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请现场所有金婚夫妇,轻轻牵起老伴的手,给彼此一个温暖的拥抱……”不久前,东营区工人文化宫内,一场名为“岁月鎏金 家风传承”的金婚庆典温情上演。每一声祝福落下,台下掌声如潮。82对携手相伴了半世纪的老人相视而笑,手掌紧握——那是岁月磨出的默契,更是风雨同舟的见证。
“我们是青梅竹马,生活中吵吵闹闹,哄一哄就和好了。”76岁的刘庆海站在台上,话语朴实却打动人心。面对此情此景,中山社区党委书记刘萍萍也不禁动容地说:“这场仪式,不仅是老年人的庆典,更是一堂生动的家风传承课。”
在东营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日趋增多,社会深度老龄化趋势明显。如何让“养老”变“享老”,成为一道必答题。
临近中午,兰赵村的“团圆饭”热气腾腾开席。老人们围坐畅谈,笑语不断。期间,85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领到了他们的专属慰问金,近90岁的兰学梦老人拿着慰问金,脸上绽放笑容:“钱多钱少都是心意,说明村里惦记着我们。”
现河社区老年大学里,花鼓舞《兰花草》、吕剧《健康是福》轮番上演,熟悉的旋律引发共鸣;南苑社区幸福食堂内,79岁的张奶奶正和老姊妹们边包饺子边聊天:“这里15元就能选四十多种菜,吃饭再也不冷清了。”幸福食堂已成为周边许多老人的“暖心灶”。
更令人振奋的是,智慧养老正悄然改变老年人的生活。
“哎呀,救命!”“我在,求救请回答是的。”在医养中心,冯花奶奶不慎摔倒后,立即触发智能报警系统,护士迅速赶到。这里配备的睡眠监测仪、超毫米波雷达等设备,构建起全方位的智慧照护网络。
冯奶奶展示着手环说:“这既是钥匙,也能凭它吃饭、乘电梯,还有定位功能。门口就是活动区,做操、看戏、下棋,每天过得安心又多彩。”冯奶奶所居住的医养中心是山东省智慧养老院,也是目前东营区域内体量最大、功能最全、智慧化程度最高的医养融合综合体,共设置医养结合床位530张,覆盖周边10余个社区,真正做到将高品质养老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来,东营区着力建设以智慧居家医养服务网、社区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为架构的“一网、N中心、多站点”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完善社区养老功能,建设具备短期托养、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食堂、养老服务站等专项服务设施,打造服务空间由机构延伸到社区居家、时间跨度由自理持续到失能失智的“大包揽、全覆盖”综合养老示范社区,真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享老”新篇章。

短评
从“养老”到“享老”,东营区用温情与智慧书写“夕阳红”新篇章。金婚庆典传承家风,幸福食堂暖胃更暖心,智慧手环守护安全……这些看似细微的举措,共同构建起一个有温度、有质感的养老服务体系。它向我们昭示了:老年生活不仅是衣食无忧,更是精神富足、社会参与与科技赋能。东营的实践,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可复制的“享老”样本,让晚年生活真正成为人生的金色年华。
(记者 王敏 通讯员 朱潇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