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三区互融”,让港与城双向奔赴

通讯员专栏·东营网·2025-10-22 09:47

  今年以来,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广利港区紧扣“三区互融”,以核心货种业务突破为基础、新兴产业服务为引擎、协同效能提升为支撑,在工业盐、铁粉等重点货种上实现吞吐量量级跃升,在风电、海上光伏等新能源领域树立行业标杆,更以产业联动激活区域发展新生态,为腹地经济转型升级与国家战略落地交出亮眼答卷,实现以港兴市、向海图强。

  锚定腹地产业需求核心 货种承揽跑出“加速度”

  针对腹地盐化工、铜冶炼企业原料供给的需求,港区主动担当、精准破局,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一方面紧盯工业盐市场紧缺态势,与贸易商协作推进外贸盐转水业务,同步优化集疏运计划、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联动威海港、烟台港打通资源共享通道,严格把控货运质量,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工业盐吞吐量26.22万吨,同比增长275%,为盐化工产业稳定生产筑牢物流根基。另一方面紧抓腹地铜冶炼企业尾矿需求攀升机遇,积极与各尾矿处理单位对接,努力争取南方粗选矿粉上水及本地精选铁粉下水的业务,截至目前,累计装卸铁粉18.02万吨,同比增长109%,为冶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新兴产业赛道 新能源服务树立“新标杆”

  港区敏锐把握“双碳”战略机遇,在风电、海上光伏等新能源、“新三样”领域加速突破,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今年6月,港区成功完成131米超长风电叶片接卸作业,通过优化吊装设备配置、细化作业流程管控,攻克大尺寸叶片装卸难题,创造了当时山东港口最长风电叶片吊装的全新纪录;同时,充分发挥区位枢纽优势,依托多年大件设备装卸运营经验与临港土地资源储备,构建“仓储—装卸—运输—配套”全链条服务体系,全力助推项目方建成海上光伏平台组装基地,为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高效港口服务支撑。

  深化区域协同联动 产业生态构建激活“新动能”

  港区以“三区互融”为纽带,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在产业配套升级上,港区引进渤海湾港首个气膜结构仓库,该仓库采用环保节能设计理念,具备恒温、防潮、防尘等显著优势,既能满足石油焦、粮食等大宗散货的安全堆存、高效转运需求,又可兼顾件杂货装卸业务,进一步提升港区仓储与作业综合能力。在协作机制完善上,深化与地方政府合作,在招商引资、项目选址、供应链服务等方面全程赋能,助力临港项目快速投产;同时强化与威海港、烟台港等兄弟港口联动,共同优化转水业务流程与集疏运网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区域港口群整体服务效能。

  下一步,渤海湾港广利港区将在巩固核心货种运输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装备服务能力,释放产业集聚效应,深化连接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区域的节点作用,打造“前港后园”的多式联运专业码头、特色港口,持续创造“三区互融”“广利港模式”样板。

责任编辑:周磊