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旗辉映黄河口·红色记忆

  红色,一直是东营发展的底色。

  这里有革命老区,有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也有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独立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

  这方拥有着丰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土地,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这里诞生了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中共刘集支部;珍藏了我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这里涌现出了邓天乙、李耘生、丁莱夫、张太恒、刘子久等大批仁人志士……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年代,东营人传承发扬了紧跟党走勇于创新的光荣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激流中奋勇争先,一大批实干的红色企业家与发展强劲的企业激励着东营人走在时代的发展前列。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赓续红色血脉,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东营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黄河口晚刊》特推出此报道,分四个方面为您全方位展示我市的红色记忆。

  ◆革命战争时期,东营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不懈奋斗史

  东营是革命老区。在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中共寿广支部、延集支部、刘集支部等成为山东最早建立的一批农村党组织,使用并保存了我国最早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黄河尾闾、小清河两岸,是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和山东抗战的可靠后方。解放战争时期,部队北上、干部南下、青年参军、群众支前,东营大地上旌旗猎猎、战歌嘹亮。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为有牺牲多壮志”成为东营地区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使命担当的鲜明写照。

/

  中共刘集支部——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山东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东营地区一些在济南、青岛、青州等地求学或谋生的部分爱国青年首先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营地区的早期共产党员。东营也因此成为山东最早建立农村党组织的地区,革命力量不断壮大,革命风暴此起彼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的残酷统治和白色恐怖下,包括东营地区在内的各地党组织多次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志士相继在本地或外地被捕入狱,在狱中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钢铁般的革命意志。

  全面抗战时期,面对日军的野蛮入侵和残暴行径,东营地区党组织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了山东六大战略区之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成为清河区和后来渤海区的党政军指挥中心和稳固大后方,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7月,中共清河特委在长山县傅村召开会议,着重研究了刘家井子战斗失利后清河区的斗争形势及策略,首次明确提出了创建清河平原根据地、坚持平原游击战的战略任务。

  1939年9月至10月,三支队奉命到博山池上参加二期整军。期间,山纵副指挥王建安多次到三支队检查指导工作,并与三支队副司令员杨国夫一起赴沂水县马牧池村向八路军一纵司令员徐向前、政委朱瑞汇报和请示工作。徐、朱明确指示:三支队的发展应坚持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第一步,先在寿光清水泊地区建立起来;第二步,向小清河北发展,到黄河入海口广阔地带建立后方、创建根据地;第三步,扩大游击区,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

/

  大参军运动中,广北县第九区商家村动员一个连集体参军。图为“商家连”的集体合影。

/

  八路军部队攻入利津城东城门。

/

  1944年8月,利津县城解放祝捷大会。

  解放战争时期,东营地区作为解放区,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担负起支援全国解放的任务。当时人口仅有60余万的东营地区,就有2万余青壮年参军,3.1万人组成几十个民工团、轮战营、担架队等随军服务,支援前线粮食17480余吨,另有530余名干部随军南下到上海、浙江、福建、重庆、四川等地接管新解放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种种阴谋,中共中央一面积极维护停战协议,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丑恶嘴脸,一面号召全国解放区认真贯彻“减租、生产、练兵”的指示,全面加强部队和解放区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最年轻的土地变了模样

  新中国成立后,东营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从20世纪50年代起,党和国家陆续在东营地区兴建了一批国营农林牧场,领导人民引黄治黄,开发建设胜利油田,在广袤的盐碱滩上创造出一个个奇迹,辽阔的东营大地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在筚路蓝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敢叫日月换新天”成为东营地区共产党人为国家建设使命担当的生动注脚。

  从1949年到1956年,东营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开展了镇压反革命、移风易俗、抗美援朝和“三反”、“五反”运动,实施了各项民主改革,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

  1964年,胜利油田第一车原油外运。

/

  1970年,黄河农场知青到掖县运沙子,建造房屋。图为他们在卸下用船运回的沙子。

/

  1970年,东营火车站通车,满载胜利原油的第一列火车驶出东营。

  新中国成立伊始,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就与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党和国家陆续在这里兴建了一批国营农、牧、林场,领导开展了三次大规模治黄运动。通过垦荒治黄、兴修水利,发展工农业生产,使原本荒芜贫瘠、人烟罕至的黄河三角洲逐步改变了模样。

/

  20世纪70年代,采油女工头戴狗皮帽,身穿杠杠服,脚蹬一双翻毛皮大头鞋,和男同志一样在荒原上打拼。

  ◆改革开放大潮中崛起的黄河三角洲新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东营地区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通过拨乱反正和国民经济调整,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尤其是1983年10月东营市成立后,历届市委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用智慧和汗水倾情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使昔日的“北大荒”迅速崛起为今天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方阵。在春潮涌动的改革年代,“会当水击三千里”成为东营地区共产党人为国家富强使命担当的集中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团结奋进,农业开发成效显著,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项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改革活力充分显现。

  1982年11月1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地级东营市,划定市区范围,将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两县划归东营市领导;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又批准将广饶县划归东营市;同年10月15日,东营市正式宣布成立,辖东营、牛庄、河口3个区和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

/

  1991年4月15日,胜利油田第一口出油井——华八井纪念碑揭幕。

  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东营市把准改革脉搏,踏准发展节拍,开放力度不断增大,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生态建设开始起步,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进入新世纪,东营市委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人民至上的情怀,勇立时代潮头,牢牢把握发展高效生态经济这条主线,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进入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增实力、上水平,拉开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序幕。

  ◆进入新时代,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营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在砥砺奋进的新时代,“不到长城非好汉”成为东营地区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担当的豪迈展示。

  近年来,我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发展新平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断加快,发展的战略支撑更加坚实,展现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态势。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东营市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公共文化产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文化创造力、影响力持续增强,地域文化特色日益鲜明,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东营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补短板、兜底线、出实招,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东营市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着力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成为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让蓝天常在、碧水长流,美丽与发展同行。

(记者 闫雯雯 整理)

责任编辑:张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