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东营迈向文明的脚步踏实有力

关键词:东营

记者 李长莲

府前大街与东三路路口今昔对比 (资料图)王维清 摄

  济南路今昔对比 (资料图)

  东营村今昔对比 (资料图)

  从盐碱地到秀美宜居的巨变

  东营每一步迈向文明的脚步都踏实而有力,你仿佛能听到东营跨步的心跳声,真正充满了无限可能。今天我们将用自己的视角,回顾“东营”与“文明”的建立渊源,记录这座城市的文明变迁,告诉世人,东营的发展是怎样发于无声,却完成于必然。

  东营地处滨海盐碱地上,建市以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多风、少绿、盐碱、荒凉,被称为山东的“北大荒”。东营人经常说起的一句俗语“电线杆子比树多”,还有那首“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鸟无枝头栖,人无树乘凉”的打油诗,正是东营建市之初真实的写照。

  东营建市时间短、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因此,多年来,东营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

  为了把山东的“北大荒”变绿,东营人带着“油洲”加“绿洲”的规划设想,把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作为事关东营长远发展的战略工程。从2007年开始,全市城乡实施林网、水网、路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域林荫化、水系风景化,从根本上改变东营生态脆弱的状况,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把黄河三角洲建成黄河绿洲。

  如今,东营市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违造绿等方法,绿地面积不断扩大,大部分城市公园功能和设施配置都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新世纪广场、文化广场、登州路中心绿地游园等一批城市广场和街头绿地,装扮着城市绿色。清风湖公园、明潭公园、明月湖湿地公园等精巧别致的城市公园,丰富着市民生活。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已变成风景秀丽的园林城市,全市围绕着生态化、景观化和人性化三个方面,提升公园绿化的品质,绿色早已遍布城区各个角落,市民出门500米就能步入绿色空间。

  城市基础设施的提升,从一条道路的发展也可窥全局。初建于1965年的济南路西起玉山路,东到西四路,全长仅1380米,宽9米。在这之后,济南路经过了多次改建,道路逐渐变宽、变长,道路两侧的绿化也在不断提升。最终,经过油地建设者50年的智慧和奉献,这条东至太行山路,西至西五路的主干道成了贯穿西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区。近年来,东营市开始大力实施西城改造工程,近年来尤为重视对道路的提升和改造,通过细节提升了人性化。除了新增的天桥和绿化,改造提升后的济南路路面环境也大大提升,济南路两侧增加了景观庭院灯、停车位、座椅、坐凳、垃圾桶、街头小品雕塑等便民服务设施,细节设置更加人性化。对商铺而言,统一的立面改造更是大大提升了商家的形象,成了东营商业街道对外的一张闪亮名片。

  “曾经的第一高楼,如今已被淹没在西城的高楼里;东三路的转盘,矗立了三十多年,如今已被拆除……”东营市民王维清是一名摄影师,多年来他用自己的镜头语言、全新的视角去解读城市变迁。在他的作品里有东营的经济腾飞、生态绿化、人文建设方面的巨变:有东营城区漫步街头、宽阔整齐的林荫道,还有色彩斑斓的绿化带。平整的道路、拔地而起的建筑,在延伸中拉大着城市框架;登高远眺,蓝天白云,高楼林立的东营,在阳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让人沉浸……

  乡村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并蓄

  在东营市,和她差不多的村庄有一千七百多个,却都没有她的名字响亮。东营市因这个村庄而命名——她就是东营村。

  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亲自率兵东征,行至此处,在此安营扎寨。留下的军士成家立业,衍繁至今,便有了今天的东营村、西营村。

  唐太宗治下的东营、西营,虽然已有了村落的雏形,但真正的东营村,却是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正式建立的,之后,这个村庄和她的子民像鲁北平原上千万个村庄一样,在日出日落里繁衍生息。直到1960年,地下黑金的喷涌打破了她原有的平静。

  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华北石油会战的序幕。随着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深入发展,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由会战指挥部和一些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

  东营村看着东营建市并走上腾飞之路。1998年,东营村改为东营社区,并成立了东营社区居委会,这是随着东营市成立和发展形成的村转社区。现如今,走在东营村,想寻一寻老一辈嘴里说的“走的是宽宽道,听的是鸭兰子叫,吃的是草种子,喝的是驴马尿”的场景,已经成了难事儿,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东营村村志中“秫秸顶子蓑积墙”、“秫秸顶子弯弯梁”的村居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早就是宽敞的砖瓦房、高耸的楼房和成排的别墅区了。

