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印象丨黄河水,我们这样用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山东是黄河最后流经的省份。九曲黄河滔滔东进,经千万里壮阔迂回,在我市汇于大海。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横贯我市全境,在垦利区东北部注入渤海,境内河长138千米。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让这里拥有了世界上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地上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水沙资源,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卤水资源,是胜利油田的主要开发基地,滨海有宽广的海洋和滩涂渔业资源……

  地处黄河下游的东营,与黄河有着不解之缘。我市每年70%以上的水资源需求量要依赖黄河供给;我市多数家庭喝的是黄河水;黄河水还保障了我市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关于“黄河水怎么用”你了解多少呢?在世界水日到来之际,一起跟随记者去看看吧。

/

  曾经的多灾之河变成了生态之河、经济之河、活力之河

  可能一说到黄河,人们对黄河的印象便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翻阅历史我们会看到,黄河灾害也给沿黄百姓带来了不少苦难。

  “这首先是由黄河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居高临下,水势汹涌,挟带大量泥沙。”市水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翻开中国地图,黄河宛如一条金色长龙,逶迤匍匐在北方大地上:自潼关而下,进入平原,流速趋缓,所挟泥沙沿程淤积,河床逐年增高,河底远远高出地面,成为地上“悬河”,全凭两岸大堤束水。一遇大汛,千里长堤难免出现坍塌、漏洞,人力防不胜防,东决西溃,岁无宁日。口门较大者,水势难收,即成改道迁徙。

  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决口1590多次,改道迁徙26次。每次溃决,泛区数百万、乃至数千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尽付洪流,灾祸之巨难以用数字计。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于世,又被称为“中国之忧患”。

  黄河最近一次大改道发生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兰阳铜瓦厢(今河南省兰考县境内)决口,主流东行,穿大运河,至张秋镇汇入大清河,重新由利津县境入海。今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横贯我市全境,在垦利区东北部注入渤海,境内河长138千米,属近口段和入海口,在全河治理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市以一隅之地,承接黄河万里之水,责任重大。送黄河水安澜入海,已成为我市艰巨又光荣的任务。

  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沿着历史的脉络,我们欣喜地看到,黄河已经越来越“驯服”,如今的黄河今非昔比,已由人们眼中的“灾河”变为“利河”。我市建立以来,始终把治理河口、稳定黄河现行流路作为立市兴市的大事。利用“工程导流,疏浚破门,巧用潮汐,定向入海”等综合措施对河口进行治理实验,收到了“河口畅、下游顺、全局稳”的效果,探索出了一条根治河口、长期稳定黄河现行入海流路的成功之路。此外,在消除水患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为促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和胜利油田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尤其是近年来,我市加快实施黄河现行清水沟流路、刁口河备用流路保护治理,开展河湖湿地连通、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实施湿地生态修复、海岸带生态防护、互花米草治理、贝类原种保护恢复等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后,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聘请国家宏观院成立编写组,与国家、省同步启动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和打造,黄河沿岸已成为东营提高居民幸福感的绿色连廊,为美丽生态廊道建设增添了无限活力。记者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保护区2013年至2019年年均补水约2400万立方米。去年黄河大流量过水达到24年来最大流量。“自去年6月24日黄河小浪底水库加大下泄流量以来,密切关注黄河水情,于去年6月26日开启了北岸1号引水闸过流进水,标志着保护区生态补水工作的开始,截至去年7月17日,生态补水工作圆满结束,历时22天,累计补水1.33亿立方米。”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一千二管理站副站长王立冬说。

  我市70%以上的水资源要依赖黄河水,但黄河来水量年分布不均

  在市水情教育基地,记者看到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雄伟的引黄闸、万众一心修渠夯实、浩浩荡荡的测量队伍、热闹的通水仪式……虽然没有身处那个年代,但记者从这些泛黄的老照片中看到的是人们对母亲河乳汁的期冀。记者获悉。我市每年70%以上的水资源需求量要依赖黄河供给,自20世纪50年代兴建打渔张灌区开始,便开创了人民引黄事业。引黄工程不仅为地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供水,还为胜利油田工农业和职工生活供水。

  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说:“‘爱黄河、怕黄河,离开黄河没法活’道出了人们对母亲河的眷恋。”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6%,在全国七大江河中居第4位。而黄河作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承担着50多座大中城市、重要能源及重化工基地以及中原油田、胜利油田的供水任务。

  此外,我市黄河来水量也存在年分布不均的问题。据统计,黄河来水情况1973年至2001年黄河利津站年平均径流量为230.26亿立方米,1983年年径流量最大为490.7亿立方米,1997年最小为16.56亿立方米。1997年以后,受黄河小浪底工程的统一调控,黄河来水量明显减少,1997年至2001年的5年间黄河利津站年平均径流量仅为57.20亿立方米。

  全市现状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3亿立方米。从供水结构分析,我市供水对黄河水源依赖程度较大。其中,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2.65亿立方米,客水可利用量10.35亿立方米,主要为黄河水、长江水、小清河水、支脉河水,其中黄河7.28亿立方米,占比超过七成。市水务局工作人员分析:“从用水结构看,农业用水是‘用水大户’。”随后,记者从我市近几年用水量统计表中看到,农业用水量占60%左右;工业用水量占22%左右;生活用水量占11%左右;生态环境用水量占7%左右。

  为此,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田间节水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十二五”期间的0.61提升到0.6397,节水工作已有初步成效,但农业节水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生态环境用水循环利用程度不够,用水总量占比太大,应进一步落实节水工程措施。

