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语思】盐窝,咋发“羊”财?——关于黄河口滩羊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关键词:三农语思

栏目主持人 王敏

盐窝镇素有山东省肉羊产业第一镇的美誉。所言不虚,近日,在利津县盐窝镇后邢村,46岁的村民李行贞自豪地告诉记者:“2018年,光我们村在城里买房的就有47户!”

这得益于发了“羊”财。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盐窝镇肉羊存栏70万只,年出栏180万只,产值约21亿元。一个乡镇,仅靠羊,养活了1.8万余人从事肉羊养殖、购销、运输、屠宰加工和兽药、饲料加工经营这一产业。那么,盐窝镇羊产业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探究。

现状:“活买活卖”,“买全国卖全国”

盐窝的肉羊育肥产业,最初是老百姓自发产生的。“盐窝一直有杀羊的习惯,时间长了周边羊越来越少,越来越难买,村民只能远走省外购羊,有个村民到内蒙古大草原购羊正赶上大雪封山,购好的羊运不出来只能吃住在牧民家中,期间他发现入冬的大草原草料严重缺乏,很多羊因为吃不饱饿成了“羊架子”。他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拉羊南方过冬”,入冬以后把这些“架子羊”运往山东,我们本地有充足的植物秸秆可以成为饲料,春暖花开再把这些羊运回大草原,说干就干这才有了第一批“过冬羊”。随着圈养“架子羊”的农户越来越多,2004年开始他们尝试用豆腐渣、酒糟等为肉羊配料,并通过剪羊毛等改善皮质,几个月后,发现羊毛色、肉质都变好了,在市场上卖出了高价,由此引发了盐窝肉羊育肥这一产业。”谈到盐窝镇肉羊育肥产业的兴起历史,李行贞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的羊是‘活买活卖’,‘买全国卖全国’。买,就是把羊从全国各地买进来,买二三十斤的小羊,经过5个月的育肥,到120斤左右出栏,再卖到全国各地去。”

“天天都吃住在养殖场,只有孩子放假回来才回村里的房子住,城里买的房子还闲置着。”李行贞边说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几天正在改造提升羊棚,大约得花七八万元钱,改造后,给羊上饲料就可以由人工转向机械,不用雇佣工人,光靠我们两口子就能养羊了,一年就能省下三四万元钱。”

后邢村430户,有三分之一养羊,共养17万只。养羊是个辛苦活,不细心不行。“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给羊拌料、抽水、喂水、查病,晚上10点以后才能休息。每天都要走27000多步,经常晚上躺下来腿就抽筋了。”问及遇到的困难,李行贞面露难色:“困难就是流动资金大,购销不稳定。咱虽说养羊,可是说了是最不算的,羊苗价格自己说了不算,卖的时候价格是市场说了算。我们挣得是辛苦钱,算下来,养一只羊的净利润能达到200多元,这还不包括自己的人工。”

据了解,盐窝肉羊经营模式主要是圈养育肥,占全镇肉羊养殖的97%以上。主要是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购进架子羊(一般在30—40元/斤),用酒糟、玉米片、花生秧、豆粕、预混料等加工混合成全价饲料,饲养育肥四五个月后出栏,通过屠宰胴体、活羊外调等方式进行销售。2012年以前,主要是屠宰后销售羊胴体为主,约占出栏量的90%。由于屠宰销售环节繁琐、资金流转慢,而活羊销售具有省工省力、资金结算快等特点,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肉羊销售逐步以活羊销售为主,通过外地驻利津经纪人调往新疆、河北和菏泽、济宁等地区。目前活羊销售约占出栏量的85%。

目前,盐窝镇发展养殖户近1000户,单场养殖规模大多在500—2000只之间,养殖3000只以上的户也逐年增加。但是,“买全国卖全国”的盐窝肉羊育肥模式,还能行得通吗?

