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回头看】我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步子迈得很坚实

关键词: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东营网讯 “靠规模提效益靠低价产品占领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靠硬件设施打天下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转型升级必将是石化行业未来的发展主线。对我们企业来讲,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在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一个传统的石化企业,海科集团致力于构筑“开放创新研发体系”,围绕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开展技术创新,产业链条不断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方向延伸。

  化工产业是我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17年1至10月份,全市石化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39.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3;目前东营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占全国的1/10,占全省的1/3。但同时,东营石化产业布局散、石化产业产能过剩、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结构档次低、企业管理水平总体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多年来,我市始终高度重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落实责任,多措并举,不断加快全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为指导化工产业提质增效,我市起草了《东营市化工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及新动能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方案》,全面部署了“三规划一方案”的编制工作,按照打造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大型石化产业基地这个定位,编制全市化工产业五年发展规划。目前,“三规划一方案”编制工作稳步推进,临港石化基地内,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利津滨海新区三个化工片区及重点化工企业规划编制工作已开始。

  为解决我市化工产业无序发展的问题,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化工产业布局的意见》,推动化工企业进园区。以打造1个国家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符合条件的35家重点化工企业为核心的“1+N”化工产业布局,促进化工企业集聚转型发展。新建化工企业原则上全部进入化工园区,对符合条件的35家重点化工企业园区严禁新建低端项目,对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和35家重点化工企业园区以外的化工企业,不再批准实施以扩大一次产能为主的改扩建项目。

  严格新上化工项目管理,在项目准入标准、项目载体和项目审批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工艺技术水平除应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外,确定新建基础化工、大宗化工原料类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低于20亿元。项目载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知识培训,并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同时,严格落实化工建设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凡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安全环保要求的一律不批,凡工艺技术水平达不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的一律不批。

  与此同时,我市以开展评级评价工作为抓手,坚决淘汰风险高、管理差的企业。201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了“三评级一评价”,679家化工生产企业完成评级评价,确定“优”等企业194家、“中”等企业310家、“差”等企业175家。175家评价为“差”的企业中,37家通过了安全、环保、节能三方验收,恢复生产条件;73家企业被依法关停取缔;19家企业进行了转产,不再从事化工生产业务;10家企业实施了重组;3家企业进行了搬迁;其余33家企业整改未到位,继续处于停产整顿状态。今年4月又启动了第二轮评级评价,把质量纳入新的评级内容,开展“四评级一评价”,对能够加严的评级指标进行了适度加严,确定全市总评为“优”等的企业数量不超过30%,两个市属开发区“差”等企业数量不低于10%,各县区“差”等企业数量不低于20%,坚决再关停一批不达标企业。 (记者 李怀苹 通讯员 薄纯艳)

(责任编辑:周明明)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