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海洋!东营打造百万亩国家生态渔业基地

关键词:海洋|融合| 百万亩|国家生态|渔业基地

  东营网讯 7月26日,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今年,我市“海洋+渔业”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3处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建造和安装工作,完成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建造安装及苗种投放工作,为发展我市休闲海钓打下了基础。

  截至目前,全市渔业增养殖面积达到198万亩,捕捞渔船1471艘,现代工厂化水产养殖车间30万平方米,建成省级海洋牧场3个,一个百万亩黄河三角洲国家生态渔业基地正在崛起。

  据了解,市海洋与渔业局利用渔港渔船和现代化渔业生产资源,推进“海洋+渔业”融合,统筹整合滨海湿地、浅海滩涂、沿海防潮堤等资源,推进“海洋+旅游”融合,重点培育湿地观鸟、泥滩采贝、海上垂钓、渔区观光等旅游业态,举办了全国休闲垂钓比赛、十届赶海拾贝旅游节等活动,开发形成黄河口虾皮、黑陶、苇编等品类丰富的海洋旅游商品,全市休闲渔业基地达到35处,A级景区达到34家。依托胜利油田海上石油开采、石油炼化、石油装备制造等优势资源,充分挖掘现代油城文化内涵,推进“海洋+石油”融合,建成东营胜利石油科技馆,规划建设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

  市海洋与渔业局实施品牌强市战略,着力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充分把握我市作为全省唯一河海交汇之地的垄断性优势,以观河海交汇奇观为核心吸引要素,加快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建设,打造国内知名的“黄河入海”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持续举办黄河口十大名优水产品牌推介活动,黄河口大闸蟹跻身“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行列,成为“中国十大名蟹”,2017年品牌价值达到19.92亿元,发展为东营“绿色名片”。积极利用全国第二大油田所在地的产业集聚优势,重点支持发展海洋工程设计、海洋石油装备制造、石油工业景观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着力打造中国石油装备名城。

  此外,市海洋与渔业局还规划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海洋宣传教育基地,全面系统展现海洋知识和海洋文化,被国家海洋局批准设立为“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加快推进16000平方米的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建设,增加了海洋规划、海洋科普、海洋文化等专项内容。持续组织开展6.8海洋宣传日、海洋科普进校园、海洋文化进社区等一系列宣教活动,推动海洋执法船、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向社会开放,增强公众的蓝色国土意识、海洋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浓厚氛围。(记者 宋东)

(责任编辑:张馨月)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