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疆“送岗进家”助脱贫 织袜机搬进户不出家门能就业

关键词:援疆

  有好产业才能好就业,就业稳才能稳脱贫。山东产业援疆不断探索创新,从“总部+卫星工厂”到“家庭车间”,再到疏勒县织袜一条街上的“家庭工厂”,送岗进家,探索出一条“居家脱贫”的新路径……

  11月22日早上,喀什地区疏勒县巴合齐乡巴合齐五村的如孜古丽·约麦尔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折返回家打开了一楼车间里的织袜机。随着机器飞转,一根根纱线变成了一双双棉袜。看到四台机器运转正常,她又走进后院为牛羊拌起了草料。

  27岁的如孜古丽家里有6口人,全家靠种地一年纯收入不足八千元。因为老人生病、孩子上幼儿园,如孜古丽出不了门,看着村里的同龄人纷纷到附近工厂上班挣钱,她只能干着急。

  作为深度贫困重点县,疏勒县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11万人,光今年就需要完成6142户、21428人的脱贫任务。而在人均只有1.7亩耕地的巴合齐五村,全村834户3537人中,就有284户贫困户。如孜古丽说,许多无法外出的村民和她一样,做梦都盼着能过上好日子。

  今年6月下旬,在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的推动下,如意袜业在巴合齐五村试点开办“家庭工厂”,将织袜机直接搬进农户家中,打造织袜一条街,让如孜古丽这样的贫困户圆了盼望多年的“居家上班”梦。

  如意袜业技术经理杨松介绍,他们向农户免费提供设备和原材料、承担电费、回收产品,“机器开机后几乎不用管,断线会自动停掉,工人遇到问题还会有技术人员随叫随到。”

  一台机器4分钟织出一双袜子,每双袜子加工户能挣到0.1元。“工人技术熟练后,一天开机8小时一个月能挣到1500元左右,因为在家上班尝到了甜头,有些工人像如孜古丽主动要求再给装上4台机器。”

  如意袜业主产品棉袜的主要原料是棉纱。在离巴合齐五村不足10公里的疏勒县工业园区,山东如意集团80万锭数字化智能科技纺织示范基地3月30日投产启动。原料来源地近,加上各项政策红利,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减少,而面向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订单更是大大降低了公司销售费用。

  目前,如意袜业在巴合齐五村安装了150台机器,其中90台在产,60台在调试,公司新订购的100多台机器正在运输途中,近期将到达安装。杨松预计,如果明年这些机器全部达产,公司在巴合齐五村能实现年产1000万双袜子的规模。

  如意袜业当地负责人杨林勇认为,“家庭工厂”送岗进家,让企业、农户实现了双赢。下一步,如意袜业准备投资7000万元,将巴合齐五村108户安居房全部变成“家庭工厂”。

  根据统计,目前喀什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21万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山东省对口支援的喀什地区疏勒县、英吉沙县、麦盖提县、岳普湖县均为深度贫困重点县,脱贫任务艰巨。

  近年来,山东援疆围绕“产业促就业,就业促稳定”,重点引进大产业项目,其中仅今年新上及续建项目就有94个,总投资106.6亿元,完成投资38.5亿元,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为助力脱贫攻坚,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创新工作,引导企业进村入户,在中心村开办“卫星工厂”、进贫困户开设“家庭工厂”,建起了一条扶贫产业链。特别是今年以来,“卫星工厂”四面开花、“家庭作坊”百花争艳,就业岗位送村入户,脱贫就业网逐步成型。

  但由于部分贫困户没有能力外出或因各种原因不能外出务工,山东援疆织出的这张就业网仍无法让受援地实现扶贫全覆盖。如意袜业“家庭工厂”将自动化机械设备成规模安装进家,让贫困户不出家门实现就业,精准解决了这一扶贫难题,成为山东产业援疆的一个务实试验和崭新尝试。

(责任编辑:刘冉)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