  从源头到餐桌,咱们喝的黄河水需要经过这些工序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亲水是人类的天性。没有水,人们无法栖息。正因为离不开水,人们才对水情有独钟,对水质和水体的变化,才会如此敏感。我市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当地水资源非常匮乏,对黄河水依赖程度很高。黄河水就是这样默默地奉献和付出,以滋养栖息于她沿岸的人们。

  那么,黄河水需要经过哪些程序才能用呢,市水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建市以来,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大批的引黄水利工程,解决了我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有力保证了我市水资源供给。引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引黄闸工程、引黄灌区工程及蓄水工程等。”

  我们日常的生活、生产用水主要来源于黄河水,黄河水通过引黄闸工程进入引黄灌区渠道,输送到全市各蓄水水库进行存蓄。各自来水公司的水厂对水库存蓄的黄河水进行处理,为我们提供生活、生产用水。以东营市自来水公司南郊水厂为例,黄河水通过曹店引黄闸进入曹店引水干渠,输送到东城南部的南郊水库存蓄。市自来水公司南郊水厂对水库存蓄的黄河水进行“反应沉淀池沉淀、净化、消杀→V型滤池过滤、净化→活性炭滤池去除水中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及嗅味物质、改善水质口感→超滤膜池过滤大分子颗粒、细菌、病毒等”,处理后的黄河水通过水厂二级泵房泵组设备送入供水管网由供水管网输送到居民家中及各用水企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来“一滴黄河水”需要经过这么多工序才能喝,不禁感慨唯有保护好“母亲河”,才能享受一方水土给予的馈赠。

  黄河水“白白”流入大海,地处下游的我们可以无限利用吗?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问题来了,地处黄河下游的我市,是否属于缺水型城市?记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市民对于我市的水资源状况大都很“乐观”。调查问卷中,有一道题是关于东营人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对比,超过四分之三的被调查者认为“东营人均”远远高于“全国人均”。市民杨女士认为,东营位于黄河下游,水资源应该很丰富。“东营在黄河入海口,当然不会缺水了。”

  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说:“目前,全市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总量为6.16亿立方米,全市人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296立方米,人均占有量315立方米,不到全国的1/6,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属北方典型的缺水城市。”在得知东营也属于水资源贫乏地区后,大部分市民表现出了惊讶之情并坦言:“水资源来之不易,生活中也要提高节水意识,珍惜每一滴水。” 对于黄河水的利用规划,早在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计委和水电部《关于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报告的通知》。“当时山东分配的黄河年供水量为70.0亿立方米,我市分配的年供水量为7.8亿立方米,2000年我市年供水量调整为7.28亿立方米。”记者调查得知,目前我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突出。

  “除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突出,节水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补充道。记者获悉,水资源短缺主要集中在每年4月至5月春灌用水高峰期,季节性缺水的问题突出,农业灌溉覆盖能力和保障能力不强。

  其次,还应加强节水管理。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从工业产业结构来看,作为我市工业支柱产业的石油化工、盐化工、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等均为中高耗水行业;二是从农业产业结构来看,我市农业仍然是第一用水大户,小清河以北地区地下水埋深浅,土地盐碱化较重,农民有多年大水漫灌压碱和种植水稻、莲藕、淡水养殖的习惯,耗用大量黄河水。除了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从生态用水方面来看,全市河道需进行生态补水,生态补水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黄河水并非取之不尽,我市节水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我们必须学会科学利用和合理保护弥足珍贵的黄河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

  节约用水 东营在行动

  据统计,地球淡水储量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而其中68.7%又属于固体冰川,人类难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东营作为缺水城市,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市坚持做好顶层设计,增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本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水之路。如:调整工业产业、生态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结构,压缩高耗水产业用水计划指标。对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等高耗水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加大中水回用量。压缩水稻、莲藕等高耗水农业种养产业,提高单位水产出率等。

  农业是“用水大户”,水资源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我市不断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改变水资源利用方式,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市水务局灌溉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节水灌溉的区域分布图。从我市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情况来看,目前全市总耕地面积343.76万亩,总灌溉面积319.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8万亩。万亩以上引黄灌区15个,其中灌溉面积30万亩及以上大型灌区有王庄、麻湾、双河三个灌区,其余全部为中型灌区。

  工作人员介绍,我市除小清河以南30万亩井灌区外,其他地区地下水均为咸水和微咸水,农田灌溉主要依靠黄河水。“因此,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节约集约型转变势在必行。”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补充道。

  近日,水利部确定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很多市民纷纷表示,节水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行动。关于如何节水,市民们纷纷支招:“厕所水箱过大,可在水箱里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等。”“洗手间的洗手盆进行了改装,使排水管不是直通下水道,而是连接着一个大水桶。这样一来,洗漱后的水直接存于桶中用于冲厕所,而经过一段时间沉淀的水还能用于拖地。”“淘米水留下来可以先洗菜,不仅节约了水,还有效地清除了蔬菜上的残存农药;洗完菜的淘米水、清水还可以给家里院子里的小菜地浇水或是冲厕所。”面对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我国曾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等多部法律法规及规章。

  此外,我市也以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推进节约用水。在市水情教育基地记者看到,通过展板、沙盘、实物、视频等方式,展现全球水资源现状、黄河流域基本情况、我市水利概况、引黄灌区事业发展及有关节水知识等内容。市水情教育基地工作人员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活水,发展才有活力。希望广大参观者通过水情教育基地了解水资源知识,唤醒大家的节水意识,更好落实节水措施。”

记者 徐金磊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