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布全国首个车用汽、柴油团体标准 油耗低污染少

关键词:柴油|汽油|团体标准

  《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团体标准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周广学)

  4月12日,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在用仪器设备检测成品油样品的各项技术指标。(记者 周广学)

  东营网讯 4月13日上午,我市举办《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团体标准的新闻发布会,两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本次团体标准的制定,由东营市质监局牵头,东营质量协会组织起草,我市8家龙头骨干企业参与,这也是全国首个汽、柴油团体标准。目前,两个团体标准已经正式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

  车用柴汽油团体标准,提升了油品储存的安全性,减少车辆积碳,降低了油耗,同时也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硫含量由不大于10mg/100ml提高到不大于8mg/100ml,下降了20%。

  我市原油加工总能力约7000万吨/年,占全省加工能力的41%

  东营是全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聚集地,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石油炼化行业逐步成长为东营市重点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石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的要求日益迫切。

  2016年下半年起,东营质量协会同我市海科集团、利华益集团等重点龙头企业,结合东营石油炼化行业实际,参照国家标准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外采内控指标,制定了《车用汽油》《车用柴油》两项团体标准。

  以炼化产业为例,我市炼油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原油加工总能力约7000万吨/年,占全省加工能力的41%、全国的10.8%。山东省质监局副局长张健说:“这次发布的两项团体标准,开创了我省石油炼化领域团体标准建设的先河,技术指标都高于国家标准水平,若能有效实施,将在东营成品油质量提升、炼化企业做大做强、炼化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定车用汽柴油团体标准的目的就是提高东营石油炼化企业的竞争力和引领石油炼化企业的发展。目前,东营石油炼化龙头企业海科集团、利华益集团等企业的产品质量已经全面超越国V标准,也是引领全市石油炼化企业质量提升的旗帜。

  团体标准超越国V标准,油耗低污染少

  近年来,全市石油炼化重点企业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对炼化装备进行升级改造,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但由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指标已经不能发挥引领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车用汽柴油团体标准应运而生。

  《车用汽油》《车用柴油》两项团体标准主要依据国标推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六个部分。据相关人员介绍,两项标准分别是在国家标准国标17930-2013(车用汽油)和国标19147-2013(车用柴油)基础上,参考世界燃油规范和欧盟车用汽柴油标准,结合东营市炼化企业的工艺特点,作为产品生产、检验和验收的依据制定。

  在团体标准的制定中,车用汽油提高了11项指标,新增9项指标,柴油提高了8项指标,新增5项指标。总的来说,车用汽柴油团体标准与国V标准相比,首先全面提升了车用汽柴油的质量,提升了油品储存安全性。其次,保护和提升了车辆的使用性能,比如,增加的氯含量、硅含量指标减少了对发动机的腐蚀和磨损,胶质含量、密度指标的提高减少了车辆积碳,降低了油耗。同时也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硫含量、苯含量等指标的提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参与标准制定的张永民告诉记者,先进的团体标准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企业自己的油品品牌,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团体标准的实施将更加有效地改善油品质量,引领石油炼化产业的发展。

  多家炼油企业发言,积极践行团体标准

  在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我市举行汽柴油质量提升座谈会,多家石油炼化企业纷纷发言,将积极践行高于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提升汽柴油产品质量水平,强化炼化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炼化产业转型升级。

  东营齐润化工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以油品生产、销售为主的石油化工企业,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内蒙等地以及中石化系统。在国家规定的要求期限之前齐润化工有限公司率先完成了国V车用汽柴油的品质提升,齐润化工汽油硫含量指标小于5ppm,是现有国V国VI标准的一半,汽油芳烃含量小于30%,烯烃含量小于16%优于国VI,柴油多环芳烃小于6%优于国VI。目前,该公司汽柴油产品在品质方面全面超越国V水平,部分指标优于国VI水平。

  齐润化工有限公司的田汝红说:“公司致力于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将积极践行团体标准,计划于2017年再投资50亿元采用国外最先进技术建设新的石化加工项目完善产业链建设。”(记者 贾漫华)

(责任编辑:王晓莉)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