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走出6位博士9位硕士!泰安“状元村”有何秘籍?

关键词:博士|硕士|状元村

  在泰安市化马湾乡,有个洼里村,东临淘河,西望泰山,南依徂徕山,村里人世世代代靠种植为生。就是这么一个贫瘠的小山村,却是个远近闻名的“状元村”。据不完全统计,恢复高考以来,这个尊彭杨、彭臣为始祖的彭姓主村,先后走出了50多位大学生,1位教委主任、4位校长、16位教师、6位博士、9位硕士。

  远眺“状元村”

  1977年,恢复高考的春风沐浴着洼里村,彭锡芦和彭锡波双响炮,考上当年足以改变命运的中专。1978年,也就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彭树银以老泰安县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洼里村第一位清华大学生彭树银从这里走出去

  如今,彭树银的老宅子还在,家人早已经搬走。就是从在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出了洼里村第一位高考状元。

  受到彭树银的影响,洼里村的孩子们奋发图强。仅有320户人家的洼里村,先后出了50多名大学生。

  多年来,洼里村逐渐形成了一种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人才辈出。随着彭文彬、彭淑贞、彭英华、彭淑庆、彭乐钦等考上博士,现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大学生。

  如今的洼里村已经很少见到年轻人,村里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一个家族培养出几个大学生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洼里村自古以来就讲究尊师重道,洼里村被誉为“状元村”,与每一届教师接力棒式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关。

  老校长彭锡斗至今仍保留着历届毕业生的照片。

  彭锡斗说,洼里村之所以出人才,第一是村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第二是知识改变命运的这样一个思想贯穿于家长和学生;第三就是村里有一个好的村风,好的学风,促使孩子们奋发图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每当这些“老私塾”在村子里看到小孩子,他们都会谆谆教诲,希望孩子们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

  因为资源贫乏,洼里村村民以农业种植为主,经济条件不好。因此,洼里村人秉承“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通过高考这一重要的国家人才筛选制度,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选择。

  化马湾乡西庄小学整齐的教学楼

  如今,洼里村小学不复存在,已被合并到化马湾乡西庄小学。然而,不变的是洼里村优良的学习风气。

  在今天,考上大学也许没有数十年前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不读书更可怕,一个顺利完成大学的人与一个没有教育经历的人相比,其未来不可同日而语。对于贫寒子弟来说,读书、读大学仍然是改变命运的一种途径。

  近年来,随着化马湾乡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学校办学条件和效益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我们相信,洼里村的这种优良学风能够世代相传,源远流长。

(责任编辑:黄海霞)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