探索:打造黄河口滩羊品牌迫在眉睫

“目前,牛羊肉在全国肉类总产量中只占13%,在全国肉类出口总量中仅占1%;在全国肉类进口总量中占到34%,是我国肉类产业中明显的短板,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特别是自2018年8月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肉类总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为牛羊肉的生产和销售创造了更好的市场机遇。”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高观说。

是机遇,亦是挑战。“盐窝是肉羊养殖大镇,年出栏量在全省稳居第一,位于全国的前列,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非常好的产业,但是的确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问题。唯有正视自身的短板,迎难而上,才能实现凤凰涅槃。”盐窝镇党委书记张向阳详细分析了当前盐窝肉羊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产业链条不健全,产业层次低。肉羊产业自主繁育能力不足,架子羊全部依赖外省调入。受国家疫病防控政策和输出地疫病的影响,肉羊养殖规模不稳定,产业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一旦国家限制肉羊活体运输,活羊进不来出不去,盐窝肉羊产业就濒临终止。企业带动能力不足,现有肉羊加工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以屠宰后销售羊胴体为主,缺乏深加工企业,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够。近两年来基本固定为‘架子羊购入——育肥——活羊销售’的模式,进一步缩短了产业链条。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盐窝的肉羊产业主要集中在育肥环节,虽然养殖总量较大,但品种杂,且多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缺少大型标准化养殖基地。盐窝镇以肉羊养殖为主的几个村集中了700余养殖户,存栏近40万只,布局密集,设施落后,饲养管理简单粗放,抗风险能力弱。人才、土地等要素制约明显。人才方面,缺少真正具有执业兽医资格的专业人才,增加了疫病防控工作难度。土地方面,一是很多养殖户迫切需要扩大养殖规模,但是没有合适的土地建设养殖园区,规模化养殖难以实现;二是由于近年来畜牧养殖的总体效益较好,很多人纷纷加入肉羊育肥行业,进一步加剧了用地难问题。”

“鉴于这种情况,盐窝镇党委政府顺应形势的发展,积极与中国肉类协会洽谈协商,借助其网络、技术、人才各方的力量,促进盐窝镇黄河口滩羊循环产业链的发展。”打造黄河口滩羊品牌迫在眉睫,张向阳说:“羊全身都是宝。我们将把羊这一产业‘吃干榨净’,形成肉羊种羊繁育、标准化养殖、饲草种植、屠宰深加工、配套粪污处理、饲料加工、有机肥等完整的肉羊循环经济产业链,同时引导群众树立健康养殖、绿色畜牧的理念,打响盐窝镇黄河口滩羊品牌。”

发展:延长产业链,不养羊也能发“羊”财

7月27日,落户于盐窝镇的利津县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内,总投资14.38亿元的6个重点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标志着盐窝镇延长肉羊产业链迈出了重要一步。以后不养羊也能发“羊”财。

利津县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是利津县重点打造的三区之一,于2018年10月通过省工信厅批准创建,总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重点围绕畜禽养殖、绿色蔬菜两大方向,着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示范区已储备重大工程项目11个,计划投资20.6亿元。本次开工的重点项目涵盖盐窝镇肉羊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年产5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年产16万吨畜禽饲料加工项目等一共6个。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提升盐窝镇肉羊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推动肉羊产业转型升级。

开工仪式后,在利津宾馆举行了黄河口滩羊产业发展论坛暨项目签约仪式,中国肉类协会、北京京福元食品有限公司、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水务分公司、寿光市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中科院分别与盐窝镇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达成了项目投资和产业发展合作意向。

“盐窝镇肉羊产业基础丰厚,市场潜力大,养殖技术成熟,羊源比较充足、稳定,这些是建设饲料加工厂做全羊产业链最基础的条件。但是,盐窝本地的肉羊产业还是相对比较传统、落后,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北京京福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童方杰谈及项目落户盐窝的原因及打算说:“关于屠宰场,我们计划进行精细分割,做深加工产品,打造黄河口滩羊这个品牌。目前,我们已经与本地一家屠宰场开展合作,对原有闲置的屠宰场进行改造升级,预计一个月内就能完成改造。我们有自己的销售冷链渠道、商超渠道,面向的是全国市场,希望让盐窝的黄河口滩羊羊肉摆上全国市民的餐桌。”

“肉羊产业占镇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建立养殖基地后会不会挤占养殖户的市场?”采访最后,张向阳回答了记者的疑问:“盐窝肉羊产业一年产值20多亿元,但是政府没有任何税收,它是一个富民的产业,不是一个富财政的产业。对政府来说,我们就想让老百姓富起来,但富的前提是要规范、可持续,杜绝环保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我们建设的标准化的养殖基地,是为了吸引养殖户、养殖园区来到新的园区,他们只需缴纳少量的租金,就可以使用到先进的养殖场,可以说,让群众增收空间更大,可持续发展的势头更足。”

(责任编辑:武方圆)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