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现代化湿地城市的“文明担当”
——东营市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九曲黄河由东营入海,赋予了东营人宽厚包容、大气谦和的品格。
冲积平原没有起伏山峦,但在东营人的精神群像中“文明”二字是那样熠熠生辉,标定了城市内涵的“新高度”:
自2015年、2017年先后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之后,我市再次蝉联殊荣,实现创城“三连冠”。
“文明梦”就是“幸福梦”“发展梦”。回看近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的创城工作,更加感叹东营一路走来的艰辛与精彩:共建共享全民参与,注册志愿者人数达42万;问题导向,破解城市管理难点堵点;“文明创建+湿地城市”、“文明创建+市域治理”渐入佳境……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必须坚持高点定位、高位推动,坚持共建共享、全域创建,坚持长效常态、持续推进,坚持突出特色、提升品质,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在7月份召开的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李宽端如是说。
文明创建没有终点。没有片刻松懈,东营——这座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再次启航!
一条清晰的航道:顶格推动系统推进,以“功成不必在我”胸怀栽下“文明树”,文明创建内涵再丰富、标准再提高、力度再加大,成为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城市能级的有力抓手
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竞争中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金字招牌”,是对一座城市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最高评价。
作为盐碱地上建设的城市,东营城市发展面临许多先天制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于东营来说,有更加特别的意义。
自2005年开启文明创建征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戮力同心、一往无前。
两年前的金秋,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召开,提出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标注了东营市改革发展新高度。
市委提出的新时代东营发展目标定位,让我市文明创建的内涵不断丰富,标准再次提高,力度持续加大:
——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顶格谋划、系统推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把创城工作摆上突出位置,与“十大改革攻坚”“四项重点工作”“九个三年行动计划”精准对接、一体推进,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市重点工作指挥平台专题调度。
——明确市级领导同志责任分工,实行市领导督导县区(开发区)、创城网格、重点项目制度,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东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颁布实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视察、监督等方式深度参与创城工作。
……
事实证明,正是靠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才取得无愧于东营历史的创城成绩。
7月31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围绕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提档升级,促进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为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提供不竭动力。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东营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项全局性任务、引领性工程抓紧抓好,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
刘军/摄
新的谋划定位、新的推进措施,已在文明创建中见到实效:
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靓丽整洁的街道、安全通畅的交通、文明有礼的市民,融汇成东营的文明“底色”,彰显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印证着200多万市民的美丽梦想和幸福追求。
“创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好比种果树,需要不停浇水。也许很多年后才能结果,但这个果实体现在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可能在这里,也可能在那里。在下步创城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保持定力,奋力作为。”市委宣传部副县级干部隋强说。
一个闪亮的称号:“有问题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平均五人中一位志愿者,文明实践“满天星”、志愿服务不打烊
又一个清晨,东营区史口镇大宋村村民程路芳像往常一样来到老年幸福餐厅,盛饭、打扫卫生忙个不停。看着老人们边聊天边愉悦进餐,程路芳感到自己的工作没白干。程路芳是普通老百姓,更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在东营区,像程路芳这样的志愿者还有许多。如今,东营区每个乡村都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并且加入的村民越来越多。
群众需要什么,实践站就提供什么;群众在哪里,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
在东营中心城区,不时能看到为市民提供方便的“爱心驿站”:在这里,可以遮风避雨、饮水充电、读书休息。目前,东营区已授牌“爱心驿站”120家,已服务户外工作者、志愿者、外来人员等16000多人次。
这是我市志愿服务的缩影。目前,我市志愿服务活动走向常态化,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42万,依托公园广场等常设志愿服务站点38个,组织实施市级志愿服务项目1300余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3余万次。
群众的头疼事就是创城发力点,众人事最终还要靠众人合力解决,这就是志愿服务的东营“密码”。志愿者助力,让“爱心之城”更加温暖,也是东营文明创建的生动注脚:
——实施“文明东营·共建共享”行动,开展“融融一家”文明共建等系列活动,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选拔“五老”志愿者、基层干部、居民代表等组建市民巡访团,与基层社会治理网格有效衔接,直达一线发现问题、跟踪整改,增强了整改实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倡树文明新风。
——深化各具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坚持油地共建、城乡共建,有效地推动了全民创建、全域创建。
