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六合街道和梅家村:党员突击队提起"梅家菜篮子"

关键词:河口区

  2月2日的清晨,阴翳的天空里飘起了雪花。经过S227入河口区六合街道和梅家村的疫情检查站,走进梅家村村民盖建玉家的芹菜大棚,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收的怎么样啦,需要帮手不?”梅家村党支部委员李海泉衣服上戴着党徽、脸上戴着口罩询问。“没事儿,这会儿忙得开!”盖建玉一家人都在棚里忙着提菜、捆扎。经过攀谈得知,盖建玉家的芹菜棚现在一天能出三百多斤,主要销往河口区孤岛镇。“下午我再过来帮着装车,我再去别的棚看看!”李海泉又走向下一个大棚。

  从大年初二开始,防控疫情工作紧张开展,车辆不能随意进出,而这让拥有200亩、120多个蔬菜大棚的梅家村也遇到个棘手的问题:村民的菜怎么往外销?

  “虽然目前疫情很严峻,但再严峻也不能让蔬菜断供。关键时刻,党员就要冲在前、做表率。我们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全力保障蔬菜供应。”梅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希左告诉记者,梅家村党支部21名党员组成了党员突击队,突击队员“分棚包户”,帮助蔬菜种植户抓管理、促生产。目前,村里只用两辆大车拉销蔬菜,以减少众人车来往带来的疫情隐患。每天傍晚6点左右,党员们便挨着大棚帮着种植户称重、装车、跟车,并在北岭蔬菜交易市场完成交易。“回到家也得晚上8点多钟吧。特殊时期,作为党员就得冲锋上阵,全力做好种植户的‘勤务兵’。”李海泉说,这些天来,还有很多党员宁可自家地里的菜先放一放,也要先帮着村民采摘、装车。

  疫情防控期间,正是蔬菜需求量大的时候,梅家村油菜、茼蒿、芹菜等蔬菜价格普遍在1.5元/斤左右,跟年前基本持平,为的是“把利润降到最低、把质量做到最好,让老百姓们都吃上放心菜”。王希左介绍说,梅家村自1988年开始便开始了蔬菜种植。“那时候我们这里是‘滨海盐碱地大棚种植技术’试验基地,扣上棚,压下碱,盐碱地也能种出好菜来!”2010年,梅家村注册了“梅家菜篮子”商标;梅家村党支部带头学习种植技术,在新品种植上也是身先士卒,现在村民人均收入可达3万多元。

  自从党员突击队成立以来,梅家村每天外销新鲜蔬菜6000公斤,为种植户和消费者确保了一条“保鲜”“传鲜”之路。王希左充满信心地说:“未来,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对大棚统一规划,搭建起我们的无公害基地,形成更加完整的产销体系,让‘梅家菜篮子’的牌子更响亮!”

(记者 刘冬辉)

(责任编辑:刘冉)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