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馨香溢 涵养一座城 东营文化“软实力”强势崛起
记者 赵尔靖
文化,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展示着城市的风貌,体现着城市的品格,是一个城市魅力的集中展示。
黄河尾闾,渤海之滨。一座年轻的城市正在文化史册大笔书写着醒目的“标签”:文化基础设施遍地开花,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艺精品创作百花齐放,地域品牌建设愈发闪亮,文化产业发展春潮涌动,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入选“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全市文化事业呈现出百舸争流、草长莺飞的蓬勃生机。
以文化人,以文聚力。近几年,东营根植于一方文化沃土,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的力量涵养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文化“软实力”强势崛起——
我市首部大型原创旅游剧《黄河口奇缘——天鹅》在北京保利剧院精彩上演。记者 于中平 报道
扮靓城市家园 多座文化地标拔地而起
文化建设最直观的是硬件设施,标志性建筑则是城市独特文化和精神的直接展示。
一年又一年,我们在这座城市中见证了一座又一座“文化地标”的诞生:图书馆新馆、雪莲大剧院、吕剧博物馆、黄河文化博物馆、奥体中心、青少年宫、科技馆、改建后的市文化馆、改建中的市美术馆……这些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精神家园”让城市的文化空间发展格局日趋完善,也给市民带来心灵的滋养。
走入城南,一座漂亮又醒目的建筑赫然在目,那正是东营雪莲大剧院。作为高雅艺术的表演中心,大剧院已举办过包括芭蕾舞、交响乐、音乐剧、舞台剧、戏曲等各类形式的演出,并推出《黄河口奇缘——天鹅》《灰姑娘》《阿拉丁神灯》等多部自制剧,成为东营的文化新地标。与大剧院遥相辉映的“两馆一宫”同样是东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包含科技馆、图书馆和青少年宫,为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一处集游乐、休闲、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活动场所和活动中心。
作为生态文化建设的一处标志性公园,位于城北的园博园则集结了全山东省城市园林特色,并着重呈现我市不同文化特色的展园美景,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必选的一大去处。
位于城中,坐落于广利河畔的东营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已然是象征展会文化的“地标”,它以培育新型展会、打造品牌展会为发展方向,承接了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旅游博览会及春秋两季车展、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会等多种类型的展会,是东营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
走近城西,“石油文化”的氛围愈加浓厚,矗立在东营村东1500米处的华八井,曾奏响了华北平原石油大规模勘探开发的序曲,是胜利文化和胜利精神的象征;在济南路与西四路路口的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则是一个集石油地质、科技博物鉴赏、科技科普展览、文化交流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向市民展现了鲜明的黄河三角洲石油风土人情。
小学生在市科技馆体验“时光隧道”。记者 胡志颖 报道
坚持惠民利民 公共文化服务遍地开花
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东营发展公共文化不可移易的价值原则。
2015年5月,东营成为山东省唯一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的城市。在这一契机下,东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了公共服务建设与百姓需求的“精准对接”:
把文化送到田间地头。我市40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了综合文化站,2100多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或文化大院,配套建设了文体广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形成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
搭建乡村“大舞台”。作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品牌的创新举措,2015年,东营在全市进行乡村剧场建设的试点,建成了100个乡村剧场,成为集村民休闲、文体活动、科技培训和乡风展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经文化部专家评审,乡村剧场建设被确定为东营市创建国家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课题。2016年,市委、市政府将建设100个乡村剧场纳入年度民生实事。2017年,我市将继续建设100个乡村剧场。
让公共文化资源真正“看得见,摸得着”。为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市民新需求,东营将群众文化广场、乡村剧场提档升级而转变为数字文化广场,提供免费WiFi覆盖、LED屏服务、舞台服务、文化长廊服务、文体活动服务等,到2016年年底,建成数字文化广场152个,并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全市将再建设100个数字文化广场,进一步打造成在全国“叫得响”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打造书香满城,释放阅读魅力。作为全省最早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城市之一,东营市图书馆、文化馆在5个县区建成了分馆,各县区在全市40个乡镇(街道)都建成了分馆,在全市17个中心社区和21个农村社区设立了服务点。2016年,全市选定100个农家书屋进行试点,实现了农家书屋图书和公共图书馆图书借阅“一卡通”。另外,我市还在全市公共图书馆创新推行“图书馆+书店”服务模式,使读者变成了图书采购员,书店变成了图书馆分馆,真正实现了公共图书馆被动“送菜”到读者主动“点菜”的转变。
