严格落实县区属地管理责任。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我市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构建起了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推进体系。围绕水气土污染治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流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改善目标和具体治理任务。编制了《东营市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切实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我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加大城市公园、街头游园和道路绿化建设力度,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以争创联合国人居奖为抓手,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以创建国际湿地之城为抓手,实施“三年增湿”行动计划,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自上而下的推动与自下而上的意愿相结合,才能汇聚合力。我们欣喜地看到,生态理念已在东营生根,凝集起全市上下抓生态环保工作的合力。

  盐碱滩涂上的绿色演变

  东营是在退海之地上建起的城市,土壤盐渍化重,生态承载力弱,过去被人笑谈为“电线杆子比树多”的盐碱滩涂。去年以来,我市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大力增绿增湿,努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构建城市防护林生态系统。2017年是我市实施三年增绿计划的第二年。截至目前,全市三年增绿计划新增造林34.85万亩,已完成整个三年增绿造林任务的89%。尤其是2017年,建设了一批精品亮点工程,新增造林21.5万亩。围绕沿黄河两岸建设长95公里的绿色生态景观带和沿海岸建设220公里的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改造提升龙居林场、丁庄林场、孤岛刺槐林场等11处万亩生态林场。

  构建城市绿化生态系统。在中心城区建设总面积24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湿地公园,打造城市绿心,其中东部的5000亩区域去年建成。全面改造提升城市公园,利三沟水系工程全面完工,中心城新建改造公园12处、游园40处、城市绿道222公里,市民有了更多休闲的好去处。

  构建生态湿地系统。实施湿地恢复保护工程,力争3年新增湿地保护面积30万亩;高标准打造白鹭湿地,当前正在编制规划,打造成为中心城绿肺;积极推进小型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重点打造东营区龙栖湖、河口区鸣翠湖等8处省级湿地公园。

  成效大源于力度大

  治理环境污染任重道远,既要补齐现有短板,也要还清历史欠账。2017年以来,我市把中央环保督查和省级环保督察整改、保障国家海洋督查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加大水气土等环保突出问题整治,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保问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实施环保工程。201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和水气土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累计实施环保整治工程617项,总投资200多亿元,其中2017年实施污染治理工程114项,市政雨污管网改造等91个工程已经完成。全面实行河长制,开展“清河行动”和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9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实施燃煤电厂(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取缔燃煤小锅炉1881台,清理“散乱污”企业877家。

  加快经济转型。出台了《关于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建立了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筛选论证项目377个,计划总投资4147亿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在全省率先开展化工生产企业“四评级一评价”,159家“差”评企业停产整顿,淘汰落后产能750万吨。

  提升城乡环境。扎实推进拆违治乱专项行动,累计拆除违法建设388万平方米,基本完成违法建设治理任务,城乡环境更加有序。加强公路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脏乱差现象基本消除,沿线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农村旱厕改造三年任务,在全省率先实施天然气村村通工程,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经过不懈努力,2017年我市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省控河流COD、氨氮浓度分别较上年改善12.7%、34.4%,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加强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治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浓度分别较上年改善26.1%、9.5%、12.3%、13.4%。

  实践再次印证,绿色发展,着眼全局和长远,顺应群众期盼,老百姓才会点赞!我们将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一茬接着一茬干,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更高水平。(记者 李成)

(责任编辑:武方圆)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