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特别策划:男人帮里的女人

关键词:穿警服

  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宣传官曲静:也曾仗剑走天涯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90后的女兵已经有八年的军龄,还是一位即将奔赴国际执行维和行动的女战士。原本认为女兵都是“女汉子“,但“那一低头的温柔”还是如同雪莲花一般娇羞可人。

  她是曲静,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的宣传官。2009年,18岁处于花季的她穿上了绿军装,成为一名女兵,后来选拔进入了维和部队,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其实,我也要参加日常的训练,到时候也要上战场的。”曲静告诉记者,一身作战服就要30多斤,再加上随身设备,就超过40斤,一场演练下来,经常被汗湿透了全身。

  “其实在入伍前,我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是到了部队之后觉得生活更有意义。”曲静告诉记者,成为一名军人是自己的梦想,现在“梦想成真”,自己心里也特别自豪!作为一名宣传官,她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可以把战友在部队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这会是一个战士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这些战士日常见不到亲人,我也可以帮他们留存资料,算是和亲人的交流!”

  然而,曲静心中也有遗憾:“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我却……以前父母过生日时,一家人都能其乐融融地吃饭,但是现在只能从心里默默地祝福了!”但随即,曲静也表示,父母还是支持她的工作和选择的。“我爸爸就是警察,他们都很理解我支持我!”

  “要是人生还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还会继续这样的选择吗?”“我会的!”曲静的眼神中写满了坚定。 未来,等待这位女军官的,有可能是枪林弹雨,她却摇头说“不怕!”(记者张振)

  女公交司机王晓芳:安全驾驶近20年

  从1999年成为公交司机至今,女公交司机王晓芳已经工作了近二十个年头。司机职业的特点决定了男性司机比例要大一些,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完成同样的运营任务,女司机付出的精力和体力自然更多一些。但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这一点上,像王晓芳这样的女公交司机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

  “当时选择这个行业也是因为工作需要。”王晓芳是市公交公司汽车三队9路线上的一名驾驶员。刚开始工作时是一名调度员,因为工作需要和技能学习的需求,王晓芳选择了学习公交车驾驶技术,并顺利成为一名女公交司机。在这之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随着驾驶经验的增长和技术的娴熟,她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司机。

  “驾驶公交车不同于其他岗位,只要一坐上车,就要保持精力高度集中,不得有半点麻痹和懈怠,有时候赶上堵车来回就2个多小时,确实还挺累的。”9路车从市公交西站发车,到垦利万达公寓终点站,来回共60个站点,并途经中心医院、商业大厦、供销商场、汽车西站等西城人流最密集的站点,车流大、乘客多,不仅考验司机的驾驶技术,更有对服务质量的要求。“9路车乘客以老年人为主,几乎能占到一半以上,要时刻做到慢开准点才行。”

  女性司机除了忙工作,也要照顾家庭生活,付出的自然要比男司机多一些。王晓芳白天的时间几乎都在车上,早上6点出车,下午6点收车,有时候还要值晚班。“家里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工作忙,一点儿都顾上不她,对这一点儿我很愧疚,但孩子大了慢慢就好了。”

  作为9路线上唯一的一名女司机,王晓芳并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但她一直默默在公交驾驶员岗位上,让乘坐她公交车的乘客感到舒服、安全、放心,这是她认为最得意的事情。 (记者 李长莲)

  大学生村官宋翠玲:珍惜到基层锻炼的机会

  在男性居多的大学生村官队伍里,也不乏女大学生的身影。六户镇西六户村的大学生村官宋翠玲便是其中的一员“女将”。回想起自己申请当村官时的情景,宋翠玲称自己只是碰到一个可以下基层锻炼的机会,没多想就填表报名了。2015年8月,她便成了众多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负责村里的党建工作。“还记得刚开始时,感觉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会有很多难题等着处理,但干起来又感觉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得上我,让我觉得挺奇妙的。”宋翠玲表示。

  宋翠玲每天的工作就是帮着村支书处理村里的大小事务、进行村里建设工作、做一些文字工作,并时常与六户镇上的党建工作对接。在与村民和村支书等基层工作人员相处的过程中,她感受到了他们的淳朴和真实。宋翠玲说:“和他们在一起很自在,这种经历估计是这辈子都会很难忘的。”与此同时,宋翠玲的工作也得到了认可。宋翠玲告诉记者,在这一年半时间里,令她最开心的,就是去年被推荐为六户镇人大代表候选人的事情。“虽然最后没选上,但这说明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认可,那我所做的就是值得的。”

  宋翠玲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她作为女生细心的特点。“虽然现在电视剧、电影都在宣传红色文化教育,但农村的主要发展还是在于经济,红色文化教育相对比较薄弱,老一辈宣传少,青少年了解少,可是红色文化中的优秀精神和品质还是要代代流传的。”宋翠玲发现这一点后,便一直致力于红色文化教育,并与六户镇的20余名大学生村官和青年人一道,成立“南风社”,通过讲座等形式,宣传红色文化,“目前主要是在东营区做,希望有一天能覆盖全市。”

  宋翠玲表示,对于没有多少社会经验,只有一腔热情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大学生村官是“非常适合奋斗的平台,不分男女”。宋翠玲笑称,“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机会,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当大学生村官。” (记者 朱怿昕)

(责任编辑:刘楠楠)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