一副强壮的体魄: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推进文明创建,将创城融入方方面面,“创城+湿地建设”、“创城+市域治理”渐入佳境,实现“单领域创城”到“全域创城”
天鹅湖蓄滞洪工程,一举破解城市内涝问题;金湖银河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成为现代化湿地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区域;东三路、东八路湿地工程,成为东营市区重要的景观廊道……
东八路湿地。 周广学/摄
东营生态文明的美丽嬗变,背后是广大市民的期盼,也是文明创建的成果体现。
这两年,我市把主城区作为旅游度假区来打造,大片湿地、水系、湖泊、水库,不仅是城市的靓丽名片,更是市民家门口的休闲乐园。精心打造水环境、水生态。从高标准编制规划入手,我市坚持用生态的措施治理城市内涝,大力修复水生态,进一步改善全市河道水系湖泊湿地生态。与此同时,我市扎实开展水气土治理,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不久前,黄河路街道锦城社区惠都小区住户胡某家里管线破裂,导致楼下住户屋顶浸湿,引发纠纷。经过“金牌调解员”调解,居民由最初的面红耳赤,成了最后的不好意思。
让矛盾在社区“熄灭”、让服务在社区“升温”,是东营区围绕打造平安东营区综合体,打通市域治理“最后一米”的精彩实践。
科技赋能数字支撑,让城乡运转更聪明、更智慧。依托政务大数据平台,我市开发建设市域治理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整合汇聚网格化服务管理、数字化安全监管等1.5亿条数据信息,搭建起市域治理和应急管理的“最强大脑”。
随着市域治理的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更有底气。今年以来,我市抓住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的重大机遇,以实施创新社会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统筹推进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具有东营特色的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实体化市域社会治理体系。
一份温情的坚守:坚持“创城为民靠民不扰民”,以“要‘口碑’不要‘奖杯’”的观念创城,让创城成为惠民利民的“快车道”
“墙面干净,路面平整,心里亮亮堂堂的。”在垦利区新兴社区,聊起小区的新变化,居民们的言语之中满是欣喜。在去年对老旧小区进行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垦利借助创城契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
创城带来的改变体现在方方面面。漫步在耿井公园里,不时看到市民三五成群,跑步健身、结伴锻炼;健身器材场地、篮球场,更是吸引了不少市民挥汗如雨。“以前想健身苦于找不到场地,现在出门就是公园,随时可以健身,真是太方便了!”家住石大花园的鲁先生说。
创城的核心不是城市,而是市民。
在创城中,我市坚持创建为民靠民不扰民,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生动实践。
优化政务环境,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一网通办”改革,建立“1+12+N”流程再造制度体系,做好精简优化流程这个减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两年三减半”。
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讲、评、帮、乐、庆”为主要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每年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加快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每年举办的全民读书节……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好环境,好生活。幸福的笑容,在每个东营人的嘴角绽放。
一种向上的劲头: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作为最珍贵的城市品牌,推动创城工作融入日常、严在平常、干在经常,让广大人民在创城中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无数东营人的文明品格,构筑起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地。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利津县明集乡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孟凡涛坚守一线连续奋战,过度劳累导致出现昏厥,因突发心源性休克抢救无效,生命戛然而止,年仅40岁。
——石巍,一位平凡的钻井工,在一个漆黑之夜的车祸现场,忍着刺骨寒风,用火热的心、温暖的手救助伤者,为他们点燃生的希望。
——贫困的孩子需要帮助,他用最温暖的手,最真诚的心,张开最强大的羽翼,护好一方孩子的成长。他就是薄其勇,坚持用爱心浇灌种子,日复一日,让树苗一天天茁壮起来。
——胜利第十三中学物理教师魏丕宾是高三年级主任,从教30年的他经历过无数次学生带给他的高光时刻,也品尝过各种病痛带给他的身体折磨,而他却在对岗位的坚守和对学生的培育中,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多彩人生。
——刘相波,从机关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再到村党支部书记,扎根基层选择留下,让“后进村”有“后发力”,东寨村的脱贫攻坚在他心里是千金诺、千钧重。
还有湖北探亲就地请战的赵志辉、奋战湖北黄冈“小汤山医院”的耿治英、为120个小区义务消杀的志愿者林宁……
一个个最美东营人,构成了东营人向上向善的精神群像,为东营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根基,强化道德实践,引领道德风尚。把宣传普及价值观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崇德向善蔚成风气。
——坚持从娃娃抓起,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坚持从身边做起,广泛开展文明餐饮、文明旅游等文明实践活动,动员广大群众自觉摒弃不文明行为和不良陋习。
——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作为最珍贵的城市品牌,在保常态、见长效上下功夫,着力推动创城工作融入日常、严在平常、干在经常。
——构建全方位责任体系,市创城工作专班综合协调、靠前指挥,全市上下相互补位、心劲合一,各方责任实现有效衔接。
——建立立体化督查体系,创城工作作为专项考核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形成市领导督查、代表和委员视察、创城工作专班日常巡查等“七位一体”监督体系,让创城工作随时处于监督之下。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也是最忠实的记录者。
一路走来,文明创建让东营人的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城更美、景更美、人更美。
下步,如何使文明创建的成果长期保持下去、持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是东营一直思考的问题。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东营人推进文明创建的任务更重、动力更强。
面向未来,这座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正以文明之笔描绘城市文明新画卷!
(记者 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