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和精彩是奋斗出来的”系列评论之九|转身向海 加快建设海洋强市

关键词: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进而走向强盛。

  当前,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市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优势明显,唯有转身向海、向海图强,才能推动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大的蓝色力量。

  建设海洋强市,就要坚持产业兴海,聚力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作支撑,发展海洋产业,不能盲目蛮干、漫无目的,必须坚持陆海一体、河海共融,立足我市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发展符合我市实际的海洋产业,强化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优化提升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河海旅游等海洋产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加快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链条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积蓄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

  建设海洋强市,就要坚持科技兴海,聚力海洋科技创新。加快海洋开发进程,振兴海洋经济,关键在科技。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必须深化产学研合作,立足我市实际,结合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优势,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持续加大海洋专业人才引育力度,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积极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打造海洋应用技术创新与转化基地,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智力支撑。

  建设海洋强市,就要坚持生态护海,聚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是发展的根基。我市地处渤海之滨、黄河入海口,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必须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陆海统筹,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全力打好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海岸带保护修复,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绿色海洋,把黄河三角洲打造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地区和先行地区。

  单丝难成线,独木难成林。建设海洋强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全市上下必须攥指成拳,形成合力,深入实施“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升经略海洋能力,努力实现我市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转变。

(董仲平)

(责任编辑:刘楠楠)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