随着东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圈”正悄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惠民的春风已向市民心坎儿送去满满的暖意——在2016年度山东省对17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的群众满意度电话访问中,东营群众文化生活情况得分85.18分,高出全省平均分2.6分,在访问的六项内容中是我市高出全省平均分最高的项目。
市民在新华书店选购图书。我市倡导全民阅读,推出多项新措施并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书香银行”、“城市书吧”、“流动图书馆”等形式,满足市民读书需求。记者 胡志颖 报道
讲好“东营故事” 文艺创作精品百花齐放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近年来,东营始终把“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集各方之力、汇各方之智,组织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风貌、传播社会正能量、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与风格的好作品。
“黄河口,渤海湾,芳草萋萋碧连天,黄河长,渤海宽,长天厚土大油田,夫妻井上故事多,动人事迹天下传。”这是我市创作生产的大型吕剧《夫妻井》中的唱段。这一作品以胜利油田职工薛梅和丈夫孙宾默默守井17年的真人真事改编,用文艺手法再现了扎根荒原、爱岗敬业普通工人形象,让观众在艺术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传播了真、善、美的正能量。
繁荣文艺创作生产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组织化创作,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创作。我市通过组织创作,生产了一大批文艺精品:戏剧《让我再叫一声妈》、电影《我和我的伙伴》、广播剧《片警王》、歌曲《齐鲁谣》、图书《国家记忆》等5部作品入选全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2012-2014)“优秀作品奖”,其中电影和图书作品在所属门类中排名第一,实现了全部5个评奖门类中都有作品入选,我市获得“组织工作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电影《大火种》,被中宣部推荐参加华表奖重点影片推介会,在全国院线热映;歌曲《中国印》入选第三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在全国广泛传唱。雪莲大剧院也组织、创作、排演了一系列自制剧,如《阿拉丁神灯》《花木兰》《灰姑娘》等儿童剧及《黄河口奇缘——天鹅》旅游剧。这些制作精良的剧目不仅在东营受到市民、儿童的广泛欢迎,还多次受邀到北京、济南、浙江舟山、江苏徐州、烟台等地演出,探索了东营文化输出的新路子。
在动员社会力量繁荣文艺创作方面,东营市政府设立了黄河口文艺奖,至2016年已是第七届;市委宣传部已连续组织开展了十届文艺精品工程评选,每年均挖掘推出一大批文艺精品,“东营故事”愈加引人注目。
人才是文艺创作与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我市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在全市实施了以东营文化名家、东营文化英才、黄河口文化之星为主要内容的高层次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选拔培养了一批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为加强青年文化人才的培养,我市还开展了“优秀青年文艺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优秀青年文艺人才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凝聚起文化发展的强大力量。
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戏剧。记者 周广学 报道
经典浸润心灵 传统文化资源发扬光大
5000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基因,到现在仍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国家工程,也是城市增强文化底蕴、提升文化气质的重要内容。
东营是孙武故里、吕剧发源地,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辉煌的革命文化,也有独特的人文风情。近几年,东营在弘扬孙子文化、吕剧文化、革命文化等方面,传承保存了珍贵的文化传统“因子”。我市深入挖掘东营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基本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和传承机制,现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项、省级名录项目8项、市级名录项目44项、县(区)级名录项目85项,市和县区均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展厅(室)。
守望民俗文化,情系乡风乡愁。我市积极实施了“乡村记忆”工程,挖掘保护乡村记忆,其中,利津县利用老文化大院、废弃车库、老旧建筑、农家院等闲置资源,通过“众筹”征集群众使用过的老物件、发生过的老故事,大胆启用“乡土”人才进行展陈设计,形成一系列原汁原味特色乡土文化展室,吸引了省内外30多个市县区前来学习。另外,东营还在公共图书馆建成高标准的“尼山书院”,并创新性地在中小学校建设了“尼山书院”,为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提供经典诵读、宣讲辅导、道德实践等服务。
我市还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丰厚内涵,组织创作反映孙武传奇经历的长篇历史小说《东方兵圣》,并先后创作了歌曲《孔子说》《齐鲁谣》《中国印》等。