  虽然还自称村民,但东营社区的居民早已不种庄稼很多年,外出打工、自主经商已成为他们日常的生活。现在,村里的居民大都已经住上了楼房,甚至还住进了别墅区,舞蹈队、太极拳队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着村民的精神生活,连每天的垃圾也有专门的物业公司负责清运回收,村民们的生活与城里人早就没啥两样。

  东营村只是东营乡村的一个缩写。如今的东营,乡村文明与现代文明交融并蓄,刷新着乡村文明的定义:村民安居乐业,村容整洁宜人,村风文明朴实。

  如今行走在东营各个乡村,整洁宜人的村容村貌俨然成为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统一粉刷的墙壁,活跃在小巷中的乡村保洁员……而这,正是我市坚持城乡统筹,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体布局,不断推进乡村建设之路的写照。2014年年底,东营市在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2015年3月底,在全省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东营市所有县区全部一次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认定,实现满堂红。持续多年的“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满足了全市农民群众求知求善求美的内在需求,有效提升了农村群众的整体素质;深化移风易俗,建立群众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并切实发挥作用,引导建立文明健康向上的村风民俗……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乡间遍地开花,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实现“华丽转身”。

  拂遍城市的文明之风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果说建设秀美宜居的东营是打造城市“硬环境”,那么,追求城市的精神文明则是打造相应的“软环境”。东营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用文化精品鼓舞人、教育人、启迪人、丰富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于是我们看到无数个“最美”瞬间:“最美东营女孩”邢思睿勇救落水者后悄悄离开,人民日报、中国之声等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

  外来务工人员潘治众在出租屋烧伤,妻子同时去世,女儿出生仅仅40多天,爱心人士开展“救助馨馨父女,全城在行动”爱心义演,募集善款43万余元,并自发组织开展了“爱心妈妈”服务;

  广饶县中医院的董萍萍在外出旅游时,眼见有人晕倒义不容辞上前施救……这些模范人物逐渐在全市形成一股力量,涌动着文明素养渗透到每位市民心中。

  温暖和美好处处可见。为在全社会弘扬志愿服务、帮助他人的强大正能量,我市积极倡导志愿服务文化,建立完善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机制,着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了一大批如辛店街道明珠社区“阳光小木屋”、河口街道河宁社区“微笑驿站”、胜利街道胜宏社区“一米阳光”、东营供电公司“海蓬”、东营义工等品牌项目和团队……

  一座城市的文明体现在市民日常生活中对文明的践行程度。文明的真正主角,属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在这座城市,文明不是外在规则的强制,而是已经成为内在人格的延伸,文明之风已经吹遍城市各个角落。

  相关链接:城市景观

  华八井华

八井是胜利油田以至整个华北油区的第一口发现井。它的钻探和试油的成功,实现了华北盆地早期找油的新突破,进而引出了华北石油大会战,从此揭开了华北油区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是对全中国石油勘探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新世纪广场

新世纪广场位于东城,是东营市的标志性建筑。于1998年3月开始建设,同年9月28日竣工。总面积为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风格端庄、大方,周围建筑物以浅陀色为基本色调。

  东营黄河国际会展中心

  东营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位于黄河路以南,庐山路以东,北临东营区政府,西临东营市长途汽车总站,南接风景优美的广利河,是“东营市金融商务中心”的核心产业之一。距东营市汽车总站仅5分钟车程,距火车站、飞机场40分钟车程,是一处彰显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时代特色和个性的生态化、智能化、地标性建筑。环境优雅舒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通畅。

  东营雪莲大剧院

  东营雪莲大剧院作为高档次表演艺术中心,位于东城胜利大街以东,广利河以南,南二路以北。大剧院的设计建造造型取于高山雪莲,与黄河源头的巴颜喀拉山雪莲花相呼应,拉近黄河源头水尾的时空,表现出对自然历史文化的记忆与延续。地理位置的优越,加上优雅雪莲的造型,大剧院成为黄河流域最具魅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成为弘扬高雅艺术,提高人民文化修养,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东营与国际城市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东营园博园

  东营园博园位于金湖银河生态工程西湖片区的郊野公园,在总体规划设计上,以科技建园、以人为本、可持续利用为原则,突出园林景观与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与现代科技的和谐相融。

  清风湖公园清风阁

  清风阁建在清风岛的至高地台上,是清风湖景区的制高点和视觉中心,也是整个清风湖的点睛之作。清风阁是仿明清建筑形式,作为一处古典园林建筑,是清风湖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和主要景点。

(责任编辑:徐燕)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