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傻夫妻”卖掉房子开荒山 15载青春种树10万余棵
水母网7月16日讯 15年前,在莱阳市城厢街道吴格庄村民眼里出现了一对“傻夫妻”,他们承包了村里的一座荒山。这座荒山连名字都没有,因为在村子最东面,村民习惯叫它“东耩”。“东耩”土壤贫瘠、石头裸露,不仅连最耐旱的花生都难成活,而且开荒种植每年还要给村里交一笔承包费用,村民认为只有“傻子”才会干。但15年后,10万余棵树木让“东耩”变青山,附近村民也打破了遛弯不会到东边的习惯。这对“傻夫妻”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播种了一个绿色奇迹。
卖掉房子与山为家
炎炎夏日,走进吴格庄村“东耩”,一条水泥路从山地延伸山顶,道路两侧梧桐树、杨树、水杉挺拔葱绿,一根根滴灌水管错综复杂地蔓延各处,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鸟儿穿梭其中。这幅场景,让人很难与“荒山”联系到一起。
可知道底细的人仍然记得,2003年前,这座占地200多亩的荒山除了土和石头就别无它物。“小时候,村里的老人们都说‘东耩、东耩,庄稼不长’,这座荒山种啥啥也活不了。”今年45岁的姜建平回忆说,在村里人看来,想要改变“穷地”,除非把山移了。“那时我刚30岁,年轻气盛,就想让家门口的这片‘东耩’变成‘聚宝盆’。”姜建平笑着说,当时这个想法一出,全村人都说他傻,还有村民说风凉话,“想改变一座连农作物都养不活的荒山,你要用一辈子也不可能。”
好在姜建平得到妻子孙会平的支持,愿意和他开山造林。于是,他们在没有一个亲戚朋友理解的情况下,毅然扛着锄头、铁锨上了山。
起步时,没钱。夫妻俩一合计,把村里的房子卖了,在山上盖了一间砖瓦房,吃住搬到了山上。住的问题解决了,最重要的就是树了。在种树的时候夫妻俩发现,老人们口里的“穷山”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第一铲子下去是碎石子,第二铲子下去才有土,再一铲子下去又成石头了。”这让夫妻俩苦笑,种植条件比想象中的还要差。但是夫妻俩并没有向困难低头,他们选择种植价格低且耐旱的树种,先养地。“边种树,边修路。”就这样,夫妻俩将所有精力都投入这座“荒山”。慢慢地,偶尔路过的村民发现,山上有了绿色,荒山不“荒”了。
15年种树10万余棵
时间在夫妻俩挖坑铲土中溜走,15年过去了,曾经的年轻夫妇也步入中年,虽然青春不在,但在山上种的10万余棵树留住了他们的回忆。
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刺骨寒风、盖房修路、挖井灌溉……15年来,夫妻俩对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产生了感情。“每次走在自己修的山路上,抚摸着自己亲手种的树,之前的酸甜苦辣也都涌上心头。”姜建平情不自禁地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山上的树多了,一些动物和鸟类也把这当成了家。夫妻俩还把在山上打的井水,引到了山下。
青山绿水有了,怎样带来经济效益呢?夫妻俩先后办起了农家乐、采摘园,虽然带来了效益,但夫妻俩感觉并没有完全利用好整座山的资源。“因为这些年心思都在山上,忽视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就想到把这里打造成一个一站式为孩子提供学习娱乐的地方。”夫妻俩说干就干,2013年底,他们成立了“新东部拓展训练基地”,一个给孩子们提供真人CS对战、野外锻炼、军事教育的场所。“将来,我们还会开放更多场地,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户外运动方式。”夫妻俩最近还有了一个新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开放式园林山区景观,免费对市民开放。(YMG记者 姜乾 通讯员 尉向楠 李梦)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