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现场】西李村“芝麻开花节节高”

关键词:记者在现场

  西李村昔日的荒地经过土地整理变成高产稻田。记者 王敏 报道

  “大叔,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很好啊,虽然今年这么大的雨,俺村却没出现涝情,这得多亏了去年村里土地重新整理,人均土地不但增多了,而且还修建了配套的水闸、沟渠等水利设施,做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我种了17亩玉米,亩产大约1200多斤,可以说是大丰收!”

  近日,记者走进利津县凤凰城街道办事处西李村,村民李立全指着院内外堆满的玉米高兴得合不拢嘴,“不仅如此,村里还进行了旱厕改造,干净卫生,自来水、天然气入户,公路修到家门口,真是方便。”

  谁能想到西李村是“著名的”省定贫困村,全村一共153户,2014年被核实的贫困户就有83户。2015年以前,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每逢雨雪天就“出不去、进不来”。“原来都是靠天吃饭,土地不能排不能浇,遇到天旱就吃沟里存的水,生产大队一分钱也没有,连温饱也解决不了,更没什么娱乐活动了。”78岁的付兴业是老村支书,碰见记者,他打开了话匣子,“现在村里还建了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俺们还能在里面打牌、下棋,锻炼身体,真是赶上了好日子。”

  那是怎样摘掉“穷帽子”的呢?上一任村支书李顺如接着说,“我当时刚上任时,村集体经济就是‘空壳’,想给村里办点事都有心无力。后来,经凤凰城街道和驻村帮扶工作组等多方协调,给村里购置了大型玉米收割机,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并上马35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投资480万元实施3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破壳’,村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余元,2016年顺利摘掉了‘穷帽子’。”

  对未来西李村的发展,新一任村支书李华新干劲十足,“我当上村支书后,深感首先要提高村民的素质,特别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人心齐了,村里才能顺顺当当地发展。村‘两委’外出‘取经’,看到有的村建得那么好,真是着急。于是抓紧时间找路子搞发展,目前正和一家企业洽谈种植一种黑芝麻,用黑芝麻做烫伤膏。”

  “村支书是村里的带头人、‘领头雁’,大力培养‘富民强村好支书’,整体提升农村支部书记队伍的素质格外重要,激励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当模范、作贡献。”正在西李村帮扶的利津县帮扶办副主任赵金友说道。

(记者 王敏)

  记者感言

  西李村从省定贫困村,到如今的“山东省森林村居”,短短两三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靠天吃饭,到如今的荒地变成良田,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这三代村支书的话语中,记者感受到了过去西李村的落后,也看到了充满希望的西李。是啊,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靠一代一代的不懈努力。只要西李不松劲,继续干下去,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责任编辑:周明明)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