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建在家门口 审批不用跑县城!利津县以高质量行政审批服务助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营新闻·东营网-东营日报·2025-11-06 08:00

爱东营讯 “以前办营业执照要往县城跑,来回好几十公里,得折腾大半天,现在在家门口的‘审批服务驿站’,半小时就办完了股权转让业务!”日前,在利津县盐窝镇“审批服务驿站”内,山东速普瑞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俊盛拿着刚办好的手续,对如今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速普瑞农牧这家肉羊饲料加工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正是利津县以行政审批改革为抓手,助力肉羊特色产业腾飞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国闻名的“中国肉羊小镇”,盐窝镇承载着利津县肉羊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利津县立足资源禀赋,将肉羊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黄河口滩羊”品牌声名鹊起,形成年存栏160万只、年出栏300万只、年屠宰100万只的产业规模,构建起从饲料加工、科学养殖到特色餐饮的完整产业链,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10亿元。

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曾有一道“梗阻”困扰着经营者。“以前办个体工商户注册、公司变更,要么跑县城政务大厅,要么琢磨线上操作,对我们乡镇企业来说太不方便了。”盐窝镇一位肉羊养殖户的吐槽,道出了众多市场主体的心声。随着产业壮大,盐窝镇个体工商户、企业设立变更等商事登记业务量激增,“跑远路办事”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痛点。

“企业的痛点就是我们改革的靶点。”利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蓬涛表示,“看到养殖户、企业为了办手续来回奔波,我们就下定决心要打破‘县城办事’的空间限制,把审批服务送到产业最前沿。只有让经营者少跑腿、好办事,才能真正为肉羊产业松绑赋能,让大家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

经过深入调研后,利津县审批服务部门果断推行“审批事项下沉”改革,将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公司设立变更、餐饮店开办等10余项肉羊产业高频审批事项直接下沉至盐窝镇,并创新设立“审批服务驿站”。在这个小小的驿站里,专业帮办代办队伍全程指导表格填写、网上申报,对行动不便的经营者还提供“上门办”服务,将办公桌搬到养殖场、搬到商户店中,真正实现了服务窗口前移,审批送上门。

数据是改革成效最直观的证明。2025年以来,盐窝镇“审批服务驿站”已办理企业审批业务240笔、个体户审批业务729笔、餐饮店开办业务35笔、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26笔,让越来越多经营者享受到“家门口办事”的便利。

不仅如此,利津县还以集成改革助力产业加速发展。针对肉羊产业全链条需求,创新开展“肉羊全产业链项目审批一件事”改革,整合屋顶光伏项目手续、企业设立、建设手续及畜牧养殖手续办理,推行信用承诺、并联审批,配备“项目管家”靠前服务,该改革还被列为省级“揭榜挂帅”试点。在商事登记领域,推动“企业变更登记一件事”“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改革,将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变更等多项业务,以及餐饮店开办涉及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等事项整合办理,群众跨部门跑动次数下降80%,递交材料数量缩减75%,审批环节减少70%。2025年以来,已办理企业变更一件事业务147笔,服务企业100余家,“开办餐饮店一件事”业务办结率达100%。

破解资金难题,更是利津县赋能肉羊产业的关键一环。“以前银行放贷看报表,心里没底,现在实地看到现代化养殖场和红火的生产线,我们对企业信心十足!”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在走访盐窝镇肉羊企业后说道。利津县审批系统主动从“坐等审批”转为“主动服务”,借助企业服务中心平台,组织“政银企面对面”活动,带领金融机构深入养殖园区、加工车间,实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与发展规划。

这一举措为企业带来了“及时雨”。速普瑞农牧计划新建日屠宰量6000只的肉羊屠宰厂,却面临资金缺口,利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得知后,迅速搭建银企对接桥梁,不仅为企业协调落实1000万元科技项目贷款,还有2000万元贷款额度正在办理中。截至目前,利津县已促成饲料种植、生产企业融资贷款2000万元,多家肉羊养殖户、屠宰企业达成贷款意向额3000万元,“金融活水”为肉羊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跑县城”到“家门口办”,从“分散审批”到“集成服务”,从“融资难”到“金融赋能”,利津县以行政审批改革的“小切口”,做好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大文章”。这场改革实践,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也为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利津经验”。

(记者 王文朋 通讯员 杨立志)

责任编辑:马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