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疑似邱少云照片 东营老战友认出:“这是邱少云!”

关键词:邱少云|战友

  近日,一张疑似邱少云生前照片在网上迅速发酵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照片是否为邱少云本人,一时还没有定论。

  2月27日,在邱少云生前的战友、利津县利津镇后宋村张曰孔老人的大女儿家,89岁高龄的张曰孔老人颤颤巍巍地指着那张照片对《黄河口晚刊》记者说:“这个是邱少云!”

  “这个是邱少云啊!”

陈大权提供的照片(来源:重庆晨报)

郑时聪提供的照片(来源:荆楚网)

  2月27日上午,记者同利津县党史办主任郭忠瑞一行来到利津县利津镇后宋村张曰孔老人的大女儿家。

  靠坐在床头的张曰孔显得非常高兴,挣扎着想要立起身来,试图摘掉手套与到访的我们握手。

  “老人的素质非常高,很尊重别人。”郭忠瑞说,每次来老人家,老人都要坐得笔直,与人握手必须摘下手套。

  “现在他基本下不了床了!”张曰孔老人的大女儿张爱美说,老人89岁了,身体大不如从前了,年前又生了一场大病,现在与人交流基本靠“吼”,说话也显得有些咬字模糊。

  但看上去老人的思维还比较清晰。记者随后拿出了两张网传疑似邱少云照片供其辨别,其中一张为贵州桐梓县93岁的老人陈大权提供的签名照片,照片中男子梳着时髦的偏分,另一张为湖北建始县郑时聪老人提供,照片中男子戴着一顶帽子。

  “哪个是邱少云啊?”张爱美大声转述记者的问题。

  端详片刻,张曰孔用手指向梳着偏分的正面照,“这个是邱少云啊!”并用颤颤巍巍的手指向自己的右侧眼角,示意在他印象中邱少云这个部位有块疤。

  与邱少云同吃同住共用一挺机枪

  老人陆陆续续讲述了他跟战友邱少云的故事。

  “那时候俺俩使一挺机枪,日本造的九九式机枪。”张曰孔说,当时刚刚解放上海,他跟邱少云共同编入华东第三野战军侦察营,两人同吃同住了大半年时间。

  交谈中张曰孔得知,邱少云家是四川的,出身贫苦,但不知道其家中的具体情况。他是被国民党抓壮丁入伍的,后来随部队起义,参加了解放军。

  在老人的印象中,邱少云个子不高但“个性很强”,他嫉恶如仇、不拘小节。张曰孔记得,有次敌机来轰炸,部队指令不允许用机枪打,因为敌机飞得高,炮兵都打不着。邱少云不听,敌机从头顶飞过,他举起机枪“突突突突”就是一梭子。

  张曰孔说,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挺投脾气,训练、战斗中配合得也挺好,进入大城市后,他们在一起照了相,可惜的是“在部队行军的时候丢了”。

  后来南京海军学校成立后,张曰孔去南京学习,才与邱少云分开。在南京学习时,他听说邱少云调到空军警卫连。

  1951年,抗美援朝开始,邱少云报名入朝参战。1952年10月12日在攻打391高地的战斗中,美军燃烧弹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烈火蔓延他的全身,为了避免暴露,邱少云放弃自救,壮烈牺牲。

  张爱美说,从她们姐妹记事起,张曰孔就经常给她们讲邱少云的事,“俺爹常说邱少云是英雄啊!”讲到动情处,老人还会忍不住地掉眼泪。

  九年军旅生涯

  1946年,不顾家人反对,三代单传的张曰孔毅然参军。“我不为别的,就是喜欢枪,扛起枪去战场,多带劲!”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正面冲锋发生在1948年的济南战役。当时张曰孔属宋时伦指挥的华野10纵29师9团8营3连,在攻破城北火车站后,张曰孔随队攻打普利门。

  “我觉得腿上热乎乎的,一看血顺着裹腿流了下来。”张曰孔说,攻进普利门后,一片炮弹片从他腿部擦过,战友赶紧招呼担架。他说轻伤不下火线,“这点小伤没啥事!”随即转身向城中冲去。

  济南休整20余天后,部队继续南下,转战淮海。

  他说,“这场战役打得艰苦啊。”战役从开始到结束历时65天,他和战友只在屋里睡过两个囫囵觉,其余时间都在战壕或者急行军中度过。

  其中一场战斗让张曰孔至今仍记忆深刻。那是一个寒冬的夜晚,连队40多人在连长、指导员率领下,攻入敌人指挥所。不料竟中了埋伏,连长、指导员等全连官兵壮烈牺牲,张曰孔昏死过去,被战士的遗体压在下面。凌晨四点多钟,敌人搜索过去,他推开尸体,爬了出来。

  寻找部队途中,张曰孔被华东野战军总部侦察营炮排收留。

  1949年正月十五,部队开进合肥并住了两日后,行军至南京对面,参加渡江战役。占领扬州后,随即南下苏州,并于不久后正式编入华东第三野战军侦察营,集中学习,准备接管上海。

  上海解放后,张曰孔所部改编为海军编制,进驻江南造船厂。

  1955年1月18日,张曰孔参加了著名的“一江山岛战役”,这是人民解放军首次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一江山岛战役,打得好啊!”每当说起这次战斗,张曰孔还是难掩内心的激动。

  人在比啥都好

张曰孔老人

  1955年“一江山岛战役”结束后,27岁的张曰孔结束九年从军生涯,复员回到了生养他的北张村。这个地方曾在山东渤海区抗战史中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3年12月6日,日军骑兵第四旅团一部一千余人与八路军清河军区垦区军分区独立团2营6连在此短兵相接,战斗持续了十多个小时,敌军伤亡160余人,而6连终因敌众我寡,除十余人突围外,72名战士壮烈牺牲。

  复员回来的张曰孔同其他村民一样“参加了生产”,此后几乎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

  郭忠瑞这样评价老人,张曰孔一生经历丰富,历经坎坷,不图名利,乐观坦然。“当时他的复员费480元,除留下80元给家人添补家用外,其余400元他全部捐给合作社购买良种。侯王水库建设他带头移民搬迁。在生活极度困难时家中老少5口命丧异乡,他不向组织提一点非分的要求。他在部队的好几个立功证书,被武装部门遗失,致使他的待遇受到影响,他也从不抱怨……”

  “活着比啥都好!”张曰孔说,比比村头那72烈士,比比那些像邱少云一样牺牲的战友,看到国家一天天强大起来,他已经很知足了。

  如今张曰孔已经89岁高龄,年前的一场大病,使得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对于多次采访了老人的利津县党史办工作人员来说,在老人生前给其留下点影像、文字资料,让更多的人知晓老人的事迹,或许是对老人鲜为人知但却不平凡的一生的补偿吧。(记者 马高超 通讯员 刘明霞)

(责任编辑:王晓莉)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