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最高可领6000元“红包”!东营出台若干政策措施助力市外务工人员来东营就业

关键词:

  一方面是企业急盼复工,一方面是疫情防控仍处于丝毫不能放松的关键阶段。为保障市外务工人员(含科技人才、大学生)来东营企业就业,2月19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印发《疫情防控期间保障市外务工人员来东营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对企业多途径招录新员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多形式开展职业介绍、市外务工人员多渠道来东营就业等给予资金支持,全力推动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含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复工复产。

  在这场复工复产经济恢复战上,我市采用创新快速的办法吸纳市外人员来东营就业。为支持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四上企业”、市级重大项目、市级重点工程复工复产,对企业在2月10日起一个月内复工新吸纳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每新吸纳1人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其中,新吸纳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层次人才、主导产业集群骨干企业急需紧缺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高技能人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时间放宽至疫情结束后三个月。

  对企业新聘用或自主创业的全日制大学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博士研究生给予每人每月4000元人才补贴,硕士研究生和“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每人每月2000元、800元人才补贴。对非“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和我市急需紧缺专科(技工类院校高级工以上参照专科)毕业生,给予每人每月600元人才补贴。对主导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引进我市急需紧缺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给予每人每月6000元人才补贴;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每人每月3000元、1000元人才补贴。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或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对吸纳在校大学生开展实习实训的企业,按每人每月1000元,给予实习实训补贴。将就业见习补贴标准提高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满3个月后,用人单位可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并继续享受就业见习补贴。

  同时,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多形式开展职业介绍,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东营企业招聘职工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一次引进5人及以上的,按每人500元标准给予补贴(不足5人且符合国家职业介绍补贴政策的,按规定给予每人12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一次引进20人及以上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补贴;劳务合作社、劳务经纪人等市场主体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入的,参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补助政策执行。

  企业复工复产,最重要的是工人到岗到位。眼下,部分工人返回东营仍面临交通等诸多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市鼓励用工企业使用专车、包车的方式接送来源地相对集中的市外员工,所产生的的包车(每车5人及以上)费用给予全额补助;对自行通过铁路列车、客运等方式来东营的就业人员,车票费用全额补贴,申领手续由用工企业统一办理;对科技人才返岗及企业新引进的科技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在交通、防疫、食宿、就医等方面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同时要求企业落实服务专员制度,为他们提供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在东营就业发展。

  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可以通过“人社一体化系统企业端”、“东营市人社局公共招聘”微信小程序、“东营智慧人社APP”、“东营市就业创业服务联盟”网站等途径,实时发布用工需求;广大市外劳动者可通过以上求职渠道了解东营用工政策,登记求职信息,主动联系企业求职就业。各县区、开发区将加强对企业用工指导服务,引导市外务工人员来东营前在当地办好健康通行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职工的健康、安全、薪酬、社保等劳动权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引导其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在岗培训等措施稳定工作岗位。

  (记者 李怀苹)

(责任编辑:刘冉)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