一曲《中国印》把“唐诗宋词、水墨丹青、秦砖汉瓦、梨园余音”等一系列承载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以及传承的标志性符号,与中国共产党的一大“蓬船红灯照平安”、十八大的“今朝处处天上人间”艺术地结合在一起,凝结了浓浓爱国心、拳拳民族魂和深深人民情……
打造地域品牌特色文化活动熠熠生辉
厚植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特别是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近年来,东营在丰富活动载体上下功夫,重点打造了一系列响当当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4月28日,“欢乐黄河口美丽中国梦”2017年全市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在清风湖畔正式启动,拉开了我市今年群众文化活动的序幕。据悉,我市已连续20年组织开展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成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舞台,成为展示东营良好形象、宣传东营文明创建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东营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品牌。
黄河口系列文化活动是我市一项综合性文化活动品牌,贯穿全年,包括了“黄河口之春”系列文化活动、“欢乐黄河口”广场文化活动、“舞动黄河口”广场舞大赛、“黄河口文化艺术月”、“黄河口大众文艺讲坛”等,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工程则从2013年开始实施,每年分两个阶段进行:4月至9月底组织“唱响黄河口”庄户剧团展演活动,10月初至12月底进行“百团千场乐万家”社会文艺团体巡演,去年组织演出达到1万场次,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村(社区)一年5场戏”的公益目标。其中,“百团千场乐万家”社会文艺团体巡演活动入选中宣部2016年《宣传工作创新百例》,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交流。我市还开展了读书节系列活动,今年的读书节囊括了读书节公益广告宣传、城市书吧建设、优良家风建设展示、读书朗诵大赛等17项活动,将大大提升市民的文明品质和文化气质。
“诗歌是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弘扬和传承诗歌文化,我市打造了“黄河口诗会”品牌,在去年的诗会上,全国各地的诗人以“黄河入海流,大美黄河口”为主题,用诗意诠释了黄河入海口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提高了东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创新融合升级文化改革发展活力迸发
文化不仅是精神力量,也是生产力。在“文化+”时代的当下,以创意为翅膀,文化可以融合各类创新元素,拓宽产业的覆盖面与深度,增加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软实力”。
众所周知,东营市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服务业比重相对偏小,作为服务业一部分的文化产业在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比较低。然而,近几年,东营积极培育打造企业、项目和园区等发展载体,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让文化“软实力”焕发了强大的生产力。
在扶持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方面,由我市推荐的枫云国际广告创意中心通过第五批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审核,成为我市第四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东营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式投入运营,涵盖文化创意研发、创意设计制作、创业企业孵化、艺术展览展示等经营业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推动文化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探索开展上网服务场所转型试点,全市银幕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电影票房总收入年均增长50%以上。
为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市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稳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文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与无限的潜力。当前,我市已制定出台了《东营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这是山东省17市第一个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下一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将按照打造“黄河口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区”的总体定位,推动文化与制造业、展览业、旅游业融合发展以及油地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将东营打造成为“产业融合高地、创新创意典范”,形成“一核一带三区”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和灵魂,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
当下的东营,由古齐文化、吕剧文化、石油文化、生态文化、革命文化、移民文化等组成的黄河口文化正焕发新的光芒,文化惠民之花开遍大地,馨香四溢,浸润心灵……我们期待着,站在新起点的东营,不断增强文化实力,持续将巨大的文化能量激活成新的动力,为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