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局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市民零距离感受天气奥妙

关键词:市气象局|科普宣传|零距离

  “炮弹打上去,为什么雨会下得更大?”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智慧气象”。在第58个气象日到来之即,东营市气象局、东营市气象学会组织开展了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向市民介绍我市如何运用“智慧气象”应对气象灾害天气、防雷安全知识等,市民们在市气象局现场参观气象设施,工作人员并在现场解答气象科学知识相关问题。

  现场感受气象独特魅力

  “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人工增雨的炮弹该往哪里打?”“什么时候升温、什么时候降温,为什么可以提前知道?” 3月24日,市气象台会商室和地面气象观测场“敞开门户”迎接市民的参观,在会商室里不少学生和市民详细听气象工程师的讲解,近距离观看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了解到气象部门如何从风云气象卫星、气象观测站等多个渠道获取气象资料、信息。

  此外,为更多人了解气象知识,市气象局还通过现场观看气象科普展板,地面观测场。工作人员还在现场讲解了移动气象台、人影火箭车的相关气象知识。在地面气象观测场上,学生们围在露天摆放的百叶箱、蒸发皿、地表湿度仪等观测仪器旁不断地向气象工程师发问,一名中学生还拿出小本子做笔记,“以前就对气象地理方面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深入的了解,今天在这里参观了解了气象监测的百叶箱和测量降水等比较精密的仪器,还了解到地下温度也能影响我们的生活,收获比较大。”

  随同孩子一起前来参观的家长王玉辉告诉记者,通过今天的活动让他的认知、感知智慧气象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不仅体现衣食住行,尤其在服务农业方面格外突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气象也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科技发展迅速,生活质量越高。”

  立体综合气象观测网不断完善

  据市气象台台长张立介绍,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智慧气象”。智慧气象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将传统气象与现代气象进行融合,从而完善智慧城市建设里的气象监测系统,使气象业务更方便服务于其他行业。智慧气象的内涵包括智能的感知、精准的预测、普惠的服务、科学的管理、持续的创新五个方面。

  据了解,我市共有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12个,其中5个有人值守,7个无人值守;另外还有4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4个海洋石油平台自动气象站、1个风暴潮观测站。常规的观测仪器有湿度感应器、风速感应器、风向感应器、气压感应器和温湿感应器。

  天气的阴晴冷暖让人们挂心,天气预报是大家获取气象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但天气预报有时不准确也让不少市民困惑: 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会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这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大家对时间发布上的不了解,其实每天从电视上广播里知道的天气预报是发布的当天20时到次日20时的天气。”市气象台的气象工程师张子涵说。他给记者举了个下雨的例子,有时报了下雨可是没有下,有可能是夜间下了小雨,白天天气转晴,尤其是雨量较小的话,早晨看不到降水,人们也会误认为报的不准。另有一种是气象台预报当天晚上无降水,而晚上7点钟在下雨,人们也会误认为天气预报报错了,这也是没把预报时段弄清楚。“电视上看到的是气象台发布的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实际上,从气象台来说,为了提前制作电视天气预报录像带,每天下午3点前就得做出预报结论,实际预报时间比电视上看到的还要提前5小时以上。”张子涵说。天气预报看似很简单,实际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天气预报需要各种气象探测手段,又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并不是每次预报都与实际的天气一致。天气预报不可能100%准确,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记者 李玲)

(责任编辑:武方圆)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