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入海魂归自然 东营举办第三次集体海葬活动
辽阔渤海寄托亲人哀思。
逝者亲属在“推行绿色丧葬 偿树文明新风”条幅上签字。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搬运骨灰。
逝者亲属护送骨灰到目的地。
逝者亲属将骨灰送入大海。
东营网讯 海风相送,鲜花为伴,骨灰入海,回归自然。3月28日,东营举办2017年集体海葬活动,29个家庭将已故亲属的骨灰撒入渤海。这是2015年以来我市第三次举办集体海葬。
这是清明节前的一个周二。阵阵海风伴着小雨,记者跟随29个家庭的49位丧属从东营港码头出发,乘船前往渤海海域。68岁的陈英是从河口区孤岛镇赶来的,“希望来圆老伴一个心愿”。陈英的老伴胡长勇去年因癌症去世,早在七八年前,两人便商量好“要在去世后将骨灰撒海,回归大自然,不给孩子留下后患。”
29个报名家庭中,大多数逝者都在生前表达过“海葬”的意愿,其中不少是胜利油田的“老石油”,也有一些人的家乡就在海边。市民吴殿浩说,他的岳父岳母老家都是海滨城市,“老人了解大海、信任大海,愿意在去世后一起归入大海。”市民于秀峰的父亲年轻时曾在海上修船坞,1976年携家带口来到胜利油田,父母去世之前,曾经多次谈起去世后的丧葬问题,都认为海葬是一种值得倡导的公益行为,不仅节约土地、生态环保,也是一种更有意义的告别方式。
船在驶入渤海4海里处停驻,在东营市殡仪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海葬家属将骨灰连同鲜花、花瓣一同撒向水中。一些亲属静静站在船尾,向亲属做最后的告别。东营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在永安烈士陵园设立了海葬纪念碑,海葬者的名字可根据亲属意愿镌刻在纪念碑上,供亲属凭吊。我市将继续探索包括海葬、草坪葬、树葬、花葬等在内的生态殡葬方式,建设生态公益性公墓,下一步还将探索建立生态殡葬补贴制度。(记者 李晓琳)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