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男子在外流浪30年终回家 花甲之年终与父团聚

关键词:流浪|团聚

  东营网讯 4月12日,在外流浪30年的张树国终于回到了广饶老家。听到儿子被找到的消息,74岁的老父亲张国增激动之下生病住了院。30年来,张树国四处流浪,家人从未停止过找寻他的脚步。如今,52岁的他在知天命之年与父团圆,得益于我市救助体系的日益完善,更有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接力。

  广饶男子流浪30年

  花甲之年终与父团聚

  张树国出生于1965年,在他上小学时因为母亲离世打击,患上了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并伴有暴力倾向,因为当时条件所限,张树国病情并没有及时得到医治。22岁那一年,张树国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2015年8月28日,湖北省荆州市松滋救助站接收了一位52岁的老人。两年多来,松滋救助站工作人员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为其找家。直到2017年3月30日,他们确定老人应该为山东人,并辗转与我市救助管理站取得联系,我市救助站最终确定这就是走失30年的东营广饶男子张树国。4月12日,松滋救助站工作人员经过两天的行程,奔波1200多公里,将张树国送回了东营。

  “我找了他整整三十年呀!”4月10日,张树国的父亲,74岁的张国增听到儿子被找到的消息激动不已,因年事已高情绪波动较大住了院。12日,在见到儿子的那一刻,老人悲喜交织,抱着儿子痛哭。“我就这一个儿子,我是天天想,天天念呀……”如今张国增住在广饶县大码头镇敬老院,张树国也被安置在了这里。

  安全返家靠救助网络体系的完善

  更有社会各界的爱心接力

  因为张树国精神失常,并不能明确表达这些年他经历了什么。但30年的流浪生涯,已经让他从一个壮小伙变成了身形有些佝偻的老人。好在晚年之际能与父团圆,而这不仅得益于我市救助体系的完善,更有社会各界的爱心接力。

  2015年,为进一步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管理工作,我市健全完善市县镇村四级救助网络体系,不仅在市级设立救助管理站,并且县、镇、村均有救助网点,并通过救助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流浪人员、特困人员等特殊人群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了救助的效率。

  “当时接到消息后,张树国报的名字不对,也没有户口,村名也是错误的,找到正确的住址确实费了不少功夫。”东营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说道。他们通过张树国口中的零星信息,依靠救助网络体系一级级联系确认。因为张树国提到了村名有‘杨’字,工作人员对广饶县大码头镇带‘杨’的村几乎排查了一遍。广饶县大码头镇民政办主任刘俊峰更是挨村走访询问这些年间的走失人员。“还有一个问题是,他口中说的老西刘桥乡已经分别划归了大码头镇和稻庄镇,到底是哪个镇的,也需要进一步搞清楚。”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道。

  除了现场联系,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将张树国的视频通过微博发到了网络上,网友们积极提供线索。最终,在众人合力救助下,经过十几天的查询,确认张树国为广饶县大码头镇乌河村人。4月12日,在两市救助站的合作下,张树国安全返家。

  救助流浪人员需要多渠道、多方配合进行,随着我市救助网络体系的不断健全,流浪人员救助工作也日益完善。记者获悉,自2015年年底,我市救助管理站通过救助网络体系已救助流浪人员200余人次。(记者 李长莲 通讯员 耿汝洋)

(责任编辑:王晓莉)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