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艰辛的历程后,总能邂逅最美的风景。两年时光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东营金融发展时间轴上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2016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下行、银行信贷政策收紧、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杠杆率高等问题集中暴露,东营金融曾面临史无前例的严峻形势。
船行大海,难免遇到各种风浪。新问题新挑战面前,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从2019年开始实施“金融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金融服务、风险防控和环境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着力推动金融生态回归。
周广学 摄
经过两年艰苦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2020年底,“金融动能转换”出现关键拐点——营商环境更优了、企业获得感更强了、银企关系更和谐了、金融生态更健康了,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东营开始步入金融生态修复的新阶段。2021年,全市上下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正成为我市经济航船行稳致远的强劲动力。
提高金融服务保障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畅通,增长动能才更加强劲。尤其进入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有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而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的东营,借助金融力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与愿望更为迫切。
日前,东营威联化学250万吨/年PTA(精对苯二甲酸)项目正在进行钢结构安装施工,该项目与200万吨/年PX(对二甲苯)上下协同,投产后既可有效缓解我国PX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增强基础化工原料保障能力,又能填补我省PTA产能空白,带动区域聚酯产业发展,对全区乃至全市石化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有着重要意义。记者 周广学 报道
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威联化学250万吨/年PTA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工人们干劲十足;在东营高新区,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承制的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在渤海海试成功,实现了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关键核心装备国产化的重要跨越……放眼东营,各地项目建设多点开花,蔚为壮观。
新形势下,项目特别是重特大项目建设被赋予新的特殊含义,而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落地实施的背后,离不开金融业鼎力支持。为提高金融服务保障能力,我市主动做好对接服务,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全力满足企业、项目融资需求。
——从今年开始,邀请省级银行行长进东营,目前已有13位省级银行行长来东营实地调研,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3—5年内提供1500亿元资金信贷支持。组织开展“银行行长走进百家企业”等各类银企对接活动116次,达成合作意向561.8亿元,到位资金158.4亿元。
——提升金融支持关键领域发展能力,引导信贷资源向“5+2+2”和“四新四化”产业倾斜,大力发展普惠金融,6月末全市普惠贷款余额298.59亿元,同比增加66.97亿元、增长1.61个百分点。扎实推进整村授信和文明信用工程建设,6月末完成整村授信1739个,授信14.64万户、89.11亿元。
——培育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新动能,把培育优质上市资源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来抓,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发展。加强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建设,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形成了分类管理、梯次培育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达106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20家,利华益维远化学已通过证监会发审会审核,胜利监理、海科新源2家企业已报深交所,8家企业已报山东证监局辅导备案。
——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按季度开展银行机构稳定用信评价,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6月末,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1729.42亿元,较年初增加129.56亿元。引导银行机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银税互动业务、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等增速明显。
……
一项项更接地气的金融政策服务,一笔笔及时有效的资金信任和支撑,东营高质量发展动能正澎湃,势头正昂扬。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底线
不可否认,东营曾面临严峻复杂的金融形势,2016年以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在全省居于较高水平,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也相继发生债务风险。
金融安全是一个地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逆境中更能检验应对本领与能力。市委、市政府迎难而上,主动担负起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的属地责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企业主体、政府协调、市场运作、依法依规的原则,举全市之力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债务风险化解工作。
张泉江 于中平 摄
在2018年金秋召开的市委六届四次全会上,我市将金融动能转换作为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当年12月即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金融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委员会,各县区、市属开发区参照市级模式,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多方协调联动……一系列关于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的措施就此展开。
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开展资金风险监测,实现企业债务风险从被动“遇见”转向主动“预见”。建立企业债务风险化解“1+3+N”会商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做好风险应对。建立企业债务风险排查常态化工作机制,摸清风险底数,指导企业科学制定风险化解方案,牢牢把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主动权。
企业债务风险的化解离不开多方协调联动。我市着力发挥债委会作用,实行大额授信联合管理,实现风险主动防范。出台《东营市银行业债权人委员会自律惩戒暂行办法》,通过开展警示约谈、限期整改等措施,约束银行机构失信行为。同时,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地方政府发挥各方的优势,定期与法院会商重大事项。
针对有优质资产和先进技术的破产企业,我市则采用广泛招募投资人,盘活企业优质资产的方式,帮助破产管理人引进战略投资,既加快破产企业债务清偿进度,也实现企业优质板块的浴火重生。
山东合盛铜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新能源高性能电子铜箔项目。资料图
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盛铜业年产5万吨铜箔项目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操作设备,对铜原料进行加工,一张张薄如蝉翼、闪着金光的铜箔从机器中缓缓吐出,该项目是我市盘活风险企业资产、推动企业重生的成功案例。此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龙头企业+产业基金”模式,引进我国最大的锂电铜箔生产企业——深圳龙电华鑫集团,成功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产业价值重构,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市最大的铜箔生产企业。2017年以来,全市共引进德国博世马勒(上海)科技公司、深圳龙电、大业股份、四川东材科技、华熙生物科技等39家企业参与破产企业重整和资产整合。
经过两年艰辛努力,守得云开见月明。截至2020年末,全市企业债务风险基本出清见底,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实现双下降,银企互信关系得到有效恢复,金融业发展环境得到逐步改善,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保障了经济运行关键指标持续向好。
健全要素保障体系,打造优良金融生态环境
一段时间以来,我市在金融动能转换方面积累了攻坚克难的实践经验,历史形成的诸多矛盾通过调整不断得到化解,需要“凿壁破冰”的复杂棘手问题已经或正在突破。当前,全市金融工作重点已由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向金融生态修复转变。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尽管我市金融工作已经有了历史性突破,但新形势下,我们更要对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危害性有充分认识和高度警惕,注重优良金融生态环境的打造。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银企互信服务平台功能,市级银行机构全部开通市协同办公系统,像不动产抵押登记等业务已实现网上办理、“一网通办”。同时完善金融协调服务工作机制,累计化解金融矛盾纠纷47起。
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今年上半年,公安机关共约谈企业及个人275次,追回银行本息3.1亿元,盘活不良贷款3.65亿元;立案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2人,形成有力震慑。
提高金融案件审结效率。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系统受理涉银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等金融类案件1264件,审结1094件,平均办案天数缩短至31天;受理各类破产案件158件,审结114件。
优化银行业发展环境。推动落实支持银行业发展十二条措施,市政府每季度向各省级银行机构推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推介重点项目建设及融资需求,为银行提供优质信贷投放载体。完成市级社保基金竞争性存放,武装押运收费标准大幅下调,降低了银行运营成本。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当前,我市已进入金融生态建设新阶段,面对前进征途上的风雨,我们只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畅通金融血脉,就一定能够使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东营日报记者 李怀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