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感控组,我的责任重大”——东营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陈凯英的战“疫”日记

关键词:援鄂医疗队

   在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的每一天,对于东营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利津县中心医院护士长陈凯英来说,都是紧张而又忙碌。自从分配到感控组,陈凯英就在方舱医院出口处的污染区岗位上,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对每一名出舱人员进行消毒、脱防护服,并将废弃的医疗废物袋转运至缓冲间。一班下来,陈凯英的保暖衣已被汗水浸湿,穿上大衣的她依旧冻的发抖。陈凯英也希望从自己岗位上走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健健康康,这也是对她坚守岗位最美的回音……

2月15日

   今天是凌晨4点的班,2点就要起床。窗外正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一夜没有睡意。闹钟一响,迅速穿戴整齐,疾步走向楼下,2点半集合准时出发。

   到达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后,我们立即穿戴好防护用品。最里面是隔离衣,第二层是防护服,最外层是手术衣,共三层,外加靴套和防护眼罩。大家互相检查完毕,已是凌晨4点,入舱交接班,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我是感控组人员,今天的班次在出口处的污染区,负责指导并协助出舱人员脱防护用品。回想起培训时领队的话:“你们感控组责任重大,你们暴露在医疗废物面前,要防护好自己。你们还要确保其他出舱人员,免受职业暴露的危险。”谨记着领导的嘱托,我细致的帮助每个出舱人员(山东、四川医疗队医护人员、保洁、保安)进行手消、脱防护服、摘护目镜,进行消毒、清洗。舱里的温度只有十几度,忙碌中一直在出汗,被排风扇一吹,冰凉的汗水随即流入耳朵,流入后背,以致让自己怀疑,到底是冷还是热。一班下来,已封口、收集了40个医疗废物袋,并将医疗废物袋转运至缓冲间。

   出舱后,用酒精消毒时,满脸都是刺痛,整个人也都湿漉漉的,保暖裤外面的工作服也已被汗水浸湿。穿上大衣,依旧冻的发抖。回到酒店,已是中午12点半。从昨晚7点后便不敢喝水吃东西,生怕影响进仓后的工作,虽然回来时有些晕晕乎乎,但为自己的坚持还是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2月22日

   今天的班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早晨7点吃了两口方便面,喝了半杯水,便禁口了。我们提前一个半小时集合,八点半准时出发。

   这次和我同一班次的是菏泽牡丹医院的李国强老师。接班后,我一一介绍了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流程。李老师是第一次上这个班。“护目镜怎么摘?摘时要闭眼屏气。防护服怎么脱?脱时要连同其外面的手套一起翻转脱下。放入垃圾桶时动作要慢,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摘口罩时手不能碰口罩外面,以防污染。护目镜从最后一个放置算起,浸泡1小时,再清洗干净送到二脱间。浸泡液怎么配置,一脱间和二脱间的门不能同时开。一次放行最多三个人,每个人之间要拉开距离,至少1米。每协助一次都要手消一次。”没等讲完,已经有同志在等我们协助脱防护服了。

   不同的班次,依然是忙碌的。中午没法吃饭,到了下午3点,胃里倒没什么动静,但是两条腿却酸的厉害。这时,一个小姑娘说:“我坐下脱吧?防护服卡在脚踝这里了!”随即就要坐下。出于感控的本能,我赶紧制止她:“不要坐!你都脱到最里层了,坐下去就污染自己了!”我急忙走到她身边,耐心地指导她:“小妹妹,不要着急哈,你稍蹲下身体,抬起一只脚后跟,把防护服一点一点向前拉。”掌握了要领,脱起来就容易些了。脱下防护服,她站在原地休息了会儿,望着她的背影,我明白,这些英雄的战友们,坚持这么长时间的工作,中午不吃饭不喝水,肯定是全身疲软乏力。但我只能按规范要求你们,希望你们都是“零感染”。

   请原谅我这个感控大姐的苛刻,此时我的心真的好疼。内心掺杂着不安与愧疚。但是疫情当前,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呢。想到这些,心里释然了许多。

   耳边响起了在济南起飞时,乘务长哽咽几次才说完的那句话:“亲爱的英雄们,今天我送你们去武汉,等疫情结束,我一定接你们平安回家!”

(记者 曹磊磊)

(责任编辑:刘洁宁)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