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发布中国100个"千年古县" 济南这6个县区上榜

关键词:联合国|千年古县|上榜

  大众网9月16日讯 重大喜讯!济南这6个县(区)要迈出国门走向国际啦!

  近日,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国家民政部、中国地名研究所联合公布全国100个“千年古县”名单。

  济南市有6个县(区)上榜

  “千年古县”评选工作是国家重点文化“走出去”战略项目之一,也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之一。

  该项目在全国现存的880多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县中,优选出了100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名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县进行重点保护和国内外宣传工作,其中济南市有6个县(区)上榜。

  联合国地名组织将对“千年古县”统一注册域名,并颁发证书、授牌。

  历下区

  历下区历史悠久。据1928年章丘县城子崖出土的“龙山文化”遗址和1964年济南市西郊田家庄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遗物表明,早在六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远古居民繁衍生息。

  历城区

  历城,因地处历山(千佛山)脚下而得名。商周属谭。春秋属齐称泺邑。战国称历下邑。秦属济北郡。西汉始设历城县,属青州济南郡。永嘉之后,济南郡治从东平陵迁至历城,从此历代郡、国、州、府治所均设于此。隋属齐州、齐郡。唐属齐州,为“三齐”之首县。五代梁时,因避朱温之父名讳,曾一度改为历山县,至后唐复名历城县,属济南道齐州。北宋至民国初历属京东东路齐州济南府、山东东路济南府、中书省直辖济南路总管府、山东省济南府,1929年属济南市。1948年历城解放,属泰安专区。1958年改属济南市,1987年4月撤县设区。

  章丘区

  商代,东、北部为蒲姑国。商末,西部为谭国(都城在今龙山街道城子崖)。春秋时期,先后为谭国和齐国诸侯封地赖邑、宁邑、台邑、崔邑。战国,属田齐。秦,属济北郡。西汉,属青州部济南郡(治东平陵城)。汉景帝四年(前153年),首次置县称阳丘(治回军镇,今绣惠街道回村)等。东汉时,中部为阳丘县,北部为菅县、猇县,南部为土鼓县。后阳丘、猇县并入东朝阳县。魏晋时期,东朝阳县属乐安国。南北朝刘宋,改东朝阳县为朝阳县,属齐郡。北齐,废朝阳县置高唐县(治回军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高唐县迁治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博州亦有高唐,改为章丘县”,取县北山章丘为名。唐贞观元年(627年),属河南道齐州济南郡。宋、金,属济南府。元,属山东东路西南道济南路总管府。明、清,皆属济南府。

  长清区

  长清区境,春秋战国时属齐国。秦代,于境内卢邑设卢县,属济北郡。西汉时为泰山郡卢县、茌县和平原郡祝阿县地。三国魏时为兖州济北国卢县、泰山郡山茌县和青州济南国祝阿县地。西晋时区境属济北国卢县,县经东北部属青州济南郡祝阿县地,东部为兖州泰山郡山茌县地。东晋时为太原县地。南朝宋时区境属济北郡;北朝魏时为齐州东太原县、卢县和山茌县地。585年,废太原县于升城置长清镇。594年,以长清镇置长清县。至此始有长清县名,县以境内齐长城和清水命名。此时长清县属济北郡,县境东北部为历城县和祝阿县地。唐代,长清县初属河南道济州。643年,废济州,长清属河南道齐州。北宋时以路辖府,长清属京东东路齐州济南府。县内界首镇属京东西路郓州。996年,长清县城由升城迁至刺榆店、即今日长清老城区。金代,长清属山东东路济南府。县广里镇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元代,长清属中书省泰安州。明代,长清属山东省济南府。清代沿袭明制。

  平阴县

  平阴地处古东原之阴。东原砥平,又居古济水之阴,故名平阴。平阴之名始见于《左传》。唐虞三代时属兖州。春秋战国为齐地。汉时属兖州部泰山郡。东汉属兖州部济北国。晋时属兖州部济北国。隋属兖州部济北郡(平阴、卢县并置)。唐属河南道郓州东平郡。宋属京东西路东平府。金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元属山东西道东平路总管府。明属山东布政使司东平州。清属泰安府。

  商河县

  少昊时为爽鸠氏属地。夏禹时为季荝氏属地。夏商东夷九黎蚩尤族居地。先商始祖契“封於商”。周秦隶青州。秦为齐郡之麦丘。按《方舆纪要》:秦罢侯守制,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齐郡为其一。麦丘属焉。前汉,扐侯刘辟光、宜成侯刘偃、朸侯刘让之侯国平原郡之扐县、千乘郡之湿沃县地。隶青州部。后汉,乐陵郡之漯沃县地平原郡之北漯阴县地,隶青州部。

  “千年古县”的认定标准

  1、置县1000年以上。

  2、专名沿用至今1000年以上,或历史上虽有短暂变更但又恢复使用至今的。

  3、地名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知名度高。

  4、古县实体文化应含有下列一个以上特征(含一个)

  (1)特征明显的历史文化;

  (2)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独特且富有传承价值的传统文化。

  (据生活日报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黄海霞)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