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娇!央视《还看今朝》中的东营镜头

关键词:还看今朝

视 频

  “这里是山东东营黄河口湿地,九曲黄河在这里入海;这里是共和国一片最年轻的土地,野生鸟类繁多,被称为鸟类的国际机场……”10月3日上午10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大型直播节目《还看今朝》山东篇,航拍快镜头多次出现了东营的面孔。今朝看美丽东营,惊艳了全国的目光。

  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东营湿地生态保护的成果,美丽的黄河口风貌,以及东营农村、城市的发展变化。节目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一度刷爆了东营市民的朋友圈。

两次聚焦东营:航拍大美东营让人惊艳

  这期大型直播节目《还看今朝》山东篇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山东卫视、齐鲁频道、山东公共频道、山东农科频道以及省内各城市台并机播出,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实时直播。时长90分钟的节目,两次聚焦东营,在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都掀起了一股“大美东营”的旋风。

  从泾渭分明的黄蓝交汇,到野生鸟类的繁衍生息;从红地毯的壮美景观,到黄河岸边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景象,人们跟着航拍镜头,看东营城市发展建设的精彩“大片”。那一层层的花草绿荫,宽阔的街道,整洁的小区……观看这期节目的观众深深被东营的优美环境所打动,从空中看东营,原来这么美!

连线节目编导:共和国最年轻土地的魅力

  “东营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党的十八大以来,这里在经济、社会、生态保护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效,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母亲河的包容度、凝聚力和生命力。”10月9日,《黄河口晚刊》记者连线《还看今朝》山东篇的节目编导——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融媒体采访部副主任刘畅,他对来东营的采访拍摄印象深刻。

  《还看今朝》山东篇分“融儒而歌”、“新旧动能转换”、“走向深蓝”和“山东有我”四个部分,充分展示了山东省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了山东人民的精气神和幸福感、获得感。刘畅告诉记者,东营部分重点将笔墨放在了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他说:“野生动植物是最好的环境评价师,东营作为山东省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鸟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可见这里近几年一直坚持高效生态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湿地资源优势,大力恢复和提高湿地生态功能,把资源、环境之间的平衡解决得很不错。”

创新拍摄视角:一个孩子眼中的家乡变化 

  “东营部分是透过一个东营孩子的视角看家乡变化,可以说是整个《还看今朝》山东篇的一大亮点。”采访中刘畅表示,《还看今朝》的其他片子多数都以记者视角展示地方的发展变化,东营部分则创新性地采用了一个孩子的视角,这在《还看今朝》的制作中是第一次。

  这个孩子名叫杨家诚,是东营市育才学校的一名初中生。航拍的多数镜头都是他的父亲杨先生带着他拍摄的,他在黄河边上的家乡,如今已从老瓦房变成了新楼群。杨家诚在片子中热情地说:“我很喜欢交朋友,如果你来山东东营,我会铺上世界上最大的红地毯欢迎你……这里四季都有鸟儿,你看,他们成群结队的多可爱!很多年前这里就是一片退海之地,甚至连一棵树都没有,而现在盐碱滩上树木成行,高楼林立!”

  这里就是东营,黄河在这里入海,兵圣孙武在这里诞生,革命圣火在这里点燃,胜利油田在这里崛起,黄蓝战略在这里交汇叠加……党的十八大以来,这里城市发展更快了,空气质量更好了,天更蓝了,水更绿了,马路上更干净整洁了,农村也是一天一个样,公路、学校、卫生服务站、文化广场等一项项都完善起来了,市民心里都是满满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记者 李晓琳)

央视《还看今朝》山东篇展示黄河口湿地之美  

黄河入海处 飞鸟相与还

  10月3日上午,《还看今朝》山东篇播出,其中浓墨重彩地展示了黄河口湿地之美,介绍了东营加大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系列成果,让全国观众为之惊艳为之醉。这里有河海交汇的壮阔,有百鸟翔集的神奇,有红毯迎宾的热烈,有芦花飞雪的秀美……大美黄河口,令无数游人心旷神怡,魂牵梦萦。

  这里是“鸟类的国际机场”

  “河海交汇后,泾渭分明的金黄、蔚蓝在这里水乳交融。这是共和国一片最年轻的土地。这里野生鸟类繁多,被称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每年都有300多种鸟类来此栖息繁衍,翱翔嬉戏。”伴随着《还看今朝》山东篇解说员的讲解,黄河口湿地褪去了“神秘”的面纱,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

  《还看今朝》山东篇东营部分大篇幅介绍了黄河口湿地的独特风景。这里湿地水面宽阔无边,白色芦花随风飘扬。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是鸟儿迁徙的季节,数百万只鸟类在这里栖息、捕食、翱翔。

  据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提供的资料显示,这里的鸟类种类数量达到368种,区域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大天鹅等,每年在这里越冬、繁殖、栖息的鸟类达600余万只,使这里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东营湿地恢复工程成效显著

  东营在生态湿地保护方面的成绩是《还看今朝》山东篇东营部分的另一重头戏。片子中提到,这五年,东营加大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通过引渡黄河水不断增加淡水湿地面积,已完成35万亩湿地的恢复。

  目前,通过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东营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吸引了大量鸟儿在此驻足、停留、定居,很多鸟类由候鸟逐渐演变成留鸟,鸟类种类数量由建区之初的187种增长到现在的368种,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人与自然更加和谐。2010年,东营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东方白鹳之乡”、2015年被授予“中国黑嘴鸥之乡”称号。

  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我市湿地有5类14型,湿地总面积687.23万亩,约占山东省的四分之一。东营湿地植物富集,常见木本植物有70余种,国家二类保护植物——野大豆分布广、数量大,具有很高的研发价值。目前东营正在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我市有着良好基础,具有明显优势。

  湿地铺好红地毯喜迎宾朋

  “如果你来山东东营,我会铺上世界上最大的红地毯欢迎你。其实这么多的红地毯就是一种野生植物,叫黄须菜,到了这个季节就变成了火红的颜色。”在这期节目中,东营市育才学校学生杨家诚向大家发出了诚挚的邀请。秋天的黄河口正是一年中色彩最为丰富的时节,蓝天白云、黄河落日、芦花飞雪、红毯迎宾,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入海口之秋。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工作人员向记者进行了一番“科普”讲解。片子中提到的红地毯其实是由一种一年生草本多汁植物形成的,俗称“翅碱蓬”、“黄须菜”,具有对盐、涝、旱等多重恶劣环境条件极强的抵抗能力。这是黄河口的主要盐生植物之一,主要分布于黄河口滩涂中和海滩中,或与蜿蜒密布的潮沟水系交错,或与芦苇等斑块镶嵌,每到秋天变成红色,便形成蔚为壮观靓丽的“红地毯”景观。一块湿地让古老而年轻的黄河三角洲平添了无限神韵,也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河口有了更丰富的自然与人文内涵。(记者 李晓琳 张振)

(责任编辑:刘楠楠)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