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准扶贫】我市“四轮驱动”助群众自主脱贫

关键词:精准扶贫

  东营网讯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村、户不断减少。如何将扶贫工作推向纵深,需要政策、资金等的外部推动,但归根到底要激发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提高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我市坚持将引导贫困群众自主脱贫作为脱贫工作的重要支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找准发力点,保障脱贫长效持久。

  精准脱贫,要义在精准,关键要“对症下药”。我市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多样,在摸清贫困需求、实现贫困人口“五清”(即“贫困家庭情况清、致贫原因清、就业愿望清、培训愿望清、社保情况清”)的基础上,我市划分了“安置就业型”、“创业造血型”、“能力培训型”、“社保兜底型”四类群体,按需施策、分类破解脱贫难题,推动有自主脱贫愿望的贫困群众做到“愿培尽培”、“宜创尽创”。具体而言,则是通过政策推动、企业拉动、项目带动及行业联动“四轮驱动”,帮扶贫困群众走出困境。

  在政策推动方面,主要通过分类制定措施,帮助贫困户探索自主脱贫的路径。如合理设置公益岗位,对就业能力强的,协调市内企业进行安置;对因身体或家务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通过设置系统内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进行安置,目前全市已安置210多人就业。同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按照全市金融扶贫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贫困群众的信贷需求,组织银行机构筛选确定帮扶对象,对符合信贷条件的贫困人口及时发放贷款,为贫困群众提供创业致富启动资金。目前,共协调发放涉及贫困户及相关经营主体贷款1173.49万元,带动356名贫困户就业或增收。

  我市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支持有创业经验、创业能力的返乡青年、外出务工者和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参与推动扶贫项目,强化政策扶持,以点带面,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以利津县为例,目前527家村级电商体验店中,就吸纳贫困家庭成员、残疾人149人。其中盐窝镇肖家村残疾青年周永军就是通过自主创业脱贫的典型。这位28岁高位截瘫小伙通过电商创业实现了轮椅上的脱贫梦,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

  对于“企业拉动”与“项目带动”两项措施而言,则是发挥民营企业的爱心和优势,找准“农村所需”“群众所盼”与“企业所长”结合点,借助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安排就业等方式,帮助贫困家庭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并组织各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龙头组织带动贫困户就业,将扶贫产业项目纳入产业化链条。目前,全市参与龙头带动发展种养加扶贫项目的村达到57个,带动贫困户1490人增收。

  贫困涉及不同群体,主体情况差异决定了扶贫政策不能千篇一律,发挥行业优势,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生产技能培训和帮扶工程,对于定向群体脱贫大有裨益。我市相关部门通过组织培训机构对有培训要求和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员进行定向培训,先后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班、“农村妇女创业”等技能培训80余次,培训贫困人口3800余人次,60名科技指导人员与60个省定贫困村签订为期2年的科技服务扶贫协议。大力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少数民族“民品先行”活动等面向不同贫困群体的就业扶贫工程,带动不同致贫原因的贫困户就业,让每一名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贫困群众都有脱贫路径,全市已帮助60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50多名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实现就业。 (记者李长莲) 

(责任编辑:刘楠楠)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