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这个村用大喇叭“吼”出微信“10万+”
“咱们村,最讲究的就是厚养薄葬。老话说得好,‘死了顶个白布子,不如活着给个饱肚子’。活着多尽孝,比死后摆阔气强得多……”8月19日,一段曲阜市石门山镇西焦村的村喇叭录音上传到网上,用地道的曲阜方言阐释移风易俗的当代价值。
让录音制作者——西焦村党支部书记张树亮没想到的是,短短四天间,“曲阜头条”“曲阜圈”等多个微信公众号上,点击量就突破了“10万+”。

除了村支书头衔,张树亮还有个更为人知的称谓——网络红人。自打2016年7月回村当起村支书,他最看不惯的就是红白喜事上的陈规陋习。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红白喜事不仅没有越办越文明,反倒更乱。”一提起近年兴起的一些歪风,同村村民高运堂的气也不打一处来:“家里老人去世,本来是个挺伤心的事,非得请来个吹打班子唱流行歌曲《好日子》,更不用说那些讲荤段子的了。”
看着原本庄重的白事、喜庆的红事变成少数商业组织的赚钱事,看着乡亲们为了面子而挣扎硬撑,张树亮对村红白理事会进行了“扩权”:红白喜事家家门口都立移风易俗易拉宝,抓住主事家庭怕丢面子的要害,明确在易拉宝上注明所有事项由红白理事会操办,与主家无关;对那些喜欢插上电、扯着嗓子吼流行歌曲、讲荤段子的主家,全村陪着他停电两小时。
“这招真管用啊,停电不仅让想唱的唱不出,还让请吹打团的主家顶着全村没电用的压力,谁也不敢乱来了。”村民高勇在市区经营着一家酒店,今年3月父亲病逝,母亲觉得十几万元的医药费都花了,怎么也得弄排场点。可面对新村规民约,一家人最终还是决定简办,一碗菜一个馒头的白事虽然简单,但村“两委”和理事会成员悉数到场,主家的面子并没掉下来。
移风易俗要持续推进,一要抓住“问事人”和“营商团体”这些关键少数,切断利益链;二要倡树文明新风,让村民意识到不是砸钱才叫孝顺、排场才是热闹,这是张树亮总结出来的经验。他把这些写入村规民约,并用村头的大喇叭,在每天上午8点半到9点钟,下午6点到6点半的黄金时段广而告之。

在受到曲阜市移风易俗工作先进表彰后,“网络红人”张树亮自觉责任更大,他操起手机,把一些自认为不错的做法录下来,加上图片,配上每天在喇叭里“吼”的内容,做成视频。上传之前,他还找来曲阜网络圈的一众“大咖”帮助提意见。
“咋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用户关注。可见移风易俗这事,只要肯下功夫,还是能够做好的。”张树亮说。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