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派帮扶基层行】小村旧貌换新颜——市公路局驻坊子村下派帮扶工作纪实

关键词:下派帮扶

  近日,笔者走在黄河岸边映入眼帘的是满目葱茏。这是市公路局驻利津县北宋镇坊子村第一书记王维东入驻黄河小村——坊子村的第三个年头。再过一段时间,他就要结束帮扶工作,告别这段美丽的河岸,告别这方热爱的土地,告别这群可爱的人们。他感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农活要忙,还有很多知心话要和乡亲们说。

  抚今追昔,他铺下身子扎下根,抱着让村庄大变样的梦想,与村“两委”和群众们肩并肩共战斗。于是,村里有了宽敞明亮的文化大院,有了笔直平整的硬化公路,有了高标准的温室大棚……

  春雨润物细无声

  “咱村又小又落后,又只有这么点地,不好上前奔。”“咱村里脑子都笨,赶不上形势。”这是下派帮扶工作组刚到村里,走访入户时听到最多的话。

  坊子村是利津县北宋镇黄河滩区的一个小村,人口仅有248人,耕地不过400亩。产业以传统粮棉作物种植为主,规模小、地块散、效益低。由于地处偏远,观念陈旧,群众创业发展的热情普遍偏低。王维东深切感受到,要想让村庄发展,必须从改变群众的头脑入手,来一次“换脑”行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首先,工作组确定了“以党建提士气,以党建促革新”的工作思路,把基层党建作为第一引领,把强班子、带队伍贯穿帮扶全过程,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启发村级党组织内动力。

  恢复并坚持召开村“两委”每周工作例会,坚持村“两委”成员轮流坐班制度,严格“四议两公开”程序,通过项目帮扶引导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一系列党建帮扶措施,工作组帮群众想点子、出路子,把全村村民的心聚在一起,劲拧到一块。党员的信心起来了,群众的劲头也足了。

  与此同时,工作组组织的一场场外出参观、学习、培训活动也紧锣密鼓的展开。通过外出参观学习,群众打开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长了思路。一年下来,村民们都信心十足地说,“俺村要是干不出点名堂来,那真对不住咱公路局的领导们啊!”

  稻花香里说丰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工作组在村里的多少个不眠之夜伴着枕边的黄河涛声,研究着致富路子,渴盼着和诗句里一样的丰收。

  多年来,坊子村群众一直有重新分地的愿望,但由于多方原因一直没有实行,加之多年来使用地下水灌溉、施肥不科学等致使土地板结严重,群众改良土地的愿望十分强烈。通过深入调研,工作组确定了坊子村产业结构调整新思路:抓住全县大力发展黄河滩区特色农业的机遇,重新规划调整土地,发展规模种植,打造坊子村独具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基地。

  按照村民自愿组合、便于规模耕种的原则,2015年10月坊子村重新对土地进行了调整,并投资15万元修建了生产路、排水沟和桥涵,进行了电网升级改造,使400多亩土地的生产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在此基础上,工作组引进优质玉米、小麦良种,当年就取得了良好效益。小麦良种繁育每亩增收10%以上,实施土地深松每亩增产7%左右。

  要实现群众大幅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关键还是要发展特色产业。于是,工作组先后规划发展浅水藕20亩、林果40亩、低温大棚8亩。目前,20亩浅水藕已大丰收,预计亩收入达8000多元。林果基地正在进行土地整理和苗木考察,计划引进永莲蜜桃,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低温大棚种植区的6个大棚已建成投用。村民们逢人便说,“工作组帮着俺建的大棚,在咱十里八村都是最漂亮、最结实的。”

  目前,坊子村正在工作组的引领下,依托莲藕、林果、葡萄等特色产业,扩大种植面积,完善基础设施,引进更多新品种、新工艺,不断把黄河滩区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形成“村东莲藕、村北桃林,葡萄大棚成方连片”的特色农业新景观。

  映日荷花别样红

  随着坊子村致富产业的快速壮大,工作组开始展开村庄亮化美化工程,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为让群众有一个宽敞明亮的活动中心,工作组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建设了文化广场并配套硬件设施。运动路径、体育器材、景观灯一应俱全,成了坊子村及周边村的活动中心。同时投资10万元,对村内南北、东西各一条主要街道实施了高标准绿化,达到了乔灌花草立体绿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标准。

  帮扶以来,工作组还大力开展文化队伍建设和送文化下乡活动。在组建起村内妇女广场舞队的基础上,联合东营艺术馆组织筹办了文艺下乡演出活动,联合县艺术团到村慰问演出,联系县电影公司到村演出电影,受到群众欢迎。

  为更好地帮助困难群众,工作组多方筹集捐款,协助设立了“慈善基金”,为坊子村一名“两癌”妇女争取慈善捐款1万元。开展“金秋助学”、“牵手夕阳”、关心留守儿童等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户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通过积极协调,工作组新上纯净水设备一台,让村民喝上了纯净水。自来水改造项目已纳入县水利部门规划,管线已铺设到村头。土地综合开发项目,已纳入全县黄河滩区开发项目之中。

  一个个数字的罗列、一项项工程的实施、一句句感激的话语,无法完整记录帮扶工作组每一个殚精竭虑的夜晚,无法记录他们每一个挥汗如雨的早晨。但他们的付出换来的是黄河小村崭新的面貌。(记者 李言心)

(责任编辑:刘洁宁)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