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广饶县稻庄镇东朱营村,平整的水泥路旁,有序地摆放着垃圾桶,村道小巷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收拾得整整齐齐。走进村民王敏家中,宽敞的庭院、明镜般的窗户,显示着主人的勤劳与整洁。檐廊里满眼的绿植、盆景更是为冬天增添了一抹亮色。室内装修风格简单大气,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房间布局与楼房相差无几,各个居室布置得十分温馨。“我喜欢每天把房间、院子打扫干净,这样心情也舒畅。”王敏笑着说道。现在,王敏家已经成了村里示范户,并先后被评为县级、市级“美丽庭院”。
不止王敏家,在有252户的东朱营,像王敏家这样的“美丽庭院”已有100多户,其中36户被评为示范户。说起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村党支部书记任广华打开了话匣子:“一开始,利用村里微信群、大喇叭、舞前半小时等方式,多渠道宣传‘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我们还发动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巾帼志愿服务队,入户发放明白纸,帮助创建困难户打扫卫生、入户签订‘承诺书’等活动,‘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慢慢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
在稻庄镇鞠刘村,村民鞠德友现在有了一个新职务——巷长。说起这个职务,鞠德友一脸自豪:“别小看这个巷长,作用可大喽。谁家有矛盾需要调解,谁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谁家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都在我的管辖范围之内,我都要上门说道说道。”在他管理的小巷内,有一户家庭,父亲眼睛不好,干不了体力活,儿子又因为事故患了精神疾病,失去了经济来源。鞠德友入户了解真实情况后,立即将情况反映给村“两委”。村“两委”按照程序帮助其申请了低保和临时救助。
鞠刘村一纵一横两条大街,有巷道22条。为便于管理,鞠刘村按巷道把全村划分为四个片区22个责任区,每个片区由一名村“两委”成员负责,每个责任区按照就近原则确定一名党员和一名村民作为“巷长、副巷长”,悬挂“责任胡同”标识牌。两名责任人负责巷道里各户村民的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化解、下达通知和情况调查等。不管大事小情,这两名“巷长”都是第一责任人,矛盾纠纷先经过“巷长”的调和处理,不能化解的再上交村委会,实现了“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巷、难事不出村、矛盾不出镇”。“由于这项制度的实行,村里的矛盾纠纷明显少了,家庭不和、邻里不睦以及诸多困难和问题都被解决在萌芽状态。”鞠刘村党支部书记鞠学良说道。
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切入点。广饶县立足于此,通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不断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股文明新风在乡村铺展开来。
(记者 李怀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