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研究院,深耕海洋水下系列装备新技术研发,加强对海洋油气深水、超深水开发和可燃冰勘探开发等关键技术和装备进行国产化攻关,推动行业向‘全水下’模式转型升级……”日前,威飞海洋水下装备技术研究院在东营区揭牌,企业负责人隋中斐介绍道。今年以来,东营区坚持优势集聚、合理布局,全面发力现代海洋产业,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蓝色革命”成为驱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向海而生,海洋装备产业发展强起来!”东营区大力发展海工装备产业,威飞海洋水下生产系统入选省重大建设项目,首台国产水下生产装备已交付中海油成功海试,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填补了该领域国内技术空白;新星高档船舶五金生产自动化项目,已完成首台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调试,正在进行批量试生产……依托“双招双引”平台,全区加大对涉海高新企业、涉海科研机构的引进和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推进高端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发展。以东营高新区、东营区化工产业园区为载体,东营区重点发展海上高端勘探、钻采装备产业,海上石油装备化工产业核心区已现雏形。东营区海洋渔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燕会冰介绍:“我们组织辖区9家科技型企业加入市海工装备产业联盟,推动了海工企业互相协作、共同发展。”
项目驱动,“蓝色革命”后劲十足。东营区全面实施“海洋强区”建设行动,今年共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5个,其中12个入选海洋强市重点项目,总投资39.8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43亿元。东营区对海洋产业全面摸家底、探新路,对涉及14项海洋产业发展的927家涉海企业进行“一对一”调研,及时帮助化解难题,积极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根基”。同时,坚持“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发展办”,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全面落实“3+N”重大项目会商机制,打通审批“数据壁垒”,提高审批效率,持续优化投资环境,7个海洋装备制造项目进展顺利,打渔张水产养殖示范区项目提前竣工,屹帆海洋生物功能性食品生产、中心城区综合物流园、海洋科技创新、渔业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
做好水产改革文章,东营区坚持高质高效发展引路,着力以节水农业新模式驱动水产养殖业态踏上改革新路径。东营区探索推广藕池与稻田套养小龙虾、鳜鱼模式,推广面积已达1000亩。“在保证莲藕产量、水稻产量的同时,亩产小龙虾50公斤、鳜鱼10公斤左右。”东营区海洋渔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磊介绍。依托养殖合作社、养殖园区等,东营区积极推广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鑫泓水产养殖合作社实施工厂化南美白对虾反季节养殖探索,获得实验成功;广利河等水系播五十万只淡水三角帆蚌,“以贝净水”的低投入、高效能的生态养护举措赢得了水系环境的净化。
(记者 商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