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巨笔绘就东营画卷 盐碱地上创“国家园林城市”

关键词:生态|东营画|盐碱地|园林城市

生态巨笔绘就美丽画卷

   东营网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当前,我们手持生态巨笔,以绿水青山为底色,正在绘就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在盐碱荒地上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这方土地的百姓更能体会到生态建设带来的实际好处和切身变化。今后,全市上下将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安排部署,将生态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为市民创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资料图

铁腕治污还清环境欠账

  东营市产业结构偏重,环境污染治理任务艰巨。为实现环境改善的目标,我市以铁腕治污的决心和态度推进污染治理,努力还清历史欠账,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尽责。

  去年,我市把保障上级环保督察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加大水气土等环保突出问题整治。实施污染治理工程114项,市政雨污管网改造等91个工程已经完成。全面实行河长制,开展“清河行动”和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9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实施燃煤电厂(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取缔燃煤小锅炉1881台,清理“散乱污”企业877家。经过不懈努力,去年我市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省控河流COD、氨氮浓度分别较上年改善12.7%、34.4%,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市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水气土污染治理,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落实河长制为总抓手,坚持系统治理水环境,实施广利河、溢洪河及中心城内水系全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今年上半年基本完成中心城区的小区单位雨污分流改造,年底前其他县区城市建成区基本完成。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开展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推广城市道路无尘作业。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土壤质量。

  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自上而下的推动与自下而上的意愿相结合,才能汇聚合力。我们欣喜地看到,生态理念已在东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汇聚起全市上下治理污染的共识和合力,生态环保迈出了更加坚定的步伐。

资料图

增绿增湿改善城市面貌

  “种棵树比养个孩子还难”,看似是对东营的戏言,其实道出了东营绿化的难度之大。多年来,我市将生态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大力增绿增湿,努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17年是我市实施三年增绿计划的第二年。截至目前,全市三年增绿计划新增造林34.85万亩,尤其是2017年,建设了一批精品亮点工程,新增造林21.5万亩。改造提升龙居林场、丁庄林场、孤岛刺槐林场等万亩生态林场。实施湿地恢复保护工程,力争3年新增湿地保护面积30万亩。积极推进湿地公园建设,重点打造东营区龙栖湖、河口区鸣翠湖等8处省级湿地公园。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治理,修复湿地9300亩。

  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指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今年,我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实施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廊道和农田防护林等工程,全面完成三年新增造林40万亩的计划目标。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活动,大规模增加绿化总量,提升绿化效果。强化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为重点的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建设美丽海岸。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离目标更近一些。我市将按照党的十九大安排,不断提高园林绿化水平,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资料图

转型发展推动根本改善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环境治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走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城乡环境状况根本改善。

  为深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我市出台《关于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积极推进建设高端石化基地建设,淘汰落后炼化装置和落后产能。对化工生产企业开展安全、环保、节能、质量“四评级一评价”,去年159家“差”评企业停产整顿,淘汰落后产能1070万吨,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按照十九大的要求,我市将落实主体功能区划和《关于调整化工产业布局的意见》,严格环境准入,严控新建化工、石化等高排放项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深入开展“四评级一评价”工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安全生态、环境友好的发展格局。

  发展的车轮推进到今天,老百姓对发展质量和生态效益更加重视,绿色发展是党的十九大英明部署,也是呼应群众需求的必然选择。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沿着绿色发展的道路前进,我们的生态环境会更加美好,人民生活会更加幸福。(记者 李成)

(责任编辑:张馨月)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