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蜕变发展生态经济——大美东营魅力生态(中)

关键词:大美东营魅力生态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而顾之是生态东营的又一大魅力所在!

  多年来,我市将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进行探索。为此,我们不断自我加压,在阵痛中蜕变,在蜕变中守住碧水蓝天,更在推进黄蓝国家战略实施的进程中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提升生态效益,奋力走在前列。

  动能转换长效发展

  黄蓝国家战略在东营实施是重大机遇,同时也对传统产业带来新挑战。我市坚持转型升级、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准入门槛。石油炼化、轮胎橡胶、盐化工等传统产业得到新生。

  今年以来,推动化工企业新一轮“四评级一评价”开展,并把评级评价范围扩大到橡胶轮胎企业;积极争取支持,全力推进浙江恒逸集团100万吨/年己内酰胺、山东明宇化学公司120万吨/年乙烯等重大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推动转型升级;积极帮助企业解决使用进口原油资质问题,已有10家企业获得使用进口原油配额2680万吨,预计16家企业可使用进口原油3831.8万吨,是全国争取数量最多的地级市;石油装备产业重点开发成套设备和高端产品,科瑞集团高压压裂泵、9000米超深井石油钻机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实现批量出口;有色金属产业,重点推进精深加工,投资200亿元,正在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园。

  为培育高端品牌,我市引导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如方圆集团参与制定了铜冶炼构架标准,华泰集团参与制定了新闻纸国家标准,国瓷公司主持制定了特种陶瓷材料国家标准,海科集团参与制定了低分子肝素行业标准,全市共参与制定300多项技术标准。推进品牌国际化,我市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达到267件,居全省第2位,去年新申请量居全省第1位。

  在去产能和上水平“双管齐下”的作用下,我市四大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成果显著,传统产业走向长效发展之路。

  生态产业崛起正酣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东营城南风景旅游度假区吸引了数万名游客。这里地处东营区“东渔、西樵、南耕、北读、中核”全域旅游的核心地带,区内有揽翠湖、华林庄园、诺德保税园、小松鼠亲子农庄、万象游乐园、黄河三角洲动物园、黄河口欢乐世界、名仕马术俱乐部、景屋荷兰小镇等十余处景点,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3处,涵盖了“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元素。

  借力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产业,如今,像“城南”这样的旅游产业正在成为东营发展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市将按照“一个核心区(旅游度假区)、三大旅游带(滨海特色旅游带、南二路休闲旅游带、黄河风情旅游带)、五大旅游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区、黄河水城旅游度假区、天宁寺文化旅游区、海上新城旅游区)、十个特色全域旅游示范镇、一百个示范点”的发展总体布局,围绕“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发展思路,打好“生态、文化、休闲、节庆”四张牌,因地制宜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城市。

  以包括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培训、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在内的高端服务业为标志,我市把握各类生态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在优越的政策扶持下,它们发展速度快、体量大、贡献率不断提升。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区为国家第二个农业高新区;国务院批复设立东营综合保税区,成为山东第四家综保区;200多处现代化工厂化农业基地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融为一体;全市拥有11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占工业总产值达到35.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4%……一个个生动的实践表明,越是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多赢,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就越是能够实现多赢。

  节能减排守护碧水蓝天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油气开发和石化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曾带来污染和破坏,坚守“两山理论”,我市不断健全生态保护制度体系、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体系和生态支撑保障体系,努力探索全方位的“绿色之道”。根据《东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要求,深化总量减排,拓展绿色发展空间便成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着力解决生态环保的突出问题,我市深入实施水气土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水环境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突出抓好重点流域综合整治,省控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分别改善25.94%、52.63%。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突出重点区域异味治理、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1-8月份“蓝繁”天数超过200天。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以耕地为重点,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与此同时,我市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央环保督察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督促各级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以此作为改进我市生态环保工作的重大契机和服务保障能力的现实检验。

  通过不懈努力,我市构筑起了生态绿化、湿地保护、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低碳技术应用五大生态系统,实现了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并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认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东营,正在描绘出黄河三角洲“大美生态”的恢弘画卷。 (记者刘冬辉)

(责任编辑:周明明)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