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努力不让眼泪流出来,因为护目镜会起雾” 50多天救治411人 山东白衣战士满满的火线“记疫”

关键词:疫情防控

  3月18日上午,随着最后两名患者的康复出院,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实现了新冠肺炎患者清零。从1月25日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至今,五十多天以来,逆行的白衣战士们用实际行动,交出了“黄冈答卷”。“每一个黎明,都有一个至暗的时刻,挨过去,必是柳暗花明。”站完最后一班岗,送走最后一位患者后,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重症科副主任医师郝学喜在日记中写道,此时的黄冈春暖花开,回家的日子不远了。

  顺利站完最后一班岗  

  59岁的范先生是当天出院的最后两位患者之一,也是郝学喜送走的最后一位患者。回首范先生从入院到出院的48天,郝学喜说,自己几乎陪着他走过了全程。

  范先生是一位教师,因为发热确诊为新冠肺炎,1月30日被收治入院。“当时是在山东省第一批医疗队负责的病区里,随着病情的发展,2月10日开始了高流量吸氧治疗,到20日时,用上了有创呼吸机。”郝学喜说,2月22日,随着山东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休整,范先生也转到了第二批医疗队负责的病区。从此,郝学喜就一直相伴直到范先生出院。

  2月25日,范先生病情持续加重,一度被下了病危通知。“相信山东医疗队,相信山东医护人员的能力,需要做什么尽管做……”当郝学喜跟范先生儿子联系,告知其父亲的病情和将要采取的治疗方案时,范先生儿子很配合,“他很信任我们,还让我多费心盯着老人家。”

  “对于范先生来说,2月28日,是一个转折点,因为从这一天开始,范先生的病情开始持续好转。”当天凌晨两点半,范先生病情再次加重,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机辅助通气下氧饱和只有85%,郝学喜立即决定为其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据郝学喜介绍,此次俯卧位通气治疗使用的体位辅助器具,不再是以往的枕头,而是应用了更为专业的俯卧位体位管理垫。“这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专利,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体位支撑,并保护呼吸机管路和人工气道,在为患者带来最大安全保障的同时,也为厚重防护服下的医护人员降低大量工作量、提高安全性。”郝学喜说,1月30日专利获批后,范先生是第一例临床应用患者。“说实话,范先生很幸运,但我们也顶着很大的压力,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好在结果很好,一小时后,范先生病情开始有所好转。”临床应用表明,对于新冠肺炎,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都很好。

  “3月16日上午八点半,范先生成功拔管,脱离了呼吸机,3月18日上午,康复出院。”临别之际,范先生的儿子不停地向郝学喜道谢,“有机会一定到山东去谢谢您。”

  来自父亲的家书

  50多天以来,郝学喜听到了太多感谢的话语,但他却始终觉得,自己只是尽了医生的职责而已。而最初请战援助湖北抗疫,也是本着一名医护人员的初心。

  “我专业对口,而且也有援外工作经验,最适合干这个活。”得知医院要组派援助湖北的医疗队后,郝学喜第一时间就报了名。但由于时间紧迫,刚回到老家的郝学喜没赶上第一批医疗队出征。不过,两天后,他就如愿以偿地成了第二批医疗队的一员。“日常工作中,也常接触传染性疾病,医生就是治病的,没什么可担心和害怕的。”说起将要面临的感染风险,郝学喜语气淡定从容。不过,出征湖北的事情,郝学喜并没告诉父亲,“最终还是没能瞒住他。”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职责所在,使命使然。你没有忘记医学生的誓言,没有忘记咱们是一个有三个共产党员的家庭……”得知消息后,郝学喜的父亲写信鼓励他,感动了郝学喜也感动了众多网友。

  在郝学喜的印象里,父亲是一个传统、严肃的人。而自己之所以学医,也是受父亲“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观念的影响。看到父亲的来信,郝学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真没想到,‘老头儿’会给我写信。”郝学喜说,他能想象到父亲铺下信纸、凝重写信的模样,“这是一个不苟言笑的父亲对儿子的牵念,信中有期许,有叮嘱,也有勉励,我也暗下决心:请父亲放心,儿子一定冲锋在前,将平时的累积在这场战疫中释放,做抗疫前线最合格的战士。”

  患者最亲近的人

  “工作状态是整夜小跑,防护服会被汗水浸湿,可以感觉到汗水顺着脊背流淌,护目镜也会起雾。”但看到一位位病人渴求的眼神和连续奋战的其他黄冈医护,郝学喜坚守到底,还是继续小跑着去接诊下一个患者。初到黄冈时,从疑似病人救治点,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普通隔离病区,再到重症监护病房,郝学喜很快就适应了穿防护服戴护目镜的装束,工作中不仅能听得懂黄冈方言,甚至还能来上几句。

  “在隔离病区里,没有亲属家人,说实话,患者是孤独的,很多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甚至抑郁。”特殊时期,医护人员就成了患者最亲近的人,除了要照顾其吃喝拉撒,还要从心理上解除其疑虑。作为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开导患者,便成了郝学喜常做的事情。郝学喜说自己善于抓住患者心理,经过他一番言语,曾经想不开的患者,很快就重拾了生活信心。

  常年在一线工作,早已见惯了生死,但当看到病区里昏迷三天的69岁患者终于睁开眼睛时,郝学喜的眼睛几近湿润;看到医疗中心一位妊娠合并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时,他的心里又满是欣喜和激动。“我努力不让眼泪流出来,因为护目镜会起雾。”在黄冈的日子,郝学喜说有苦有累,但看着患者陆续痊愈,心里又很充实和安宁。

  “攻关突击型选手”  

  2月11日上午11点,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第一例妊娠合并新冠肺炎患者出院,这也是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治愈的首例妊娠合并新冠肺炎患者。而郝学喜就是她的主治医师之一。“孕妇出现病毒感染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母婴安全都要考虑到。”向妇产科医生请教、查阅资料进行调研、调整治疗方案……从患者收治入院到治愈出院十几天的时间里,郝学喜从头到尾全程参与了治疗,每天晚上都会针对妊娠合并病毒感染查阅文献。好在付出终有回报,患者最后痊愈出院。

  而在黄冈的日子里,这已然成了郝学喜的日常。“新冠肺炎面前,我们都是新人,每天的学习很重要。”为了多了解新冠肺炎的知识,在上下班的车上,郝学喜会给同班同事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诊疗方案》,汇报本班次的工作量和危重患者情况。

  队员们都称郝学喜为“攻关突击型选手”,而郝学喜自己也说,他的世界里就是干活。“要把疾病研究透,哪怕是回到济南,再遇到类似疾病,也能知道该怎么应对,怎么把患者治好。”

  3月18日,送别最后一位患者后,郝学喜和战友们也迎来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对新冠肺炎的研究并没有停止。回望在黄冈经历的点点滴滴,从济南到黄冈,由白大褂、口罩到防护衣、护目镜,郝学喜作为一位医者的初心从未改变,“每一个黎明前,都有一个至暗的时刻,挨过去,必是柳暗花明。”

(责任编辑:刘洁宁)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