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时间·保公平·强兜底——聚焦2020年艺考之变

关键词: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题:改时间·保公平·强兜底——聚焦2020年艺考之变

  新华社记者 施雨岑

  据统计,2020年全国艺术类专业报名人数预计为115万。疫情尚未结束,这些考生何时能考试?如何保障考试顺利进行?教育部12日召开会议,部署做好2020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在这个特殊时期,艺考将发生哪些变化?

  焦点一:高考后再组织现场校考

  受疫情影响,全国各有关高校都推迟了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教育部要求,各有关高校要针对今年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根据不同艺术类专业人才选拔的特点,科学制订校考工作方案,积极引导考生理性报考。对于与专业考试要求相关度不高的专业、省级统考已覆盖的专业,高校要尽量减少校考专业范围。

  对于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励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方式考核。对于专业性强且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鼓励先对报名考生进行初选,在高考后再组织现场校考。具体方案由高校确定。

  “校考组织方式包括现场考核和非现场考核两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说,对于拟采取现场考核的高校,原则上2020年高考前不组织现场校考,应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组织。对于拟采取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高校,要尽快确定考核时间,便于考生提早规划备考安排。

  焦点二:非现场考核方案确保公平公正

  据介绍,近年来已有部分高校在艺术类专业招生和高水平艺术团招生中,对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方式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但是,非现场考核如何确保公平公正,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为严格考试过程管理,确保考核公平公正,教育部作出数项规定:

  ——考生提交作品时,要根据学校远程网络平台统一制式要求,完成相关作品录制后立即上传,不得进行编辑处理。

  ——在实时网络视频考试时,高校要运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措施加强对考生身份的核验,并采取随机抽题、实时交流等方式,严防“替考”等考试作弊行为。

  ——所有录取的考生,高校应在开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复核、复测。对于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要组织专门调查。经查实属提供虚假作品材料、替考、违规录取、冒名顶替入学等违规行为的,取消该生录取资格,并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倒查追责。

  焦点三: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进行兜底服务保障

  对于在农村和贫困地区等不具备网络和智能终端的考生来说,如何克服困难顺利参加考试?

  教育部表示,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体现人文关怀,对这些考生进行兜底服务保障,不让有才华的考生失去机会。上述考生可向高校提出申请,由高校出面协调生源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为考生免费提供视频作品录制服务等。高校不能对考生说“不”,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不能对高校说“不”。

  同时,各高校、考试招生机构专门指定联系人,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专门处理困难学生问题。

(责任编辑:刘冉)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